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策论坛

       找回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惊龙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整理]三国人物资料宝库之蜀

[复制链接]
31#
 楼主| 发表于 2007-01-19 19:31:00 | 只看该作者

人物之杨仪

字:威公

时间:?——235

籍贯:荆州 襄阳(今湖北襄樊)

官职:中军师

历史年表

【公元219年】东汉献帝建安二十四年
刘备自立为汉中王时,拔杨仪为尚书。

【公元221年】蜀昭烈帝章武元年
刘备称帝号,东征吴国。其时杨仪与尚书令刘巴不睦,故迁遥署弘农太守。

【公元225年】蜀后主建兴三年
丞相诸葛亮以杨仪为参军,署府事,将欲南征。

【公元227年】蜀后主建兴五年
杨仪随诸葛亮出汉中。

【公元230年】蜀后主建兴八年
杨仪迁长史,加绥军将军。诸葛亮数次出军,杨仪常为其规画分部,筹度粮谷,不假思虑,处事极捷。因此一应军戎节度,皆由杨仪取办。诸葛亮既深惜杨仪的才干,而又倚用魏延之骁勇,常为二人彼此不和一事感到可恨,亦不忍对二人之间有所偏废。魏延善养士卒,勇猛过人,性格矜高,当时军中众人皆避而下之。唯独杨仪肯不假借于魏延,魏延因此忿怒,二人势如水火。每次并坐争论,魏延动或举刃指向杨仪,杨仪则泣涕横集。

【公元234年】蜀后主建兴十二年
杨仪随诸葛亮出屯谷口。同年秋,诸葛亮病困,密与杨仪、司马费祎、护军姜维等安排身后退军节度之事,欲令魏延断后,姜维次之;如果魏延不肯从命,军队便先行自发。诸葛亮死后,杨仪等秘不发丧,令费祎往探魏延之意。魏延道:「丞相虽亡,我自见在。府亲官属便可将丧还都入葬,我自当率领诸军击贼,岂何以一人之死而废天下之事呢?而且我魏延是甚么人,会被杨仪所部勒,为其作断后之将吗!」费祎知其不妙,便讹道:「我当为君回去劝解杨长史,长史是文吏,甚少管知军事,他必不敢违命。」于是出门驰马而去。魏延忽又觉后悔,欲截费祎,但已追之不及。魏延便遣人往窥杨仪等人如何行事,却见他们要按照诸葛亮的安排,使各营相继引军而还。魏延大怒,率军径先南归,烧绝阁道。杨仪、魏延二人,各自上表陈奏,互参对方为叛逆,一日之中,羽檄交至。后主刘禅此事问侍中董允、留府长史蒋琬,蒋琬、董允皆保杨仪而疑魏延。杨仪等经槎山信道,昼夜兼行,继魏延之后回军。魏延先据南谷口,遣兵逆击杨仪等人,杨仪便令何(王)平在前抵御魏延。魏延士众均知错在魏延,不为其所用命,尽皆散走。魏延独与其子数人逃亡,奔走汉中。杨仪遣马岱追斩之,得其首级,杨仪起自踏之,喝道:「庸奴!复能作恶否?」更夷其三族。

杨仪自以为功勋至大,应当代诸葛亮秉持朝政,便唤都尉赵正以周易卜其事,谁知卦得家人(巽上离下,主平安无事),杨仪默然不悦。而诸葛亮平生密指,以杨仪其人性格狷狭,因此意在蒋琬,蒋琬遂为尚书令、益州刺史。杨仪回都,拜为中军师,并无实际统领,但止从容无事而已。

初时,杨仪为刘备尚书,蒋琬则为尚书郎,后来虽同为丞相参军长史,然而杨仪每次从行,都负责处理军中的劳事剧务,又自以年宦先于蒋琬,才能亦过于蒋琬,于是怨愤形于声色,叹咤之音发于五内。当时人们畏其言语不节制,莫敢相从,惟有后军师费祎前往加以慰省。杨仪常对费祎诉恨,前后云云数遍,又向费祎道:「往者丞相亡没之际,我若举军以降魏,处世会当落得如此境地吗!这实在令人追悔不可复及。」费祎乃密表其言于上。

【公元235年】蜀后主建兴十三年
春正月,杨仪被废为庶民,徙汉嘉郡。杨仪至徙处,又上书诽谤,辞指激切,朝廷于下郡收押杨仪。结果杨仪自杀,其妻子还蜀。

历史评价

陈寿:①杨仪以当官显,咸贵重。览其举措,迹其规矩,招祸取咎,无不自己也。②仪常规画分部,筹度粮谷,不稽思虑,斯须便了。军戎节度,取办於仪。

杨戏:威公狷狭,取异众人;闲则及理,逼则伤侵,舍顺入凶,大易之云

孙权:杨仪,牧竖小人也。虽尝有鸣吠之益于时务,然既已任之,势不得轻,若一朝无诸葛亮,必为祸乱矣。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32#
 楼主| 发表于 2007-01-19 19:31:00 | 只看该作者

人物之霍峻

字:仲邈

时间:177——217

籍贯:荆州 南郡枝江(今湖北省枝江市)

官职:梓潼太守 裨将军

家庭成员:兄:霍笃 子:霍戈

历史年表

[东汉献帝初平——建安年间]公元193年—207年

霍峻的哥哥霍笃曾在乡里召集了数百人充当部曲,霍笃死后,荆州牧刘表让霍峻统领这支部队。


[东汉献帝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

刘表病死,霍峻率领原有部队投奔刘备,刘备任命其为中郎将。


[东汉献帝建安十七年]公元212年

刘备从葭萌南返开始袭击刘璋,留霍峻孤军镇守葭萌城。

张鲁派遣部下杨帛诱降霍峻,要求共同守城,霍峻回答:“你们可以得到我的头,但是你们得不到这座城!”于是杨帛只好退回。

刘璋派遣将领扶禁、向存率领一万多兵众,由阆水而上,围攻霍峻。霍峻带领城中仅有的数百士兵顽强抵抗,扶禁、向存围攻一年多也没有成功。霍峻乘敌人松懈之机选派精锐部队发动袭击,于是大败敌军,并当场砍下向存的头颅。


[东汉献帝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

刘备平定西蜀,为了嘉奖霍峻的功劳,于是分出广汉郡一部分设立梓潼郡,任命霍峻为梓潼太守、裨将军。


[东汉献帝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年

霍峻在任上去世,年仅四十一岁。遗体运回成都安葬。

历史评价

刘备:峻既佳士,加有功於国,欲行酹。

陈寿:霍峻孤城不倾,有可纪焉。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33#
 楼主| 发表于 2007-01-19 19:31:00 | 只看该作者

人物之吴懿

字:子远

时间:166——237

籍贯:兖州 陈留郡(今河南开封)

官职:车骑将军 济阳侯

家庭成员:妹:吴

历史年表

中平六年(公元189),随刘焉入蜀

兴平元年(公元194),任刘璋的中郎将

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官拜为护军、讨逆将军

章武元年(公元221),为关中都督。

建兴八年(公元230),与魏延于南安界破魏将费瑶,迁左将军。

建兴十二年(公元234),懿督汉中,行车骑将军,假节,和雍州刺史,进封济阳侯。

建兴十五年(公元237),率。

历史评价

杨戏:车骑高劲,惟其泛爱,以弱制强,不陷危坠。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34#
 楼主| 发表于 2007-01-19 19:32:00 | 只看该作者

人物之李严(后改名平)

字:正方

时间:?——234

籍贯:荆州 南阳(今河南南阳)

官职:中都护 骠骑将军 都乡侯

家庭成员:子:李丰

人物传记

李严,以办事干练著称,在各处势力任职都受到器重,刘备伐蜀其间,李严率领部队投降刘备,任地方官,表现出其出色能力。施政上,李严是历任犍为太守中成绩最好的一位。军事上,曾两度平定地方上的叛乱。章武二年任尚书令。章武三年与诸葛亮同为辅命大臣,任中都护,留镇永安。建兴四年,李严因诸葛亮准备北伐而负责后方事务。移住江州,其间曾写信诱降孟达。建兴八年,因曹真大举伐蜀,受命带兵二万赶赴汉中,后代管丞相府事务。建兴九年诸葛亮北伐,李严督运粮草,但办事不力致使蜀军北伐被迫停止,李严为了推卸责任,不惜编造谎言诬陷诸葛亮,又想杀死督运领顶罪,直到诸葛亮用证据揭露其无耻行径后才认罪,加上李严平素自私,人际关系差,招致大部分同僚的敌视,所以被罢官流放梓潼郡。建兴十二年,李严闻知诸葛亮逝世,认为后人不会给予起用他的机会,于是气愤病死。

历史评价

陈震:正方腹中有鳞甲,乡党以为不可近。

陈寿:都护李严性自矜高,以干局达。览其举措,迹其规矩,招祸取咎,无不自己也。

常璩:李太守,汉兴以來,鲜后显者。

诸葛亮:①部分如流,趋舍罔滞,正方性也。②自先帝崩后,平所在治家,尚为小惠,安身求名,无忧国之事。臣当北出,欲得平兵以镇汉中,平穷难纵横,无有来意,而求以五郡为巴州刺史。去年臣欲西征,欲令平主督汉中,平说司马懿等开府辟召。臣知平鄙情,欲因行之际偪臣取利也,是以表平子丰督主江州,隆崇其遇,以取一时之务。平至之日,都委诸事,群臣上下皆怪臣待平之厚也。正以大事未定,汉室倾危,伐平之短,莫若褒之。然谓平情在於荣利而已,不意平心颠倒乃尔。③平为大臣,受恩过量,不思忠报,横造无端,危耻不办,迷罔上下,论狱弃科,导人为奸,(狭情)〔情狭〕志狂,若无天地。自度奸露,嫌心遂生,闻军临至,西乡讬疾还沮、漳,军临至沮,复还江阳,平参军狐忠勤谏乃止。今篡贼未灭,社稷多难,国事惟和,可以克捷,不可苞含,以危大业。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35#
 楼主| 发表于 2007-01-19 19:33:00 | 只看该作者

人物之霍弋


字:绍先


籍贯:南郡枝江


官职:安南将军


家庭成员:父:霍峻


人物传记


先主末年为太子舍人。后主践阼,除谒者。丞相诸葛亮北驻汉中,请为记室,使与子乔共周旋游处。亮卒,为黄门侍郎。后主立太子璿,以弋为中庶子,璿好骑射,出入无度,弋援引古义,尽言规谏,甚得切磋之体。后为参军庲降屯副贰都督,又转护军,统事如前。时永昌郡夷獠恃险不宾,数为寇害,乃以弋领永昌太守,率偏军讨之,遂斩其豪帅,破坏邑落,郡界宁静。迁监军翊军将军,领建宁太守,还统南郡事。景耀六年,进号安南将军。霍弋闻魏军来,弋欲赴成都,后主以备敌既定,不听。及成都不守,弋素服号哭,大临三日。诸将咸劝宜速降,弋曰:“今道路隔塞,未详主之安危,大故去就,不可苟也。若主上与魏和,见遇以礼,则保境而降,不晚也。若万一危辱,吾将以死拒之,何论迟速邪!”得后主东迁之问,始率六郡将守上表曰:“臣闻人生於三,事之如一,惟难所在,则致其命。今臣国败主附,守死无所,是以委质,不敢有贰。”是岁,蜀并于魏。戈保全一方,举以内附,咸因仍前任,宠待有加。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36#
 楼主| 发表于 2007-01-19 19:33:00 | 只看该作者

人物之罗宪


字:令则


时间:218——270(寿53)


籍贯:襄阳


官职:广汉太守


谥号:烈侯


家庭成员:父:罗蒙,子:罗袭


历史年表


宪少以才学知名,年十三能属文。师事谯周,周门人称为子贡。


后主立太子,为太子舍人,迁庶子、尚书吏部郎,以宣信校尉再使于吴,吴人称美焉。


时黄皓预政,众多附之,宪独不与同,皓恚,左迁巴东太守。时右大将军阎宇都督巴东,为领军,后主拜宪领军,为宇副贰。


魏之伐蜀,召宇西还,留宇二千人,令宪守永安城。


寻闻成都败,城中扰动,江边长吏皆弃城走,宪斩称成都乱者一人,百姓乃安。得后主委质问至,乃帅所统临于都亭三日。吴闻蜀败,起兵西上,外托救援,内欲袭宪。宪曰:“本朝倾覆,吴为脣齿,不恤我难,而徼其利,背盟违约。且汉已亡,吴何得久,宁能为吴降虏乎!”于是缮甲完聚,告誓将士,厉以节义,莫不用命。吴闻钟、邓败,百城无主,有兼蜀之志,而巴东固守,兵不得过。吴使步协率众而西。宪临江拒射,不能御,遣参军杨宗突围北出,告急安东将军陈骞,又送文武印绶诣晋王。协攻城,宪出与战,大破其军。孙休怒,复遣陆抗等帅众三万人增宪之围。被攻凡六月日,而救援不到,城中疾疫大半。或劝南出牂牁,北奔上庸,可以保全。宪曰:“夫为人主,百姓所仰,危不能安,急而弃之,君子不为也。毕命於此矣!”陈骞言于晋王,遣荆州刺史胡烈救宪,抗等引退。


晋王即委前任,拜宪陵江将军,封万年亭侯。会武陵四县举众叛吴,以宪为武陵太守、巴东监军。


泰始元年改封西鄂县侯。宪遣妻子居洛阳,武帝以其子袭为给事中。


泰始三年冬,入朝,进位冠军将军、假节。


泰始四年三月,从帝宴于华林园,诏问蜀大臣子弟,后问先辈宜时叙用者,宪荐蜀郡常忌、杜轸、寿良、巴西陈寿、南郡高轨、南阳吕雅、许国、江夏费恭、琅邪诸葛京、汝南陈裕。即皆叙用,咸显於世。宪还,袭取吴之巫城,因上伐吴之策。


泰始六年薨。


历史评价


习凿齿:宪性方亮严整,待士无倦,轻财好施,不营产业。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37#
 楼主| 发表于 2007-01-19 19:34:00 | 只看该作者

人物之向朗


字:巨达


籍贯:襄阳宜城


官职:显明亭侯


家庭成员:子:向条


人物传记


荆州牧刘表以为临沮长。表卒,归先主。先主定江南,使朗督秭归、夷道、巫(山)、夷陵四县军民事。蜀既平,以朗为巴西太守,顷之转任牂牁,又徙房陵。后主践阼,为步兵校尉,代王连领丞相长史。丞相亮南征,朗留统后事。五年,随亮汉中。朗素与马谡善,谡逃亡,朗知情不举,亮恨之,免官还成都。数年,为光禄勋,亮卒后徒左将军,追论旧功,封显明亭侯,位特进。初,朗少时虽涉猎文学,然不治素检,以吏能见称。自去长史,优游无事垂三十年,乃更潜心典籍,孜孜不倦。年逾八十,犹手自校书,刊定谬误,积聚篇卷,於时最多。开门接宾,诱纳后进,但讲论古义,不干时事,以是见称。上自执政,下及童冠,皆敬重焉。延熙十年卒。


历史评价


陈寿:向朗好学不倦。


杨洪:朗情伪差少。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38#
 楼主| 发表于 2007-01-19 19:34:00 | 只看该作者

人物之向宠

时间:?——240

籍贯:同向朗

官职:中领军

家庭成员:弟:向充

人物传记

向宠跟随刘备伐吴,秭归之战刘备军惨败退回,部队中唯有向宠之营保存最完好,受到刘备的称赞。刘禅即位后向宠负责管理宫廷宿卫军。诸葛亮北行汉中前,特意在《出师表》中向刘禅推荐向宠,后任中领军,深受部下爱戴,在延熙三年平定汉嘉少数民族叛乱时不幸遇害。

历史评价

诸葛亮: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暢军事,试用於昔,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论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陈和睦,优劣得所也。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39#
 楼主| 发表于 2007-01-19 19:35:00 | 只看该作者

人物之黄权

字:公衡

籍贯:益州 巴西阆中

官职:车骑将军

谥号:景侯

家庭成员:子:黄崇、黄邕

历史年表

黄权年青时为郡吏,后来州牧刘璋征召他为主簿。当时别驾张松建议,应该迎接刘备,使他讨伐张鲁。黄权劝谏,刘璋不听,派法正去迎接刘备,而将黄权外放为广汉长。


[212年],刘备开始进攻益州,派将领分别攻下郡县,各郡县都望风归顺,而黄权闭城坚守,等到刘璋投降,才去见刘备归顺。刘备封黄权为偏将军。

[215年],曹操破张鲁,张鲁逃入巴中,黄权建议刘备去迎接张鲁,以保三巴的安全。于是刘备以黄权为护军,率领诸将进入巴中。但张鲁已经回到南郑,投降于曹操。之后刘备攻破杜濩、朴胡,杀掉夏侯渊,占领了汉中,这些都出于黄权最初的建议。

[219年],刘备称汉中王,领益州牧,以黄权为治中从事。

[221年],刘备称帝,将要伐吴,黄权自愿为刘备的先锋,建议刘备总镇后方,而不应去前线冒险。刘备不听,封黄权为镇北将军,督江北军以防魏国部队,刘备自己统兵在江南。等到战败之际,刘备撤退,道路被吴军封锁,黄权不能够归还,于是率领部下投降于魏国。有关部门依照法规,上报要抓捕黄权的家人,刘备说:“是我对不起黄权,黄权没有对不起我。”于是仍像以前那样对待他的家人。魏文帝曹丕问黄权:“你放弃叛逆前来归顺,是想仿效陈平、韩信吗?”黄权回答说:“我受过刘备的特殊恩宠,不能降吴,又无法归还蜀国,于是前来投降。况且败军之将,被免死就已经很幸运了,哪里还能效仿古人呢?”曹丕很赏识他,任命他为镇南将军,封育阳侯,加侍中。从蜀国投降的人中有人说,刘备已经诛杀了黄权的家人。黄权知道这是谎话,没有立即发丧,后来得到确切消息,果然和他判断的一样。

[223年],刘备病逝,魏国的群臣都在庆贺而唯独黄权不这样做。魏文帝曹丕察觉到黄权有器量,想故意吓吓他,于是派人召见他。黄权还在路上,前来催促的使者一个接一个,在道路上交错奔驰,黄权的下属官员、侍从都吓得魂飞魄散,而黄权却举止自若。后来,黄权领益州刺史,迁进河南。司马懿十分器重他,问黄权:“蜀国像你这样的人有多少?”黄权笑着回答:“没想到被您如此看重。”司马懿在给诸葛亮的书信中说:“黄权,是个爽快人,经常从坐位上起身,赞叹着谈论你,这种谈论总不离口。”

[239年],黄权升为车骑将军,仪同三司。

[240年],黄权去世。

历史评价

陈寿:黄权弘雅思量,以所长,显名发迹,遇其时也。

徐众:权既忠谏於主,又闭城拒守,得事君之礼。武王下车,封比干之墓,表商容之闾,所以大显忠贤之士,而明示所贵之旨。先主假权将军,善矣,然犹薄少,未足彰忠义之高节,而大劝为善者之心。

司马懿:黄公衡,快士也。

杨戏:镇北敏思,筹画有方,导师禳秽,遂事成章。偏任东隅,末命不祥,哀悲本志,放流殊疆。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40#
 楼主| 发表于 2007-01-19 19:35:00 | 只看该作者

人物之夏侯霸

字:仲权

籍贯:豫州 沛国谯县(今安徽毫州)

家庭成员:父:夏侯渊

官职:车骑将军

历史年表

219年,夏侯渊在对蜀战争中遇害,夏侯霸经常咬牙切齿,要征讨蜀国报仇。

魏黄初年间(221年-226年),夏侯霸在魏官至偏将军,封关内侯。

230年,魏国大举伐蜀,曹真入子午道,招夏侯霸为先锋。夏侯霸前进至兴势,与蜀军交战,一度被围,最终被援军救解。

239年,夏侯霸官至右将军,屯住在陇西,训练士兵,安抚少数民族,得到众人的支持。

魏正始年间(240年-249年),夏侯霸代替夏侯儒为征蜀护军, 进封博昌亭侯,归征西将军、夏侯霸的侄子夏侯玄统领。

247年,蜀将姜维伐魏,夏侯霸、郭淮率兵抵挡,姜维退回。

249年,司马懿发动政变,曹爽被杀,夏侯玄被调离,郭淮成为征西将军。夏侯霸心不自安,又与郭淮不和,遂逃入蜀国,在阴平迷失了道路,粮尽遇困。蜀国得知后,派人将他迎入蜀国。当初,张飞曾得夏侯渊从妹为妻,其女成为刘禅的皇后,故夏侯渊战死后,张飞的妻子请求将其安葬。这次夏侯霸来投,刘禅亲自解释说:“你父亲是死于乱军之中,不是我的父亲亲手所杀。”并厚待夏侯霸,任命他为车骑将军。夏侯霸的儿子留在魏国,因夏侯渊的旧功免于死刑,被流放到乐浪郡。

255年,夏侯霸随姜维伐魏,大败雍州刺史王经。不久,夏侯霸病逝于蜀国,得到了被追谥的荣誉。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分享按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