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策论坛

       找回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新天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网通2区 当世枭雄 雪狐门军团申请开通军团分论坛

[复制链接]
111#
发表于 2008-04-10 21:38:00 | 只看该作者
历史评价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先后指挥了列宁格勒保卫战、莫斯科保卫战、斯大林格勒会战等战役,成功地粉碎了德国的侵略,并率领苏联红军攻占柏林。朱可夫为苏联卫国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突出贡献,成为俄罗斯民族英雄载入史册。朱可夫已成为战场上胜利的象征,为后人所敬仰。
  朱可夫是卓越的军事战略家,功勋卓著,先后获得列宁勋章6枚,十月革命勋章1枚,红旗勋章3枚,一级苏沃洛夫勋章2枚,“胜利”最高勋章2枚,以及奖章和外国勋章多枚,并4次荣获“苏联英雄”称号。
  朱可夫善于运用丰富的实践经验训练军队,具有组织指挥大军团作战的卓越才干;在训练与作战中深入实际,作风果断,深得官兵拥戴。他所组织指挥的重大战役,较好地体现了苏联的军事学术原则。朱可夫在军事上的成就,已成了苏联军事学术的宝贵财富。
  朱可夫在苏联卫国战争中的杰出贡献,使他作为与苏沃洛夫库图佐夫相提并论的俄罗斯民族英雄载入史册。今天,他已成为战场上胜利的象征。
  正如艾森豪威尔所赞颂的那样:“有一天肯定会有另一种俄国勋章,那就是朱可夫勋章。这种勋章将被每一个赞赏军人的勇敢、眼光、坚毅和决心的人所珍视。”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112#
发表于 2008-04-10 21:38:00 | 只看该作者
年谱:

  1939年6月,任驻蒙苏军第1集团军司令,指挥苏蒙军队成功实施了围歼日军重兵集团的哈拉哈河战役,粉碎了日军北进的企图。
  1940年6月,晋升为陆军大将,并被任命为基辅特别军区司令。
  1941年1月,被任命为苏军总参谋长,成为苏军的首脑人物。
  1941年6月22日,苏德战争爆发。次日,苏联成立最高统帅部大本营,朱可夫成为7名成员之一。
  1941年7月29日,朱可夫建议斯大林放弃基辅,全力保卫莫斯科,但斯大林不同意,两人发生了激烈的争执。最后,斯大林解除了朱可夫的总参谋长职务,派他到前线担任预备队方面军司令员。
  1941年9月,在德军包围列宁格勒,朱可夫受命于危难之际,率领列宁格勒方面军与波罗的海舰队协同作战,稳定住了防线。
  1941年10月,调回莫斯科,全面负责莫斯科防御战的指挥,顶住了德军的正面强攻,最后取得了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德军不得不改闪击战持久战
  1942年8月,被任命为最高统帅,赶赴斯大林格勒前线督战。参与策划斯大林格勒会战,歼灭德军第六集团军,成为苏联卫国战争的伟大转折点。
  1943年1月18日,指挥列宁格勒破围战,取得胜利,被授予苏联元帅军衔。同年夏季作为大本营代表协调指挥库尔斯克会战
  1945年4月16日,出任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司令,指挥所部于5月2日首先攻克柏林。5月9日,代表苏联在德国投降书上签字。6月22日奉命出任胜利大阅兵首长,于24日骑白马检阅受阅部队。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113#
发表于 2008-04-10 21:38:00 | 只看该作者
1953年3月,任苏联国防部第一副部长。
  1955年2月,继布尔加宁任苏联国防部部长。
  1956年苏共20大上进入党中央主席团。
  1957年10月被解除本兼各职。
  1964年恢复名誉
  1974年,在莫斯科逝世。
女儿艾德拉.朱可娃 玛莎、 伊拉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114#
发表于 2008-04-10 21:39:00 | 只看该作者
小乔治.史密斯.巴顿George Smith Patton
(1885. 11.11~1945.12.21)
  美国陆军四星上将。生于加利福尼亚州南部雷克维尼亚德一军人世家。1903年进入弗吉尼亚军校。1904年进入西点军校。在第一学年,巴顿因外语、数学成绩较差,留级一年。1909年美国陆军军官学校(西点军校)毕业后在骑兵部队服役.1916年作为J.J. 潘兴的副官参加对墨西哥的武装干涉。 1917年随美国远征军赴法参战。 同年11月负责组建美军第一个装甲旅。1918年 9月指挥该旅参加圣米耶勒战役。1919年回国后在坦克训练中心工作。1932年毕业于陆军参谋学院。1935年任夏威夷军区情报处长。1940年7月任装甲旅旅长。12月晋少将,任第2装甲师师长。1942年任第1装甲军军长。同年11月作为北非远征军西部特遣部队司令,率部参加北非登陆战役,占领法属摩洛哥。后负责组建美国第7集团军。1943年3~4月任美第2军军长。4月晋中将。7~8月指挥美第7集团军参加西西里岛登陆战役。1944年1月在英国就任美国第3集团军司令。7月赴法国诺曼底,8月1日率部投入战斗,突入布列塔尼半岛和法国中部。尔后协同盟军其他部队在法莱斯战役中重创德军,并向洛林方向追击逃敌。阿登战役中,奉命率部驰援被围困在巴斯托涅的美军,击退德军进攻。1945年3~5月率军突破齐格菲防线,强渡莱茵河,突入德国腹地,占领捷克斯洛伐克西部,进抵捷奥边境。德国投降后任巴伐利亚军事长官。同年10月转任第15集团军司令,12月因车祸丧生。他作战勇猛顽强,指挥果断,富于进攻精神,善于发挥装甲兵优势实施快速机动和远距离奔袭,被部下称为“血胆老将”;与同样满嘴骂人字眼、在战场上大胆泼辣的海军五星上将哈尔西相比,巴顿实为貌似大胆真小心。巴顿所做的一项改革迄今仍影响美军,即随军牧师主日讲道时间不得超过15分钟。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115#
发表于 2008-04-10 21:39:00 | 只看该作者
巴顿,1885年生于加利福尼亚州的一个军人世家。他从小爱出风头,立志要成为将军。

1919年回国后,返回骑兵部队任职,同时从事坦克研究工作。

1932年毕业于陆军参谋学院

1935年任夏威夷军区情报处长。

1940年春夏,德国以坦克为主力兵种横扫西欧后,美国开始重视装甲兵建设。巴顿于 7月被起用为装甲旅旅长,12月升任为新成立的第 2装甲师师长,并晋升为少将。

1942年再升任第 1装甲军军长。同年 11月,作为北非远征军西部特遣部队司令,率部参加北非登陆战役,占领法属摩洛哥。后负责组建美国策 7集团军。

1943年 3~4月,他参加整装被隆美尔击败的第2军,并接替弗雷登道尔任该军军长;4月晋升为中将。同年 7~8月,指挥美军第 7集团军参加西西里岛登陆战役,抢在蒙哥马利之前拿下了该岛首府墨西拿。

1944年 1月,到英国就任美国第 3集团军司令。6月,盟军在诺曼底登陆后,率第 3集团军跟进,8月进入布列塔尼半岛和法国中部,随即协同盟军在法莱斯战役中重创德军,并向洛林方向追击。在当年 12月开始的阿登战役中,他奉命率部驰援被围困在巴斯托捏的美军,打退了德军。

1945年 3~5月,巴顿率部突破德国“齐格菲防线”,强渡莱茵河,突入德国腹地,进至捷克斯洛伐克和奥地利边境。德国投降后,调任第 15集团军司令兼巴伐利亚军事行政长官。

巴顿作战勇猛顽强,重视坦克作用,强调快速进攻,有“热血铁胆”、“血胆老将”之称.

1945年 12月 21日死于车祸。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116#
发表于 2008-04-10 21:39:00 | 只看该作者
乔治.巴顿设计制造巴顿剑”

美国陆军四星上将乔治.巴顿号称“铁胆将军”。粗鲁、野蛮是他在战争中留给后人的印象,潘兴元帅甚至把他叫作“美军中的匪徒”。但如果仅凭这一点就认为他是个只懂打仗的猛张飞就大错特错了。巴顿将军投注在军事领域的用心是全方位的,其中不乏智慧和深思熟虑的结晶,“巴顿剑”的成功就是一例。

  美国是一个善于使斧的国家,早期的骑兵更习惯挥舞马刀砍杀。训练时,骑兵们乘坐在马背上,像使用球棒一样疯狂地舞动手里的骑兵弯刀。年轻的巴顿把这一切看在眼里,不禁在心里开始了思量。

  那时的巴顿曾经在第5届奥运会军事五项比赛中获得过击剑的第3名,号称“军中第一击剑高手”,并获得过“剑术大师”的荣誉称号。在参加完奥运会后,巴顿到法国索米尔军事学校学习击剑课。在那里,他发现法国骑兵使用马刀的方法远远超过美国骑兵,原因很简单:法国人是用刀尖去刺杀,而美国人则是用刀刃去砍杀。与砍杀相比,刺杀能更快地接近敌人,作战效率更高。

  怀揣改进骑兵军刀的想法,巴顿调到了弗吉尼亚的迈尔堡。这是一个骑兵驻地,有军队里最优秀的骑手,有美国出身最好的军官,他们熟悉华盛顿的每一位要人。在这个“离上帝最近”的地方,血气方刚的巴顿决定大干一番,改进骑兵军刀就是他的“敲门砖”。

  “以法国式的直剑取代美军盛行的弯刀。”巴顿把自己的想法明白无误地写在文章里,并把文章交给迈尔堡骑兵团团长格拉德上校。上校是位老骑兵,当然看出了巴顿的主张有多么重要的意义。他建议巴顿再增添一些内容,然后把文章投寄给《骑兵月刊》。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117#
发表于 2008-04-10 21:39:00 | 只看该作者
受到鼓舞的巴顿没有听从团长的建议。他把目光投向了更高级别的军事刊物。他知道,小小的《骑兵月刊》不足以引起军界高层的注意。他在给未婚妻的信中写道:“我希望这篇文章引起轰动。我相信一定会的。”果然,1913年1月11日,颇有影响的《陆海军杂志》刊登了巴顿的文章,并立即引起军界的关注。“我想我要出名了!”巴顿心里异常兴奋。

  几个月后,陆军参谋长伍德将军命令按照巴顿设计的样式和规格,打造两万把新军刀。这种新型骑兵军刀是直线型设计,刀有940毫米长,刀身的宽度为257毫米,刀刃非常长,是一种理想的击刺武器,能够完美地用于刺杀。巴顿的钻研和思考结出了果实。

  新军刀选在斯普林菲尔德的工厂铸造。为保证军刀的生产质量,巴顿被专门派去负责检查验收。美国军械部次长也对巴顿设计的新军刀很满意。他说:“巴顿作为一位击剑手的技巧和经验,对于军械部价值无限。”

  新军刀还需要新的训练教程。春风得意的巴顿开始编写《军刀教员讲义》。1914年3月,《军刀训练》一书由陆军部批准出版。巴顿在书里进一步强化了他附着在新军刀中的“刀尖”精神:要记住刀尖是压倒一切的重点,富有活力、勇于进取的勇士要像刀尖一样,在进攻中刺穿敌人的身体……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118#
发表于 2008-04-10 21:40:00 | 只看该作者
批量生产的新型骑兵军刀在骑兵部队中广泛使用,并以“巴顿剑”闻名天下。1916年3月,巴顿调任布利斯堡骑兵团时,高兴地看到团队使用的军刀全是自己设计的“巴顿剑”。这一发现让他激动得热泪盈眶。

  但凌厉的枪弹使骑兵的军刀失去了用武之地。“巴顿剑”更多地成了骑兵们的标志性装备,很少在实战中使用。巴顿成名后,更没有机会和胆量拿他的“巴顿剑”去和纳粹们单挑。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119#
发表于 2008-04-10 21:40:00 | 只看该作者
《狗娘养的战争》作者:乔治.巴顿
本书原名《War As I Knew It》(《我所知道的战争》)由巴顿夫人比阿特丽斯.艾尔编辑,巴顿原副参谋长保罗.D.哈金斯上校撰写脚注和引语,著名军事传记作家道格拉斯.S.弗里曼撰写前言,巴顿死后二年(1947)出版。
巴顿在这本书中对自己二战时远征北非,荡平西西里、横扫欧洲进行了回顾,并同时表达了自己对战争的一些看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120#
发表于 2008-04-10 21:40:00 | 只看该作者
巴顿将军战前动员讲话:
【译者按:乔治.巴顿将军是二战中美军一员智勇双全的悍将,曾先后率领第七、三集团军,长驱直入,所向披靡,为盟军战胜德意联军,立下了汗马功劳。他脾气火爆,直来直去,嫉恶如仇,嫉懦如仇。与他贵族身份不相称的是,他喜欢用粗辞糙语,尤其是对部下。他是一个纯粹的军人,至死也不愿接受军事是政治的延伸和手段的事实,与上级和政客经常顶牛,让他们在欣赏利用他的军事才能之余,对他头痛不已。巴顿将军在二战刚刚结束,便因一次汽车事故高位截瘫,不久便不治身亡。当时时论,对他褒贬不一。军中将士和军人家属褒者多,政坛则贬者多。沧海横流,方显出英雄本色,几十年后,对他的褒扬占了上风。70年代初,好莱坞大手笔制作了电影《巴顿》,一举夺得多项奥斯卡奖,后又推出描写他事故后至辞世一段历史的电影,两片均由影星乔治.斯考特主演。他在西点军校,也与艾森豪威尔和麦克阿瑟共享殊荣,被立雕像一座。
下面,是他在一次主要战役前对第三集团军将士的动员讲话。里面不乏粗辞糙语,但也不时闪烁着他的军事思想。我把这段讲话翻译出来,与同道者共享焉。】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分享按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