三国策论坛

       找回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新天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网通2区 当世枭雄 雪狐门军团申请开通军团分论坛

[复制链接]
101#
发表于 2008-04-10 21:35:00 | 只看该作者
二战后的南斯拉夫领导人铁托在国际舞台上是一位德高望重的政治活动家。战后的1953-63年任南斯拉夫联邦人民共和国联邦执行委员会主席。1952年11月,主持南共第六次代表大会,通过了《关于南斯拉夫共产党改名南斯拉夫共产主义者联盟的决定》,当选为南共联盟总书记(1966年10月起为主席)。1974年南共联盟第十次代表大会选举其为党的终身主席。1953年起任南斯拉夫总统。1974年被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议会选为终身总统。任总统后,还兼任联邦共和国主席团主席(1971起)、联邦会议主席、南斯拉夫武装力量最高统帅。荣获国内外勋章多枚。 1955年的亚非会议给他以启发,使他产生了不结盟思想的萌芽。1961年9日,在南斯拉夫的参与发起下,第一次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在贝尔格莱德召开。鉴于铁托在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与争取人类进步的事业中所起的独特而卓越的作用,有59个国家授予他98枚勋章

1980年5月6日,在临近88岁寿辰的时候,铁托走完了他一生的道路。根据他生前的愿望,他的遗体被安葬在贝尔格莱德德迪涅的花房里。这个小小的花房,是他平时最喜欢去灌浇花草的地方。南斯拉夫人民爱戴铁托,为他在库姆罗韦茨铁托纪念馆、卢布尔雅那博物馆等门前塑了雕像,以示永久的纪念。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102#
发表于 2008-04-10 21:35:00 | 只看该作者
铁托领导下南斯拉夫与苏联的关系
然而,正是南斯拉夫爆发了东欧第一个反苏运动。根本的问题是,已成为各国首脑的共产党领导人是否还应继续服从克里姆林宫的纪律。甚至在战争年代里,铁托已坚决主张各国政党要独立,并按照这一主张行事。战后,他继续这样做,并能不受惩罚,这一定程度上是因为南斯拉夫与西方海军强国接近。更重要的是,铁托和东欧大多数共产党领袖不同,他一直呆在自己的国家里,并建立了一支强有力的抵抗军;由于有了这支军队,他在战后几年中成功地反抗了斯大林。例如,他认为苏联人不支持他对的里雅斯特的强烈要求,并把这种不支持归因于苏联人希望加强意大利共产党的力量。铁托宣布:“据说这是一场正义的战争,我们也一直这样认为。但是,我们现在要寻求一个公正的结局。我们要求每个人都不受别人干涉。我们不想因别人而遭受痛苦,我们不愿被当作国际交易中的贿赂。”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103#
发表于 2008-04-10 21:36:00 | 只看该作者
民族政策
南斯拉夫是一个多民族国家。铁托作为一个克罗地亚人,当政时期对南斯拉夫的主体民族塞尔维亚族采取了打压政策。
1
1966年起对兰科维奇集团“中央集权主义——大塞尔维亚主义”的打击十分严厉,其影响一直持续到1970年代,有4万塞族干部因此被整肃。
2
在制度上,铁托时代也作了有利于抑制塞族强权的(或用塞民族主义者的话说是“压塞尔维亚”的)安排。例如:在历史上首次承认“讲塞尔维亚语的穆斯林”为另一民族(穆斯林人,或称波斯尼亚人),并据此建立了波黑共和国;首次承认过去“讲塞尔维亚语的马其顿方言”为另一语言(马其顿语),并据此确认马其顿民族和建立了马其顿共和国。这样,就使联邦中的塞尔维亚共和国大为缩小,不仅小于“南斯拉夫王国”中的塞尔维亚,而且也小于“一战”前未有南斯拉夫时的塞尔维亚王国。同时还在塞尔维亚共和国里设立了其他共和国所没有的两个“自治省”,并授予其与塞尔维亚几乎平起平坐的“联邦主体”地位——除去这两省之后的“塞尔维亚本部”,就已经退回到1878年柏林会议确定的塞国独立时版图内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104#
发表于 2008-04-10 21:36:00 | 只看该作者
3
除了从塞族中划出新民族、缩小其版图以外,铁托还别出心裁地设立了“南斯拉夫族”,鼓励人们放弃原有族群认同而去改宗这一新的群体。到1981年,人口调查中填报这个“新民族”的已达121万人,占全南人口5.4%。铁托时代这样做,明显是要把“南斯拉夫”认同与塞尔维亚认同分开。经过这种种措施,塞尔维亚人的认同不断弱化。战前南斯拉夫王国时塞尔维亚人(当时马其顿人与波斯尼亚人都算塞尔维亚人)占绝对优势,而到1961年全南人口中自认塞尔维亚人的只占42.1%,到1981年更降为36.3%。

这些政策使得国家凝聚力大为下降,也导致了南斯拉夫日后分解再分解,国家失去了维护主权和领土统一的能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105#
发表于 2008-04-10 21:36:00 | 只看该作者
莫斯科对这种有关共产党和共产党国家的独立的异端观点立即作出了反应。“告诉铁托同志”,苏联大使警告说,“如果他再允许对苏联进行这样的攻击,我们将不得不在报上提出公开批评进行回击,而且不承认他。”这位持异端者拒不改变自己的主张。相反,他又犯了更多的罪。他批评了在南斯拉夫的苏联军官和官员的行为。他还试图建立南斯拉夫-保加利亚联盟,不过,由于莫斯科命令保加利亚人退出,这一联盟未能成立。当铁托发现自己正受到暗中监视时,他便让手下的特工人员盯住在南斯拉夫的苏联外交官和技术人员。最后,1948年6月,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愤怒地宣布,将南斯拉夫共产党开除出情报局。但是,由于铁托在国内有牢固的地位,又从西方国家得到巨大的经济、军事援助,所以他没有屈服。1949年底,东欧流行着一句俗话:“马克思是上帝,列宁是耶稣,斯大林是圣保罗,铁托是第一个新教徒。”
铁托在南共历史上率先反对并消除党内长期存在的派别斗争,向共产国际表示反对解散南共,并组织南共新的领导,挽救了党。在反法西斯战争年代,领导南斯拉夫人民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艰苦奋战,依靠自身力量夺取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战后,通过对经济体制的改革和实行工人自治,开创了独特的社会主义自治制度。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面对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的谴责和施加的巨大压力,他始终坚持反对外来干涉和大国主义,为争取维护各国共产党关系中的独立自主和平等原则而奋斗。在国际事务中,为缓和国际紧张局势, 维护世界和平作了不懈努力。他坚决主张世界各国独立、主权、领土完整,支持和援助民族解放运动,反 对由集团瓜分世界,对不结盟运动的产生和发展作出重大贡献。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106#
发表于 2008-04-10 21:37:00 | 只看该作者
战后,由于战功显赫和自身性格的缺点,朱可夫遭到斯大林的猜忌。1946年索科洛夫斯基接替他任驻德苏军司令,朱可夫就任苏联陆军总司令。1947年遭到斯大林指责,被派到远离莫斯科的敖德萨军区任司令员,后来又贬到战略位置更加次要的乌拉尔二级军区任司令员。1953年朱可夫被召回莫斯科,但斯大林随即去世,所以无从证实朱可夫被召回的原因。1953年朱可夫参与逮捕贝利亚的行动,因此成为国防部第一副部长。1955年任苏联国防部部长。1956年朱可夫负责制定了入侵匈牙利的计划。1957年赫鲁晓夫与莫洛托夫、布尔加宁等人发生矛盾,后者在主席团会议上要求赫鲁晓夫辞职,赫鲁晓夫要求召开党中央全体会议。朱可夫支持赫鲁晓夫,派军用飞机将所有中央委员接到莫斯科,并做了有力的发言指责莫洛托夫等人参与斯大林的清洗运动,从而巩固了赫鲁晓夫的位置。赫鲁晓夫随之感觉朱可夫的威胁,趁朱可夫出访之机将他架空,在他回国后以“波拿巴主义者”的莫须有罪名——即图哈切夫斯基冤案同一名称的罪名——解除了朱可夫的国防部长职务。

  赫鲁晓夫下台后,朱可夫才又重新被提起。闲居的朱可夫著有《回忆与思考》、《在保卫首都的战斗中》、《库尔斯克突出部》、《在柏林方向上》等军事著作,记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苏德战场的许多著名战役,并阐述他的军事思想。1974年朱可夫去世,葬于红场克里姆林宫墙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107#
发表于 2008-04-10 21:37:00 | 只看该作者

朱可夫

朱可夫(Zhukov,Georgy Konstantinovich),格奥尔吉.康斯坦丁诺维奇.朱可夫(俄文:Георгий Константинович Жуков,公历1896年12月1日(儒略历同年11月19日)——1974年6月18日),苏联军事家苏联元帅(1943年1月18日,朱可夫被授予苏联元帅军衔,是苏德战争中继斯大林后第二位获此殊荣的苏军统帅),因其在苏德战争中的卓越功勋,被认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优秀的将领之一,也因此成为仅有的四次荣膺苏联英雄荣誉称号的两人之一。他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民族英雄。

  朱可夫生于卡卢加州斯特列尔科夫卡村一贫苦家庭。朱可夫曾在莫斯科学徒,并于1915年应召进入沙俄军队骑兵团。第一次世界大战之中,朱可夫曾因作战勇敢两次获得圣乔治十字勋章,并被提升为军士。十月革命后他加入了布尔什维克。再一次遭遇战中,他是100人对2000人 并且坚守了阵地七个小时。得到斯大林的赏识。1918-1920年他参加了苏俄国内战争。1923年朱可夫成为团长。1930年升为旅长。他是新的装甲战争理论的热心支持者,并且他详细的作战计划和对纪律的严格要求也给他带来了名气。1937到1939年斯大林对军队进行了清洗,装甲战的倡导者图哈切夫斯基被枪毙,其他很多军事将领也入狱,朱可夫却幸运的逃过了的清洗,并且继续升职。关于这一情况,一般认为是朱可夫的骑兵背景帮助他逃过一劫,当时的苏联元帅中,骑兵出身的伏罗希洛夫布琼尼都受到重用,而其他三人均被清洗。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108#
发表于 2008-04-10 21:37:00 | 只看该作者
1938年日本军队在有苏联驻军的蒙古国和日本扶植建立的伪满洲国边境制造摩擦,朱可夫被派往边境,组织对日军事部署。1939年5月诺门罕战役爆发,在朱可夫指挥下,苏联军队大量使用装甲兵,进行闪电战似的立体机动作战,最终合围日军,取得胜利。这一战役由于远离欧洲主战场,所以不被人注意,但是这一战役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日本放弃了北进的意图,而将主要用兵方向定在东南亚,使得苏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避免腹背受敌的局面。朱可夫因在这次战役中的杰出指挥被授予苏联英雄称号。1940年朱可夫被授予大将军衔,随后被任命为苏军总参谋长。

  在总参谋长任上,朱可夫主要任务是提出防御德国攻击的计划。随着原苏联的秘密档案的解密,某些历史学家认为朱可夫曾在1941年5月提出先发制人的进攻德国的方案,但是被斯大林否决了。1941年6月22日德军入侵苏联,苏德战争爆发,战争初期苏军溃败。朱可夫签署了要求苏联红军立即组织反击的命令,但没有效果。德军长驱直入后,重点进攻基辅。朱可夫经过判断,提出应该撤出基辅,避免被德军合围而引起更大损失。他的这一观点和直率的性格使他与斯大林发生冲突,被任命为预备军司令员,由沙波什尼科夫接任总参谋长。以后的战争进程显示了朱可夫的洞见,如果当时斯大林采纳他的建议,就不会造成基辅战役中66万苏军被围歼的悲剧。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109#
发表于 2008-04-10 21:37:00 | 只看该作者
而朱可夫在担任预备队方面军司令员后,率领该方面军在叶尼亚地区成功实施了叶利尼亚反击战,粉碎了德军的先头部队。稳定了当地的战线。9月列宁格勒告急。朱可夫被召回莫斯科,被任命为大本营代表,前往列宁格勒,从此开始了他各地协调指挥的序幕,也因此被称为“消防队长”。朱可夫到达列宁格勒之后,
当即中止了正在研究撤退方案的会议,毫不留情地撤换了两个集团军司令,逮捕和处决了一些擅自撤退的军官,并迅速拟定了守城计划。通过自己坚强的意志带动下属,合理利用了有效的兵力进行重点防御与反击,稳定住了防线。10月德军大举进攻莫斯科,朱可夫调回莫斯科代替铁木辛哥组织莫斯科保卫战。12月保卫战结束,德军退出莫斯科周边地区。

  1942年夏季,斯大林、铁木辛哥不顾朱可夫反对,强行发起哈尔科夫进攻战役,结果损失惨重,约50官兵被俘,德军前出至顿河河曲和高加索山南麓。朱可夫因此出任最高副统帅,并作为大本营代表被派往斯大林格勒前线。一般认为他和华西列夫斯基共同策划了斯大林格勒战役,但也有研究者认为这段时间朱可夫主要策划维亚济马方向的无果的攻击行动,而在他的回忆录中抢夺华西列夫斯基的功劳。1943年他作为大本营代表协调库尔斯克战役。而前线总指挥罗科索夫斯基则回忆说朱可夫并未参与库尔斯克战役的决策,他的作用被大大夸大了。1944年朱可夫作为大本营代表协调组织了代号为“巴格拉季昂”的白俄罗斯战役。1945年作为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司令率军攻克柏林,于5月8日深夜主持纳粹德国无条件投降仪式,并代表苏联签字。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110#
发表于 2008-04-10 21:37:00 | 只看该作者
朱可夫在从士兵到元帅的漫长军旅生涯中立下了赫赫战功。他获得过四次苏联英雄称号(1939.8.29,1944.7.29,1945.6.1,1956.12.1),这在苏联历史上仅有两人(另一人是对勋章有执着狂的苏共领导人勃列日涅夫)。同时也是获得两次胜利勋章的三个人之一(其他两人是斯大林和华西列夫斯基。除此之外,还获得列宁勋章6枚,十月革命勋章1枚,红旗勋章3枚,一级苏沃洛夫勋章2枚,图瓦共和国“共和国”勋章1枚,蒙古人民共和国英雄(1969),荣誉武器1件,奖章及外国勋章多枚。但他还获得了一个称号,那就是“粗暴长官”。2005年5月9日,俄罗斯联邦政府正式设立“朱可夫勋章”,嘉奖今后卫国战争中战功卓著的军事统帅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分享按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