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汉族,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发明家、文学家。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追谥忠武侯。后来东晋政权推崇诸葛亮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诸葛亮为匡扶蜀汉政权,呕心沥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其代表作有《前出师表》、《后出师表》、《诫子书》等;曾发明木牛流马等,并改造连弩,可一弩十矢俱发。诸葛亮在后世受到极大的尊崇,成为后世忠臣楷模,智慧化身。成都有武侯祠,杜甫作千古名篇《蜀相》赞扬诸葛亮。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讨论的东西,自己的根据就站不住脚,能根据一部演义来讨论历史人物吗?
对历史不熟悉,还来说啥,无稽之谈
呵呵,可还就有朋友就着演义跟他大篇幅地讨论着呢,愁~
声明一下,这就是闲得蛋疼来神侃一下.三国志,我就没看过,三国演义里面的人物反着推论一下,纯属找乐.
又不是发表学术论文,所以不必当真.不过到现在还没有人真正的驳倒我吧.
就演义而言本人支持楼主看法,诸葛所作所为确有疑点,那位朋友能给我解释一下,关羽失荆州时候,战线拉的那么长,诸葛这神人,为什么不提醒或帮一下关羽,难道2哥打的那么热闹,神相一无所知吗?我看未必,此人算无遗策,2哥一命呜呼恐怕恐怕也是他深谋已久吧,2爷没了,1哥去报仇神相居然闪张了,弄的1哥半死不活的回来,白帝托孤,也是瞎掰,地球人都知道斗2世根本就是草包,神相换不换个王来当当只是个名称的事,大权在握与王何异?诸葛自己所言的“天下有变”,只有他自己心里明白应该怎么变,变成什么样。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啊。123都在的时候怎么没见他出祁山呢,难道都变成生前友好了,打起来更有胜算吗?
再说我们的魏大将军,也是个命苦的孩子,刚一见这近妖的神人,就差点驾鹤西游了,这和华容道拍唬2哥的手段如出一辙,神仙姐姐楞说他脑后反骨,我看也是查无实据的,真正的目的也就不言而喻了。兵出子午谷灭了曹魏,这游戏可就更、没得玩了哦。魏大将军倍受1哥器重,官居要职,无故被人猜忌,脑门上永远架把刀,诸葛死了才反,我看已经算很客气了。现在的人能有魏哥的气度,我就很佩服了。就是三国策里有几个人被同盟冤枉还能不撩挑子,不强退,不骂人,尽忠职守的?何况魏大将军,身经百战,刀头舔血,还是忍了一辈子啊。
以上言论谨以演义为基础。
诸葛亮为什么要六出祁山了,一次一次都无功而返,根本撼不动魏国根本却一次一次去出兵.因为诸葛亮要大权总揽,兵权不能放.而且诸葛亮的儿子和孙子又习武,成了武将.刘禅虽然平庸,但也知道伐魏根本没戏,屡次劝诸葛亮不要伐魏,但诸葛亮以刘备托孤为名,力排众议,一直出兵.造成国力空虚,人才溃乏,以至于诸葛亮死后,蜀中无大将,瘳化做先锋.
这个见解我非常认同!
事必亲躬是诸葛亮的形象吧,这也恰恰说明他是个大权独揽的人。排斥李严就是个例子,同时也伤了蜀地人心为蜀国最终灭亡打下了伏笔,穷兵黩武,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是不智。不注意培养后备人才,导致蜀国后期无人可用,更说明诸葛亮是嫉贤妒能之辈。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