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策论坛

       找回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小陆雨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人妖,胡傻进来

[复制链接]
31#
发表于 2012-08-11 14:27:00 | 只看该作者
历史有多少可信的?没有经历的就没有发言权,你说的历史的根据在哪?你也是从以前流传下来的古书,或者很多人推测出来得出的观点吧。那你看到的难道不可能是野史?就一定是正确的?那你还真幼稚,每个朝代对自己国民的统治都有自己文化上的洗脑,对于不利于自己的东西都会想办法改变,而准备颠覆统治的人也会制造出一些不利于当前统治者的言论,以利于自己的成功。说白了,如今的历史经历很多年代的流传,已经没必要知道真相了,因为每个人都有可能是对的,也可能都是错的。无法验证的问题,我们就都把他当野史看待就完了。除非你能活几千年,而且脑子还不坏,那样你说的我们才同意,你也许会说有日记可以记载,就算你有这个习惯,而且你记录的都正确,到了几千年后,别人对你日记的理解是不是像现代人对甲骨文的理解,所以说不要人云亦云,说的直接点,你没有资格对别人的行为作出评价,你不是别人,别人咋想的你就不知道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32#
发表于 2012-08-11 17:08:00 | 只看该作者
QUOTE:
以下是引用lllllliiiiii在2012-8-10 23:49:00的发言:
QUOTE:
以下是引用暮雨轻烟在2012-8-10 14:33:00的发言:

QUOTE:
以下是引用lllllliiiiii在2012-8-9 18:58:00的发言:

做什么工作的?能提出这么多没有答案的问题。

娱乐帖?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做苦力的啊,经常出国的苦力,经常在机场或者在去机场的路上也以为是炫耀的那种苦力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避雷针同学,你丢人丢到没脸见人我理解,你可以用你那若干小号,用盗来的号发帖是在提醒大家你是个贼么?

不过看到你来我真的是高兴。今年雨多,我挺担心你的。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丢人是一定的,你看:这样卑鄙无耻毫无做人信誉的短信息,一定丢人吧?

发贴心情
QUOTE:

这是一个朋友截取的2012-4-6 16:49:00,lllllliiiiii给暮雨轻烟发送的论坛短消息!


消息标题:关于单挑
--------------------------------------------------------------------------------

宝一定带顶级的,华炎有可能给周配顶级的。

找人替你灭了这--,她们是否找人你不会知道,他不是有信誉的东西。

切记!

你若输了,给我小小电话我灭他。我跟他玩点儿大的。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8-11 17:12:05编辑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33#
发表于 2012-08-11 18:02:00 | 只看该作者

首先,我认为以下的问题有很多是没有确切结论的,只能说有些认知比较靠近真相。

政治经济类我不熟悉,出于对历史的热爱,对一些问题尝试回答下。

历史类

古代类

1 明为何亡于最勤政的崇祯?为何南明有一百万以上的正规军,却二十年不到就灭了?核心问题是什么?

首先,明最勤政的皇帝应该是洪武帝,那时还没有内阁制度,他基本一个人批所有的折子。

明亡的原因实在是太多了,众说纷纭。实际上打一开始就根基不正,皇亲占有大量土地而不缴税,士绅掌握大部分商业活动而商税少的可怜,国家的税收过少且不集中到中央。卫所的崩坏使得国家防卫力量外强中干,武人地位低下。

到了晚明矛盾激化,国家财政近乎于枯竭,财富大量集中于士绅手中而民众国家贫穷。党争越演越烈,加上小冰河期天灾导致流民四起,起义频频发生。可以说崇祯不幸生活在那个年代,无力回天。

至于南明,实际上当时的党争还在继续,士大夫对国家的向心力及其薄弱,看似还有大量武装,其实都掌握军阀手中。实际上只几年南明政权就灰飞湮灭,持续的抗清活动只是由几个军阀领导的。变成地方抵抗全国的局面,灭亡也只是时间问题了。

实际上我对最后一个汉人封建政权的覆灭一直很惋惜,接下来的时代将是华夏文明思想智慧的黑洞,中国彻底被世界拉开距离。

2 中日之战最早发生在哪个朝代?中国是怎么胜日本的?

唐代。大将苏定方刘仁轨白江口海战击溃日本。

现代类

1 美国1950年打朝鲜,是真的要用朝鲜做跳板打中国吗?为什么?

个人认为美国没有精力和决心与刚统一并蒸蒸日上的新政权中国开战。进攻朝鲜,应该是出于美国自我感觉世界老大的心态和对共产主义的遏止。当时美国的关注核心实际上在欧洲。

2 毛泽东为什么说感谢日本的入侵?理由?

首先,我拒绝相信主席说过这种煞笔话。记录的话只是“要是没有日本的......可能共产党不会发展那么快......”

完全不是感谢.!出题人心态过于偏激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34#
发表于 2012-08-11 20:11:00 | 只看该作者
QUOTE:
以下是引用小陆雨在2012-8-10 2:59:00的发言:
QUOTE:
以下是引用斯科菲尔德在2012-8-9 22:57:00的发言:
QUOTE:
以下是引用shasha在2012-8-9 20:54:00的发言:
QUOTE:
以下是引用斯科菲尔德在2012-8-9 20:50:00的发言:
QUOTE:
以下是引用小陆雨在2012-8-9 20:29:00的发言:
QUOTE:
以下是引用lllllliiiiii在2012-8-9 19:05:00的发言:
QUOTE:
以下是引用斯科菲尔德在2012-8-9 18:59:00的发言:
QUOTE: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放心我公布答案时候,会说出历史所认定的。野史讲的,我不会说的。

这些问题 都有 历史认定的 答案 我无语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未必,你得看是谁认定的历史

呵呵 我看到 这句话 我就 无语了 只有 中国 那些应试教育才有 唯一正确的 答案

呵呵,世界公认的东西,也能出俩答案?你当现在是文革前吗?关起门来,毛说什么,国人就承认什么,世界人就认可吗?这个就是好比,1加1的正确答案,你还能给我弄出俩吗?或者说毛是1976年死的,你能说他还有第二个年代吗?

好了,我不说没用的了。你觉得你说的对,大可以全说出来。到时候我反驳就是了。论坛本来就是辩论的。在说,我也没有说过,所有问题的答案都是唯一的。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8-10 2:59:47编辑过]

楼主认为产生的这些历史和军事的结果会是有唯一的定论吗?你这样的想法幼稚得让人感觉搞笑。另外,你对一群当年的中国的精英,带领着贫穷落后被列强蹂躏的在自己的国土上也要被洋人立牌说“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国人,创建了新中国的其中一个也犯了文革错误的伟人如此耿耿于怀,为什么?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35#
发表于 2012-08-11 20:12:00 | 只看该作者

明朝的灭亡令许多人磋叹不已,悲哀的王朝,悲哀的时代,许多人都在探讨明朝为什么会灭亡?几乎每个人都想穿越时空做回崇祯,来挽救大明王朝。流行的观点认为明朝灭亡的原因有以下几点,我觉得这些观点都很肤浅。

一,明朝亡于党争。哪朝哪代都有党争,而且皇帝为了稳固自己的地位,人为地制造党争,以取得朝局的平衡与稳定,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党争不仅不会使天下灭亡,反而会稳固君主的统治。

二,明朝亡于厂卫。东厂和锦衣卫是为了加强皇权而诞生,东厂和锦衣卫并不像影视所描绘的那么夸张,厂卫只是监督不法官吏,与民秋毫无犯,所以说明朝亡于厂卫实在是笑话。

三,明朝亡于宦官专丶政。明朝有宦官专丶政吗?貌似从万历中期以后,宦官的地位就衰落了,有人说魏忠贤。魏忠贤的确飞扬跋扈,但天启帝用魏忠贤正是为了对付东林党,所以魏忠贤再跋扈,乾坤也在天启那里掌握着。

四,明朝亡于万历三大征。哪个朝代的战争不频繁,天启,崇祯两朝的辽东战事还少吗?魏晋南北朝,五代十国的时候那么多的小国家每年每月每日都在进行战争,也没见哪个国家因为打仗,说完就完了。万历三大征耗帑银数百万两,而三大征所耗帑银都是万历从内廷拿出来的,难道几百万两银子就能把大明朝玩完吗?更可笑。

五,明朝亡于神宗不上朝。神宗不上朝,天下就会亡吗?明朝的文官体制已经很完备了,皇帝理不理政,大明朝照样运转,况且万历朝的一切大事都是在神宗主导下进行,神宗并非完全不理政。

六,明朝亡于北半球气候的小冰河期。长达七十年的气候冰河期导致明末北方粮食减产,瘟疫流行,灾民增多,但这是明朝灭亡的根本原因吗?非也。我们要知道,唐朝贞观年间,明成祖朱棣时期也处在北半球气候冰河期,北方灾情也很严重,但都渡过去了,因为政丶府赈济,当时政丶府的控制力强。

七,明朝亡于土地兼并。古代封建地租十抽三,然后地主从“三”中拿零点五上交农业税,有了十之七,农民一样可以生活的很好。

八,明朝亡于白银输入减少。西方学者提出观点明末国外白银大量输入中国,导致通胀,后由于白银生产无利可图导致白银开采量减少,从而使得我国的白银输入量减少,而民间白银多窖藏,导致通缩,由于前期通胀已经发生,所以最终结果是物资贵,白银匮乏,导致经济崩溃。这种观点错,为什么错?因为白银输入减少用今天的话讲就是市场上的货币供应量不足,导致物价下跌,而明末在市场上流通白银减少的情况下反而出现物价上涨不是因为前期白银太多,前期白银多导致物价高在白银流通量减少的情况下物价自然会跌落,这个用不着担心,但为什么在白银减少情况下物价反而不跌呢?这是由于结构性通胀的原因,也就是由于基础商品——粮食的产量降低,导致粮价上涨,从而带动其他商品价格上涨,所以根本问题还是粮食问题,而不是白银问题。至于说白银减少政丶府无银买粮赈济灾民更是笑话,明末粮食减产,就算你银子多难道就能买来粮食吗?所以明朝灭亡跟白银输入多少没有关系。明朝亡于贪官污吏,政丶治黑暗。这些都是大话,空话,经不住推敲,站不住脚的.

十,明朝亡于李自成起义和清兵入关。这是结果,不是原因。

十一,明朝亡于气数。这个最可笑,这个理由完全是学者掩盖无知的表现。任何结果都有他发生的理由,千万不要归结于气数。

前面的几种流行的观点我都驳斥了,那么明朝灭亡的原因到底是什么?我认为明朝灭亡的原因有两点。

一,文官集团势力过大,皇权受到抑制。事实上严嵩死后,大明的文官们一直是铁板一块,皇帝再也无法分化,控制,万历不上朝,正是基于此,万历上朝是那回事,不上朝还是那回事。这些信奉理学,心学的文官们有着类似宗教似的狂热,鄙视一切非科举出身的人员,他们把持朝政,压抑皇权,为了他们的信仰与教条不怕流血牺牲,其直接结果是皇帝也无可奈何。外加上只知空谈,放炮的海瑞给他们树立了楷模,一旦皇权受到抑制,那么国家制定的政策不是从全局考虑,而是从文官集团的利益考虑,也就是从资产阶级的利益考虑,大明的文官集团正是明末江南资产阶级的代表。由于明太祖出身寒苦,深知民情,加上明朝初年经过战乱后,百废待兴,所以太祖与民休养生息,其直接结果就是明朝赋税一直很低(黄仁宇观点),商业税更低,所以明朝财政一直很困难,到了崇祯朝,打仗没钱,赈灾没钱,而江南富商巨贾一掷就是几十万两,上百万两,皇上想增加赋税立刻遭到大臣们的激烈反对,另外,明末时期商业发达,商人从海外贸易中赚取巨额资金,由于东林党的阻扰,商业税却无法提高。万历朝实在没办法,于是开征矿税,结果大臣们唆使地方官杀税使,从此可时见一斑。如果皇权强势,财政充裕,那么可以在北方兴修水利,这样到了灾年也可以应对。所以,那帮空谈误国,祸国殃民,自以为是,打击报复,只知逃税的东林党绝对是大明朝的奸臣,而打击东林党的魏忠贤绝对是大明朝的贤臣,对的起自己的名字,魏忠贤死后,东林党重新掌权,商业税罢。我的观点是,皇帝应该减少任用富庶省份的官吏,尤其是有士绅背景的官吏,这样制定的政策才能从全局考虑,才能够在全国的范围内进行资源的调配。

二,明末经济制度的超前发展(黄仁宇,杜车别观点)。中国古代为什么重农抑商,因为气候,河流,地理的因素决定了我国是个农耕国家,不像欧洲以商业为主,所以我国大部分人口是农业人口,这就决定了粮食生产安全是中国古代的第一要义,没了粮食,百姓就要造丶反。中国古代重农抑商,禁止海外贸易,正是为了限制农业人口从事非农行业,导致粮食减产。

而明末,江南大规模种植经济作物,海外贸易活跃,大批的农业人口进入手工业或从事海外贸易,而张居正的赋税改革使得实物税转变为货币税,人们不生产粮食也可以交税。江南大规模种植经济作物的后果就是江南人口的口粮需要湖广供给,到了明末战乱时候,江南富商们有钱买宅子,买地,却买不来粮食,清兵南下后,南方四镇的二十万精兵因为没有军粮,全部投降清兵,政丶府无粮,征兵也困难。南方粮食姑且紧张,那么北方遇到了那么大的灾情,可以说天下已无粮赈济,设想,如果江南加大粮食生产,提前数年调运粮食储备于北方各省,到了灾年,开仓赈济,情况是不是要好很多。

再来谈谈张居正的赋税改革。张居正的赋税改革使得明朝往商品经济迈了一大步,但正是张居正的赋税改革使得明末商品经济过渡发展,从而导致明朝的灭亡。在张居正的赋税改革以前,农民收割完了粮食就可以交税,但赋税改革后就不行了,还要拿市场上去卖,换了钱再交税。而收割粮食和卖粮食的季节都一样,大家都卖粮食,粮商就会趁机压价,等于农民又被盘剥一次,变相的加重了赋税。江南这些地方还好一些,因为这些地方银子多,经济外向型大,还可以种植利润大的经济作物换钱,西北这些缺银,经济内向型的地方就更严重,农民为了换钱受的盘剥更大,所以除了灾荒外,农民起义为什么在西北爆发,这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再加上前面说的,张居正的赋税改革等于是鼓励种植经济作物而不种植粮食,所以导致大明王朝灭亡的不是李成梁,不是万历,天启,崇祯,魏忠贤,而是张居正,这位大明王朝的第一能臣,历史有时候就是这么诡异。

一个以农业为基础的国家,由于商业的过渡扩张,耗尽了帝国的资源,最终搞垮了这个帝国。

后记:本文首发于本人新浪博客,文中大部分观点来源于黄仁宇,本人认为黄仁宇是研究历史第一人,黄善于从经济层面和不为人知的细节方面探讨王朝的兴衰,所以黄的观点一直具有革丶命性与颠覆性,现在研究民史的新派包括杜车别的观点都是来源于黄仁宇,可惜黄像很多的思想家一样,在他死后多年他的价值才被人们发现。

摘自:问问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36#
发表于 2012-08-11 20:15:00 | 只看该作者
这也只是一个问题的一个人的一种看法而已,历史的原因很复杂,留下的信息也包含记录的人的好恶,很多事情的真相也只是推测,哪里可能有什么唯一准确的答案?[em04][em04][em04][em04]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37#
发表于 2012-08-11 20:45:00 | 只看该作者
QUOTE:
以下是引用黄泉在2012-8-11 18:02:00的发言:

首先,我认为以下的问题有很多是没有确切结论的,只能说有些认知比较靠近真相。

1 明为何亡于最勤政的崇祯?为何南明有一百万以上的正规军,却二十年不到就灭了?核心问题是什么?

首先,明最勤政的皇帝应该是洪武帝,那时还没有内阁制度,他基本一个人批所有的折子。

。。。。。。。。

2 毛泽东为什么说感谢日本的入侵?理由?

首先,我拒绝相信主席说过这种煞笔话。记录的话只是“要是没有日本的......可能共产党不会发展那么快......”

完全不是感谢.!出题人心态过于偏激了。

就是,最勤政的最的判断本身也没有标准,雍正在位期间共处置各种题本192000余件,平均每年达14700件,亲自朱批41600多件奏折,有的批语,竟1000多字,比奏折本身内容还要多。他在奏折中所写下的批语字数达1000多万字。他几乎每天都劳作到深夜,一年只有在他生日那天才休息,可谓日理万机。他曾说:“各省文武官员之奏折,一日之间,尝至二三十件,多或至五六十件不等,皆朕亲自览阅批发,从无留滞,无一人赞襄于左右。”雍正把他批阅过的奏折选择一部分编成《雍正朱批谕旨》,装订的线装本足有半米厚,收录奏折7000余件,这是一代勤勉之王勤于政务的真实记录。纵观整个历史长河,从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到康熙这些君主,勤勉这方面没有一人能和雍正PK。当然,小路易也可以辩解说,那是后来的皇帝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38#
 楼主| 发表于 2012-08-11 23:49:00 | 只看该作者

好了,开始一个一个问题说答案了

第一个问题

1 明为何亡于最勤政的崇祯?为何南明有一百万以上的正规军,却二十年不到就灭了?核心问题是什么?

崇祯是不是最勤政的,这个根本不需要辩论了,明亡以后,已经是公认的了,这个人不好色,二十岁就白了头。和前边的皇帝完全是鲜明对比。但是这个人疑心太重,对于治理国家,我认为也没有太好的办法。老天给了他数十年,这么长的时间,他都没有把一个国家从危亡拉回来,证明他只适合当一个盛世皇帝。和雍正属于同一类型的皇帝。

在有诸葛亮曾经说过,重病要用温药,让病人逐渐好转,再用猛药,否则会将病人直接治死。崇祯就是如此,对重病的大明王朝,用了猛药,承受不了反倒加速了大明的灭亡。

南明灭亡的核心是党争!这个开始于万历。东林党的党争,是大明灭亡的根本。在立不立福王上,史可法是反对的,而马士英直接带兵包围南京强立福王为帝,如此一来,南明怎么可能不灭亡?所以康熙就总结了大明的灭亡原因,他最怕的就是党争。党政最直接的危害,在国民党上表现的最为清楚。从1930到1949年,国民党内部到了最后都不忘了派系挣权。红军长征能胜利,就是国民党各派不合,互相拆台。淮海战役,桂系屯兵几十万在武汉不动。最后导致国民党彻底失败。综合这些可以看出,一个国家还是一个政党,党争是最致命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39#
 楼主| 发表于 2012-08-11 23:53:00 | 只看该作者

2 中日之战最早发生在哪个朝代?中国是怎么胜日本的?

这个最早发生在唐代,刘仁轨率海军在白江口,大败倭寇。当时倭寇一千条船一万多人 对唐军四百船七千人。可是日本人船小武器落后,所以惨败。导致日本战后虚心向大唐学习。日本是个崇尚强者,鄙视弱者的民族。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40#
 楼主| 发表于 2012-08-11 23:59:00 | 只看该作者

现代类

1 美国1950年打朝鲜,是真的要用朝鲜做跳板打中国吗?为什么?

美国根本没打算打中国,连朝鲜都没打算打。当时出兵前要召开安理会会议的,美国人认为苏联一定投反对票,这样战争是打不起来的。可惜斯大林指示苏联代表以没有给新中国合理地位为由拒绝参加安理会会议。这样就通过了对朝鲜动武的决议。美国属于仓促出兵,但是打个朝鲜还是够用的。斯大林这样做为的是,让中国和美国交手,让中国把美国拖在朝鲜,消耗美国实力,他好有时间在东欧发展。

再有,美国如果真想对中国动手,最好的时机肯定是淮海战役结束,那时候出兵,中国就是南北隔江对抗了。根本不会等你统一了,在和你打。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分享按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