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策论坛

       找回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吴0o甘宁o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三国历史人物资料宝库——魏

[复制链接]
21#
 楼主| 发表于 2006-10-26 00:36:00 | 只看该作者

人物之华歆


字:子鱼


时间:157——231(寿75)


号:一龙之龙头


籍贯:冀州 平原高唐 (今山东高唐)


官职:太尉


谥号:敬侯


家庭成员:子:华表,弟:华缉


历史年表


公元一八八年(中平五年)五月,冀州刺史王芬欲废灵帝、立合肥侯,邀华歆共议废立。华歆认为王芬难成大事,遂拒绝王芬。事后王芬事败自杀。


华歆举孝廉,任郎中;因病去官。


公元一八九年(中平六年)华歆被任为尚书郎。


公元一九零年(初平元年)董卓迁都。华歆求为下邽令,后因病从蓝田到南阳。袁术在南阳,遂收留华歆。华歆劝袁术讨伐董卓,袁术不从。华歆辞袁术,东至徐州,任豫章太守。华歆清廉公正、做事有效率,深受百姓爱戴。


公元一九六年(建安元年)刘繇病卒。刘繇旧部欲奉华歆为主。华歆鉴于自己身为人臣,遂拒绝。


公元一九九年(建安四年)孙策欲取豫章,遣虞翻劝降华歆。华歆自知无力与孙策战,遂降。孙策以上宾礼待华歆。后孙策死。


公元二零零年(建安五年)曹操假天子之命征华歆回朝。孙权意图将华歆留在江南。华歆道:“将军当奉天子之命,同时可与曹操结好。”孙权遂遣华歆北上。数千人为华歆送行,共赠送数百金。华歆收下礼金,临行前将所收之礼一一奉还。同年,曹操封华歆为议郎、参司空军事。


公元二一四年(建安十九年)华歆奉曹操命收伏皇后玺绶,并鸠杀二皇子。


公元二一七年(建安二十二年)六月,华歆任御史大夫。


公元二零零年(黄初元年)二月,华歆任相国,被封安乐乡侯。华歆为官清廉,所得俸禄和赏赐多用于接济朋友、亲人、旧故,并为奴仆们安家。同年,华歆任司徒。


公元二二三年(黄初四年)华歆举荐管宁。曹丕征用管宁,管宁不从。


公元二二六年(黄初七年)十二月华歆任太尉,欲让位于管宁。曹睿不允,征管宁为光禄大夫,管宁不从。


公元二三零年(太和四年)六月,曹真伐蜀。同年八月,华歆上书:“出兵浪费人力物力,于民有害,于国无利。况且蜀国地势凶险、易守难攻,太祖、先帝先后讨伐,皆出师不利。”并劝谏:“先留心于治道,以征伐为后事。”时逢大雨,曹真举兵难进。曹睿诏曹真回师。


公元二三一年(太和五年)十二月,华歆病卒。


历史评价


陈寿:①华歆清纯德素,诚一时之俊伟也。②歆素清贫,禄赐以振施亲戚故人,家无担石之储


孙盛:夫大雅之处世也,必先审隐显之期,以定出处之分,否则括囊以保其身,泰则行义以达其道。歆既无夷、皓韬邈之风,又失王臣匪躬之操,故挠心於邪儒之说,交臂於陵肆之徒,位夺於一竖,节堕於当时。昔许、蔡失位,不得列於诸侯;州公实来,鲁人以为贱耻。方之於歆,咎孰大焉!


曹丕:国之俊老,所与和阴阳理庶事也。


陈群:若华公,可谓通而不泰,清而不介者矣。


《魏书》:歆性周密,举动详慎。


《华峤谱》:歆淡於财欲,前后宠赐,诸公莫及,然终不殖产业。


傅子:华太尉积德居顺。


曹睿:君深虑国计,朕甚嘉之。


太史慈:华子鱼良德也,然非筹略才,无他方规,自守而已。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22#
 楼主| 发表于 2006-10-26 00:36:00 | 只看该作者

人物之邴原

字:根矩

号:一龙之龙腹

籍贯:北海朱虚

官职:五官将长史

历史年表

原十一而丧父,家贫,早孤。

少与管宁俱以操尚称,州府辟命皆不就。

黄巾起,原将家属入海,住郁洲山中。

时孔融为北海相,举原有道。原以黄巾方盛,遂至辽东。

原在辽东,一年中往归原居者数百家,游学之士,教授之声,不绝。

后得归,太祖辟为司空掾。

后代凉茂为五官将长史,闭门自守,非公事不出。太祖征吴,原从行,卒。

历史评价

崔琰:徵事邴原皆秉德纯懿,志行忠方,清静足以厉俗,贞固足以幹事,所谓龙翰凤翼,国之重宝。举而用之,不仁者远。

荀彧:此一世异人,士之精藻。

曹操:邴原名高德大,清规邈世,魁然而峙。

陈寿:邴原躬履清蹈,进退以道,盖是贡禹、两龚之匹。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23#
 楼主| 发表于 2006-10-26 00:36:00 | 只看该作者

人物之王修

字:叔治

籍贯:北海营陵人

官职:大司农郎中令

功绩:抑强扶弱

家庭成员:子:王忠、王仪

历史年表

年七岁丧母。母以社日亡,来岁邻里社,脩感念母,哀甚。邻里闻之,为之罢社。

年二十,游学南阳,止张奉舍。

初平中,北海孔融召以为主簿,守高密令。

袁谭在青州,辟脩为治中从事。及谭之败,刘询起兵漯阴,诸城皆应。谭复欲攻尚,脩谏曰:“兄弟还相攻击,是败亡之道也。”谭不悦,然知其志节。后又问脩:“计安出?”脩曰:“夫兄弟者,左右手也。譬人将斗而断其右手,而曰‘我必胜’,若是者可乎?夫弃兄弟而不亲,天下其谁亲之!属有谗人,固将交斗其间,以求一朝之利,原明使君塞耳勿听也。若斩佞臣数人,复相亲睦,以御四方,可以横行天下。”谭不听,遂与尚相攻击,请救於太祖。太祖既破冀州,谭又叛。太祖遂引军攻谭于南皮。脩时运粮在乐安,闻谭急,将所领兵及诸从事数十人往赴谭。至高密,闻谭死,下马号哭曰:“无君焉归?”遂诣太祖,乞收葬谭尸。太祖欲观脩意,默然不应。脩复曰:“受袁氏厚恩,若得收敛谭尸,然后就戮,无所恨。”太祖嘉其义,听之。以脩为督军粮,还乐安。谭之破,诸城皆服,唯管统以乐安不从命。太祖命脩取统首,脩以统亡国之忠臣,因解其缚,使诣太祖。太祖悦而赦之。

魏国既建,为大司农郎中令。顷之,病卒官。

历史评价:

陈寿:①修识高柔于弱冠,异王基于幼童,终皆远至,世称其知人。②为治,抑强扶弱,明赏罚,百姓称之。③王修忠贞,足以矫俗。

曹操:君澡身浴德,流声本州,忠能成绩,为世美谈,名实相副,过人甚远。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24#
 楼主| 发表于 2006-10-26 00:37:00 | 只看该作者

人物之国渊

字:子尼

籍贯:青州 乐安盖县(今山东沂源东南)

官职:太仆

家庭成员:子:国泰

人物传记

是汉末经学大师郑玄的高足,曾避乱辽东,后来归魏为臣。他是魏国著名的政治大臣,功绩比得上枣祗、袁涣等人;初归曹氏时,主治屯田事宜,在任期间「屡陈损益,相土处民,计民置吏,明功课之法」,使「五年中仓廪丰实,百姓竞劝乐业」。当曹操征讨关中之时,以国渊为居府长史,统领留守都郡事务。其时田怠、苏伯于河间造反,事败后二人的馀党被捕,按律皆应伏法受刑。但国渊认为这些人都不是首恶元凶,于是请求不必行刑。曹操听从其请,于是赖国渊而得以生存者,足有千馀人之多。当时有人上投匿名书刊对朝廷作出诽谤,曹操十分不满,一定要知道这本谤书的作者。魏郡太守国渊运智用计,终于得知事情的真相,捉拿了造事者。后迁太仆, 节衣简食,以恭俭自守,并于任期内逝世。

历史评价

郑玄:国子尼,美才也,吾观其人,必为国器。

《魏书》:渊笃学好古,在辽东,常讲学於山岩,士人多推慕之,由此知名。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25#
 楼主| 发表于 2006-10-26 00:37:00 | 只看该作者

人物之凉茂

字:伯方

籍贯:山阳昌邑人

官职:太子太傅

人物传记

少好学,论议常据经典,以处是非。太祖辟为司空掾,举高第,补侍御史。时泰山多盗贼,以茂为泰山太守,旬月之间,襁负而至者千余家。转为乐浪太守。公孙度在辽东,擅留茂,不遣之官,然茂终不为屈。度谓茂及诸将曰:“闻曹公远征,鄴无守备,今吾欲以步卒三万,骑万匹,直指鄴,谁能御之?”诸将皆曰:“然。”㈡又顾谓茂曰:“於君意何如?”茂答曰:“比者海内大乱,社稷将倾,将军拥十万之众,安坐而观成败,夫为人臣者,固若是邪!曹公忧国家之危败,愍百姓之苦毒,率义兵为天下诛残贼,功高而德广,可谓无二矣。以海内初定,民始安集,故未责将军之罪耳!而将军乃欲称兵西向,则存亡之效,不崇朝而决。将军其勉之!”诸将闻茂言,皆震动。良久,度曰:“凉君言是也。”后徵迁为魏郡太守、甘陵相,所在有绩。文帝为五官将,茂以选为长史,迁左军师。魏国初建,迁尚书仆射,后为中尉奉常。文帝在东宫,茂复为太子太傅,甚见敬礼。卒官。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26#
 楼主| 发表于 2006-10-26 00:37:00 | 只看该作者

人物之袁涣

字:曜卿

籍贯:陈郡扶乐

官职:郎中令

功绩:治理地方

家庭成员:父:袁滂,子:袁侃、袁□、袁奥、袁准,从弟:袁敏、袁霸

历史年表

郡命为功曹,郡中奸吏皆自引去。后辟公府,举高第,迁侍御史。除谯令,不就。

刘备之为豫州,举涣茂才。

后避地江、淮间,为袁术所命。术每有所咨访,涣常正议,术不能抗,然敬之不敢不礼也。

顷之,吕布击术於阜陵,涣往从之,遂复为布所拘留。

布诛,涣得归太祖。拜为沛南部都尉。

是时新募民开屯田,民不乐,多逃亡。涣白太祖曰:“夫民安土重迁,不可卒变,易以顺行,难以逆动,宜顺其意,乐之者乃取,不欲者勿强。”太祖从之,百姓大悦。迁为梁相。后徵为谏议大夫、丞相军祭酒。

魏国初建,为郎中令,行御史大夫事。涣言於太祖曰:“今天下大难已除,文武并用,长久之道也。以为可大收篇籍,明先圣之教,以易民视听,使海内斐然向风,则远人不服可以文德来之。”太祖善其言。时有传刘备死者,群臣皆贺;涣以尝为备举吏,独不贺。

居官数年卒,太祖为之流涕。

历史评价

袁敏:涣貌似和柔,然其临大节,处危难,虽贲育不过也。

陈寿:①涣为政崇教训,恕思而后行,外温柔而内能断。以病去官,百姓思之。家无所储,终不问产业,乏则取之於人,不为皦察之行,然时人服其清。②袁涣躬履清蹈,进退以道,盖是贡禹、两龚之匹。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27#
 楼主| 发表于 2006-10-26 00:38:00 | 只看该作者

人物之夏侯惇

字:元让

时间:157——220(寿64)

籍贯:豫州 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

号:盲夏侯

官职:大将军

谥号:忠侯

战绩:1、濮阳之战战败,被吕布俘虏,后来被手下将韩浩救出。2、官渡之战战胜,夏侯惇率部防守敖仓,掩护大军左侧安全。3、博望坡之战战败,被刘备伏兵所击,逃跑了。

家庭成员:弟:夏侯廉,字:夏侯充、夏侯楙

历史年表

夏侯惇是西汉名臣夏侯婴的后代,14岁时,跟从老师学习,有人侮辱了他的老师,夏侯惇就杀了那个人,因此以性格刚烈有勇气而出名。

[190年],曹操在陈留起兵,夏侯惇担任裨将,跟随征伐。后来曹操担任奋武将军,让夏侯惇为司马,另外带兵屯住于白马,升为折冲校尉,领东郡太守。

[193年],曹操进攻陶谦,留夏侯惇守濮阳。张邈叛变迎接吕布,曹操的家在鄄城,惇带领部队轻装前往,与吕布在半路相遇,经过交战。吕布退还,但随即进入濮阳,袭击了夏侯惇军的辎重部队。吕布派遣将领诈降,成功绑架了夏侯惇。夏侯惇的部将韩浩声称按照国法将不考虑人质的安全,做出了要招兵袭击劫持人质者的姿态。劫持人质者害怕,于是放弃人质投降。曹操听说这件事后,将攻击劫质者不用顾忌人质定为法令,于是以后就没再发生劫持人质事件。曹操从徐州归还,夏侯惇跟随曹操征讨吕布,被流矢射中左眼。后来,夏侯惇兼任陈留、济阴太守,加建武将军,封高安乡侯。当时大旱,蝗虫四起,夏侯惇于是截断太寿水修建陂,亲自搬运泥土,鼓励将士种田,民众也因此得到了好处。

[196年],曹操接汉献帝到许昌,夏侯惇转任河南尹。

[200年],曹操开始与袁绍交战,夏侯惇率部防守敖仓,掩护大军左侧安全。

[204年],曹操攻破邺城,夏侯惇被提升为伏波将军,依然兼任河南尹,被授予可以随机应变处理事务,不受规章限制的权利。

[207年],曹操下令统计夏侯惇前前后后的功绩,增加食邑1800户,加上以前的一共2500户。

[216年],夏侯惇跟随曹操征讨孙权,回来后被委派统领26支军队,留守居巢,还被赐予著名的乐师和歌舞艺人作为奖励。

[219年],曹操部队驻扎在摩陂,经常邀请夏侯惇一起乘车外出,显得格外亲近,并允许他自由出入自己的卧室,别的将领都得不到这种待遇。后来,夏侯惇被升为前将军,统领诸军返回寿春,改屯于召陵。

[220年],曹丕即位,夏侯惇被升为大将军,几个月后去世。

历史评价

陈寿:①惇虽在军旅,亲迎师受业。性清俭,有余财辄以分施,不足资之於官,不治产业。②夏侯以亲旧肺腑,贵重于时,左右勋业,咸有效劳。

曹丕:惇,魏之元功,勋书竹帛。昔庭坚不祀,犹或悼之,况朕受禅于魏,而可以忘其功臣哉!宜择惇近属劭封之。”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28#
 楼主| 发表于 2006-10-26 00:38:00 | 只看该作者

人物之田畴

字:子泰

时间:169——214(寿46)

籍贯:右北平无终

官职:议郎

功绩:计破乌丸军

历史年表

初平元年,义兵起,董卓迁帝于长安。幽州牧刘虞叹曰:“贼臣作乱,朝廷播荡,四海俄然,莫有固志。身备宗室遗老,不得自同於众。今欲奉使展效臣节,安得不辱命之士乎?”众议咸曰:“田畴虽年少,多称其奇。”畴时年二十二矣。虞乃备礼请与相见,大悦之,遂署为从事,具其车骑。

畴乃归,自选其家客与年少之勇壮慕从者二十骑俱往。虞自出祖而遣之。㈠既取道,畴乃更上西关,出塞,傍北方,直趣朔方,循间径去,遂至长安致命。诏拜骑都尉。畴以为天子方蒙尘未安,不可以荷佩荣宠,固辞不受。朝廷高其义。三府并辟,皆不就。

驰还,未至,虞已为公孙瓚所害。畴至,谒祭虞墓,陈发章表,哭泣而去。

公孙瓚获畴,释不诛也。拘之军下,禁其故人莫得与通。或说瓚曰:“田畴义士,君弗能礼,而又囚之,恐失众心。”瓚乃纵遣畴。

畴得北归,袁绍数遣使招命,又即授将军印,因安辑所统,畴皆拒不(当)〔受〕。绍死,其子尚又辟焉,畴终不行。

建安十二年,太祖北征乌丸,未至,先遣使辟畴。署司空户曹掾。。明日出令曰:“田子泰非吾所宜吏者。”即举茂才,拜为蓚令,不之官,随军次无终。

时方夏水雨,而滨海洿下,泞滞不通,虏亦遮守蹊要,军不得进。太祖患之,以问畴。畴曰:“此道,秋夏每常有水,浅不通车马,深不载舟船,为难久矣。旧北平郡治在平冈,道出卢龙,达于柳城;自建武以来,陷坏断绝,垂二百载,而尚有微径可从。今虏将以大军当由无终,不得进而退,懈弛无备。若嘿回军,从卢龙口越白檀之险,出空虚之地,路近而便,掩其不备,蹋顿之首可不战而禽也。”太祖曰:“善。”乃引军还,而署大木表于水侧路傍曰:“方今暑夏,道路不通,且俟秋冬,乃复进军。”虏候骑见之,诚以为大军去也。太祖令畴将其众为乡导,上徐无山,出卢龙,历平冈,登白狼堆,去柳城二百余里,虏乃惊觉。单于身自临陈,太祖与交战,遂大斩获,追奔逐北,至柳城。军还入塞,论功行封,封畴亭侯,邑五百户。

辽东斩送袁尚首,令“三军敢有哭之者斩”。畴以尝为尚所辟,乃往吊祭。太祖亦不问。

从征荆州还,太祖追念畴功殊美,恨前听畴之让,曰:“是成一人之志,而亏王法大制也。”於是乃复以前爵封畴。畴上疏陈诚,以死自誓。太祖不听,欲引拜之,至于数四,终不受。用夏侯元让劝亦不受。太祖喟然知不可屈,乃拜为议郎。年四十六卒。

历史评价

陈寿:田畴好读书,善击剑。

某某:田畴虽年少,多称其奇。真义士也。

曹操:①文雅优备,忠武又著,和於抚下,慎於事上,量时度理,进退合义。幽州始扰,胡、汉交萃,荡析离居,靡所依怀。畴率宗人避难於无终山,北拒卢龙,南守要害,清静隐约,耕而后食,人民化从,咸共资奉。及袁绍父子威力加於朔野,远结乌丸,与为首尾,前后召畴,终不陷挠。后臣奉命,军次易县,畴长驱自到,陈讨胡之势,犹广武之建燕策,薛公之度淮南。又使部曲持臣露布,出诱胡众,汉民或因亡来,乌丸闻之震荡。王旅出塞,涂由山中九百余里,畴帅兵五百,启导山谷,遂灭乌丸,荡平塞表。畴文武有效,节义可嘉,诚应宠赏,以旌其美。②蓚令田畴,至节高尚,遭值州里戎夏交乱,引身深山,研精味道,百姓从之,以成都邑。袁贼之盛,命召不屈。慷慨守志,以徼真主。及孤奉诏征定河北,遂服幽都,将定胡寇,时加礼命。畴即受署,陈建攻胡蹊路所由,率齐山民,一时向化,开塞导送,供承使役,路近而便,令虏不意。斩蹋顿于白狼,遂长驱于柳城,畴有力焉。

裴松之:田畴不应袁绍父子之命,以其非正也。故尽规魏祖,建卢龙之策。致使袁尚奔迸,授首辽东,皆畴之由也。既以明其为贼,胡为复吊祭其首乎?若以尝被辟命,义在其中,则不应为人设谋,使其至此也。畴此举止,良为进退无当,与王脩哭袁谭,貌同而心异也。

钟繇:畴虽不合大义,有益推让之风,宜如世子议。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29#
 楼主| 发表于 2006-10-26 00:38:00 | 只看该作者

人物之崔琰

字:季珪

时间:163——216(寿54)

籍贯:冀州 清河东武城(今河北武城东北)

容貌:声姿高暢,眉目疏朗,须长四尺。

官职:中尉

家庭成员:从弟:崔林

历史年表

中平二年【公元185年】,崔琰年二十三,乡移为正,始感激,读论语、韩诗。

初平二年【公元191年】,琰年二十九,乃结公孙方等就郑玄受学。学未期,徐州黄巾贼攻破北海,玄与门人到不其山避难。时谷籴县乏,玄罢谢诸生。琰既受遣。

兴平二年【公元195年】,琰乃归,以琴书自娱。

建安五年【公元200年】,袁绍闻而辟之。时士卒横暴,掘发丘陇,琰谏曰:“昔孙卿有言:‘士不素教,甲兵不利,虽汤武不能以战胜。’今道路暴骨,民未见德,宜敕郡县掩骼埋胔,示憯怛之爱,追文王之仁。”绍以为骑都尉。后绍治兵黎阳,次于延津,琰复谏曰:“天子在许,民望助顺,不如守境述职,以宁区宇。”绍不听,遂败于官渡。

建安七年【公元202年】,绍卒,二子交争,争欲得琰。琰称疾固辞,由是获罪,幽于囹圄,赖阴夔、陈琳营救得免。

建安十年【公元205年】,太祖破袁氏,领冀州牧,辟琰为别驾从事,谓琰曰:“昨案户籍,可得三十万众,故为大州也。”琰对曰:“今天下分崩,九州幅裂,二袁兄弟亲寻干戈,冀方蒸庶暴骨原野。未闻王师仁声先路,存问风俗,救其涂炭,而校计甲兵,唯此为先,斯岂鄙州士女所望於明公哉!”太祖改容谢之。

建安十一年【公元206年】,太祖征并州,留琰傅文帝於鄴。世子仍出田猎,变易服乘,志在驱逐。琰书谏曰:“盖闻盘于游田,书之所戒,鲁隐观鱼,春秋讥之,此周、孔之格言,二经之明义。殷鉴夏后,诗称不远,子卯不乐,礼以为忌,此又近者之得失,不可不深察也。袁族富强,公子宽放,盘游滋侈,义声不闻,哲人君子,俄有色斯之志,熊罴壮士,堕於吞噬之用,固所以拥徒百万,跨有河朔,无所容足也。今邦国殄瘁,惠康未洽,士女企踵,所思者德。况公亲御戎马,上下劳惨,世子宜遵大路,慎以行正,思经国之高略,内鉴近戒,外扬远节,深惟储副,以身为宝。而猥袭虞旅之贱服,忽驰骛而陵险,志雉兔之小娱,忘社稷之为重,斯诚有识所以恻心也。唯世子燔翳捐褶,以塞众望,不令老臣获罪于天。”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太祖为丞相,琰复为东西曹掾属徵事。

建安十五年【公元211年】,拜尚书。时未立太子,临菑侯植有才而爱。太祖狐疑,以函令密访於外。唯琰露板答曰:“盖闻春秋之义,立子以长,加五官将仁孝聪明,宜承正统。琰以死守之。”植,琰之兄女婿也。太祖贵其公亮,喟然叹息,迁中尉。

建安二十一年【公元216年】,太祖为魏王,训发表称赞功伐,襃述盛德。时人或笑训希世浮伪,谓琰为失所举。琰从训取表草视之,与训书曰:“省表,事佳耳!时乎时乎,会当有变时。”琰本意讥论者好谴呵而不寻情理也。有白琰此书傲世怨谤者,太祖怒曰:“谚言‘生女耳’,‘耳’非佳语。‘会当有变时’,意指不逊。”於是罚琰为徒隶,使人视之,辞色不挠。太祖令曰:“琰虽见刑,而通宾客,门若市人,对宾客虬须直视,若有所瞋。”遂赐琰死。

历史评价

曹操:君有伯夷之风,史鱼之直,贪夫慕名而清,壮士尚称而厉,斯可以率时者已。

陈寿:①太祖性忌,有所不堪者皆以恃旧不虔见诛。而琰最为世所痛惜,至今冤之。② 崔琰高格最优。 甚有威重,朝士瞻望,而太祖亦敬惮焉。③崔琰鉴识笃义。

《先贤行状》:琰清忠高亮,雅识经远,推方直道,正色於朝。魏氏初载,委授铨衡,总齐清议,十有馀年。文武群才,多所明拔。朝廷归高,天下称平。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30#
 楼主| 发表于 2006-10-26 00:38:00 | 只看该作者

人物之许攸

字:子远

籍贯:荆州 南阳(今河南南阳)

历史年表

许攸年青时与袁绍、曹操相友善。

184年左右,冀州刺史王芬与许攸等人谋废汉灵帝,立合肥侯,最终以失败告终。

189年,袁绍从董卓初逃出,投奔冀州,许攸跟随,成为袁绍的谋士,力劝袁绍与曹操联盟。

196年,汉献帝东归,许攸劝袁绍迎接汉献帝,袁绍不听,许攸深感不满。

200年,曹操、袁绍开始交战,许攸劝袁绍缓攻曹操,袁绍自以为强盛,不听劝谏,许攸深感失望。许攸贪财,其家人犯法,被审配收治,许攸于是投奔曹操,建议曹操出兵乌巢,结果大获全胜。后袁绍将张郃、高览来降,曹洪表示不信任,许攸出面为其担保。

官渡之战后,许攸跟随曹操平定冀州,立有功劳,但许攸拥兵自重,屡次轻慢曹操,称呼曹操小名,曹操表面上虽嘻笑,心里却很讨厌他。一次,许攸出邺城东门,对左右说:“这家人没有我,进不得此门。”有人向曹操告发,于是许攸被收押,最终被杀。

历史评价

孔融:许攸,智计之士也。

荀彧:许攸贪而不治。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分享按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