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策论坛

       找回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拔都-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演义赵云与史实赵云(转)

[复制链接]
21#
发表于 2006-09-08 02:39:00 | 只看该作者
[em05]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22#
发表于 2006-09-08 08:24: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下后墩在2006-9-8 0:01:00的发言:

很好,三国不用谈了,大家想怎样就怎样吧~

老陈的不可信,司马光也不可信,范晔也不可信。三国的历史都尘封了......(虽然我一样不全信,但我依然顽固地认为,老陈对那段时空的描述更接近事实!)

同理,请在对三国的历史进行评价时,真心的希望别拿演义说事!因为你们首先就剥夺了别人引用三国志、资治通鉴、后汉书的权利。就这么着吧~

再补充一句:张小弟,(原谅我顽固地认为你太小了。)记住一条,个人崇拜永远不能上升为信仰。另,我可以毫不忌讳地说,俺看不起蜀国那帮人!特别是赵云,因为他在人们心中是一个虚幻的认知!但是,不可否认的也是,我一样崇敬诸葛和关羽!如果驳斥老罗对赵云的虚假描述被云迷们看成罪行的话,那么我在这撂一句,我将恬不知耻地追捧民族英雄韦小宝!!!因为他对中俄边界堪定做出了巨大的、不可磨灭的贡献!!!

谢谢大家听我唠叨,就此别过!吼吼~


你实在太可笑了,小说怎么了?虚幻怎么了?喜欢一个人何必要他是实在的.你看不起是你的事.你看不起别人也要跟你一样看不起?赵云是一个怎么样的人.在三国志里也只是简短的描述.他到底是怎么样的你清楚吗?说别人小不如说你幼稚.你可以追捧韦小宝.我也挺崇拜他的有8个老婆都是美女.在补一句历史本来就是尘封的往事.你想开启?除非你回到三国重新见证.在我认知里书上有对的也绝不会是全对的,就算是现在.对一件事情某个人近代都会有许多版本何况是古代.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23#
发表于 2006-09-08 09:07: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下后墩在2006-9-8 0:01:00的发言:

很好,三国不用谈了,大家想怎样就怎样吧~

老陈的不可信,司马光也不可信,范晔也不可信。三国的历史都尘封了......(虽然我一样不全信,但我依然顽固地认为,老陈对那段时空的描述更接近事实!)

同理,请在对三国的历史进行评价时,真心的希望别拿演义说事!因为你们首先就剥夺了别人引用三国志、资治通鉴、后汉书的权利。就这么着吧~

再补充一句:张小弟,(原谅我顽固地认为你太小了。)记住一条,个人崇拜永远不能上升为信仰。另,我可以毫不忌讳地说,俺看不起蜀国那帮人!特别是赵云,因为他在人们心中是一个虚幻的认知!但是,不可否认的也是,我一样崇敬诸葛和关羽!如果驳斥老罗对赵云的虚假描述被云迷们看成罪行的话,那么我在这撂一句,我将恬不知耻地追捧民族英雄韦小宝!!!因为他对中俄边界堪定做出了巨大的、不可磨灭的贡献!!!

谢谢大家听我唠叨,就此别过!吼吼~

你既然一样都不全信 那又为何说陈寿的更接近史实 陈寿与罗贯中只是五十步与百步的区别而已 罗贯中的当然偏离历史 陈寿的虽然更接近 但他只是比演义强那么一点而已
我知道你不明白我说的是什么意思 简单得说吧 看书不能尽信书 看了之后要有自己的思想 比如书中所写的三国的很多事情 我们只要知道这些事情是否真的发生过 大概的情形是怎样的 再联系当时的环境来做出自己的判断 我们看历史不是去背诵它 看了之后能从中得到经验教训 历史资料写的也都不同 演义是通俗小说当然要加上小说的色彩 书中稍有某人不好的语句立即就被奉为至宝生恐别人不晓 然后就拿这些典故去招摇撞骗以壮门面 其实是误人耳目
曾经有人对刘备携民渡江大加抨击 说那是为阻挡曹操追兵 还有对白帝托孤不屑一顾 说刘备是防着诸葛亮 更有人大骂诸葛亮六出祁连未得寸土 用这个理由来证明诸葛亮军事上毫无建树 看他口若悬河 其实是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就如同明之方孝儒 正是因为才冠天下才导致误国
你说我剥夺了你引用历史资料的权利 那我倒有一问 那些历史书籍你读过几本 又读过几遍 你说演义不真实 那么你又读过几遍演义?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24#
发表于 2006-09-08 09:08:00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25#
发表于 2006-09-08 09:19: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下后墩在2006-9-8 0:01:00的发言:

我可以毫不忌讳地说,俺看不起蜀国那帮人!特别是赵云,

三国鼎立 魏吴两国从君主到文臣武将有几个是布衣出身 再看蜀汉又有几个是贵族出身 你看不起蜀汉的平民而崇拜其他两国的诸侯也是理所当然的吗 如果我看见一大官和一农民发生矛盾 我肯定去为那位大官说话 是不是啊 夏侯将军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9-8 9:24:54编辑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26#
发表于 2006-09-08 09:37:00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27#
发表于 2006-09-08 10:04: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下后墩在2006-9-8 9:37:00的发言:

大乔同学,何以见得别人的引经据典是为了“以壮门面”???为什么前人的东西不能引用???没有牛顿的经典物理学定律,现代物理学的发展从何谈起???引用前人的东西就是对他的完全认同吗???不要这么幼稚好不好?不要这么狂妄好不好?:)

接着再回答你的问题。陈寿和罗贯中,你也知道都不是完全的历史,我一样并不否认。但我想问一问,对历史问题的研究,我们应该以什么为参照系?也许您的独立精神告诉你,就信自己。可你自己认同的事实基础在哪里???没有事实基础的空谈能解决什么问题???

最后告诉你,俺可以毫不脸红地说,以上史书偶看过了N遍~三国演义?那是N+N遍。

如果把那些引用的东西去掉就什么内容也没有了 这不是壮门面还是什么 ?

前人的东西当然不能盲目引用 牛顿的经典物理学定律前人曾经发现过么? 如果说他的那些发现是引用前人的 那么请问在牛顿之前何人曾经发现过?

引用不等于认同吗? 不认同岂能引用? 我是有些狂妄 但比起那些智化尚未开就对古人评头论足的人 小巫见大巫而已

我们研究历史的参照物就是自己的思想 并非你所想的那样"以我为中心"的立场 我们根据自身所学 依照自己的经验知识来推测书中哪是假哪是真 你已经承认陈罗两人写的都不是完全真实 那么在引用的时候难道不去分辨一下真假么? 再看楼主帖中只有引用的语句 而我始终没看到作者本人的思想 你说研究历史以古书为"参照系 " 既然是参照就应该有自己的思想 请问作者自己的思想在哪里 也许是我太笨没看出来 还请高人指教

----------------------------------------------------------------------------------------------------------------------------------------

既然你说对三国演义读了N+N遍 那我可遇上高人了 对于三国我还有几个问题很是不解 还请高人指教

有道是:书读百遍 其义自现 我相信下面几个问题一定难不倒阁下了

1 三国名将中谁人可以守住荆洲?

2 白帝托孤时刘备为什么决定将皇位传与昏庸无能的刘禅?

3 六出祁连山为什么"未得寸土"?

4 貂禅究竟爱不爱吕布?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9-8 10:15:45编辑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28#
发表于 2006-09-08 10:08:00 | 只看该作者

我看了三国演义才知道三国(相信大部分人和我一样),至于《三国志》历史了解就好,但是我要说就是喜欢三国演义,喜欢里面写的没一个人物。三国志的我没一点感觉,人家光荣出三国志也是参照三国演义。如果照三国志估计没生意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29#
发表于 2006-09-08 10:33:00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30#
发表于 2006-09-08 10:43:00 | 只看该作者
靠,打起来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分享按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