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策论坛

       找回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独行中原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分享]诸葛亮十大败迹叫人谜

[复制链接]
31#
发表于 2006-09-21 15:36:00 | 只看该作者

不是军事家 不会打仗 却带兵6出祁山?? 这不是草菅人命摸?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32#
发表于 2006-09-21 15:37: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詹姆斯邦德在2006-9-21 15:31:00的发言:

没办法哦~~谁让诸葛亮只是个政治家而不是军事家呢,当然不懂军事方面的事情了

诸葛亮若不懂军事 就没人懂军事了 我看只有你才“懂”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33#
发表于 2006-09-21 15:39: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美丽大乔在2006-9-21 11:59:00的发言:

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空城计 草船借箭 历来就是兵家史的绝唱 后世可有敢效仿者?

六出祁裢以弱伐强 强大的魏国无人能档 纵使天意难违可也震慑了魏吴几十年

巧借荆州周瑜无策 智取汉中曹操束手 七擒孟获攻敌之心 这样的英雄历史上有几个?

虽然愚忠 那也是一片赤心

有人总拿演义来说事 一味地否定演义 我们就不说演义和史书了 就说三国之后明朝之前这段历史时间吧 一千年的时间里 人们对诸葛亮的评价是怎样的:

本人水平有限 只好借用他人的笔墨来说事了 ↓

翻开中国的古诗词,会发现许多歌颂诸葛亮的著名的诗篇。杜甫曾写道“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白居易写道“前后出师遗表在,令人一览泪沾襟”,元稹写道“如公存盛德,应叹古今无”,陆游写道“出师一表千载无,远比管乐盖有余”,李白李商隐王安石文天祥辛弃疾苏轼等等这些青史留名的大诗人词人,更有很多没什么名气的人小诗人小词人都写下了许多诗篇来歌颂诸葛亮,在此我就不一一列举了。歌颂曹操的诗篇,本人水平有限,列举不出来什么。

  成都武侯祠千百年来香火不断,不知道多少平民百姓,文人墨客还有将军政要特来此拜谒,毛泽东、周恩来都曾在此沉思,从诸葛亮的“攻心为上”得到启示,而今武侯祠对外开放,导游服务就汉语、英语、日语、韩语几种,本国自不必说,每天都有很多外国游客特来此参观,可见诸葛亮在全世界的影响都是十分巨大的。岳飞曾在此跨越时空与千年前的知音进行心灵对话,当时的他难以抑制心中感慨,便在此默写出师表,先是楷书书写,越写越激动,渐渐换成草书,最后狂草收尾,这是怎样一种情景啊!那一刻,正气充盈乾坤,忠义激荡千古!

  就全国范围来说,诸葛亮的足迹并不是很广,可是全国的武侯祠和纪念诸葛亮的地方却很多,只要是他足迹所到之处,必有纪念之地。多少历史名人伟人的墓成为历史尘埃,失去痕迹,而诸葛亮的墓非常平常的一个小土丘,却保存至今,千百年来承载了不知道多少哀思的泪水。纪念曹操的地方,本人见识有限,也不清楚,只知道曹操怕自己死后墓被盗,给自己弄了七十二个墓,到现在也不晓得他究竟长眠于哪里。


请你记住~~草船借箭只是罗贯中编的,包括赤壁之战,火烧博望,空城计等都有其事。但是并不是诸葛亮

草船借箭:事实上是孙权带兵去看曹操水寨的规模被曹兵射减击重,为了维持船左右的平衡孙权下令调转船头让另边也中箭,而后逃逸。。

空城计:事实上是曹吕之战时,曹操有一次城内兵都出去收粮去了,吕布大军突然出现,曹操没办法就让城内家属站在城墙上,而且城旁当时有一片很深的树林,吕布看到后疑有伏兵乃退。

火烧博望:事实上这个计策是刘备与关羽想出的与诸葛无关。

赤壁:全由周于一手操控,而且华阳道并无伏兵。曹操出了华容道后大笑说:若此地埋伏一兵,我等死无葬身之地。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34#
发表于 2006-09-21 15:42: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saite在2006-9-21 14:10:00的发言:

写了这么多 确实辛苦 但你似乎并没有真正了解其他人 比如曹操、郭嘉

王者与将丞看起来没有多大区别 但有时候是千里之遥

诸葛总远不可能成为君王 而曹操完全是君王的典范。

因为曹操有些“故事”带有邪恶,反映了政治家的野心,不过这个2形象很可能是小说的产物

也许历史上,曹操的人品各方面都优于诸葛也不无可能。

但正因为曹操不太良好的形象,不被人们宣扬,更不会被统治者称赞,

因为称赞曹操会落下“维护暴政”的嫌疑,


但我敢大胆说! 一个成功的政治家,军事家,曹操在他们的心目中必定有不低的地位,

而诸葛却未必。

诸葛亮不能当君王,我们就不能崇拜吗?曹操是当君王的料,他的政治就比诸葛出色吗??

照你这么说,大家别崇拜岳飞了,崇拜秦桧吧.

我不讨厌曹操,但是我还是欣赏诸葛,不但欣赏他的智谋和政治,还欣赏他的忠义.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35#
发表于 2006-09-21 15:51:00 | 只看该作者

毛泽东在武侯寺沉思 不带表毛崇拜诸葛的战略 可能 在总结诸葛的得与过。。

毕竟 毛泽东领导的是历史上最伟大 的起义之一 并且成功了

而诸葛只是完成了初期阶段——协助刘备创立根据地 而后期基本是逆势而行 违反民意 加速蜀的灭亡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36#
发表于 2006-09-21 15:54: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詹姆斯邦德在2006-9-21 15:39:00的发言:

请你记住~~草船借箭只是罗贯中编的,包括赤壁之战,火烧博望,空城计等都有其事。但是并不是诸葛亮

草船借箭:事实上是孙权带兵去看曹操水寨的规模被曹兵射减击重,为了维持船左右的平衡孙权下令调转船头让另边也中箭,而后逃逸。。

空城计:事实上是曹吕之战时,曹操有一次城内兵都出去收粮去了,吕布大军突然出现,曹操没办法就让城内家属站在城墙上,而且城旁当时有一片很深的树林,吕布看到后疑有伏兵乃退。

火烧博望:事实上这个计策是刘备与关羽想出的与诸葛无关。

赤壁:全由周于一手操控,而且华阳道并无伏兵。曹操出了华容道后大笑说:若此地埋伏一兵,我等死无葬身之地。

恩 说的有道理 你说的还不完全 我再给你补上

八阵图:事实上是陆逊发明的 用来把诸葛亮困住了 诸葛亮的老岳父心疼女婿舍命救了出来

三顾茅庐:事实上根本就不是刘备带着关张去请诸葛亮 而是诸葛亮三次去求见刘备 刘备前两次故意躲开的

巧借荆州:事实上是孙权城多的管不过来了 就把荆州送给刘备

智取汉中:事实上是曹操嫌汉中太穷没油水 才故意让给了刘备

七擒孟获:事实上是孟获七擒诸葛 孟获用攻心之法收服了诸葛亮 为孟获六出喜马拉雅山创下一个稳定的后方

***********:事实上。。。。。。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37#
发表于 2006-09-21 16:00:00 | 只看该作者

诸葛亮哪有空城计,哪有草船借箭,就包括诸葛亮的出山之作----火烧新野都是罗灌水送给他的,其实火烧新野的时候诸葛亮还没出山。看多了演义的朋友该多去看一些正史,演义诸葛亮指挥的战役,有70%以上是虚构的,6出祁山也并没有取得多少的战功,也就是撤退得比较巧妙而已,相比来说,吴国在对魏的做战中,取得了相当丰硕的战果,而且当时魏南方的3条防线中有2条是对吴的,而在西北用来对抗蜀国的兵力只有不到1/3,所以诸葛亮绝非军事天才,当然也并不是有些人所说的不懂军事,诸葛亮的特长是搞内部的治理。如果从统帅大军作战的角度来说,他跟周瑜曹操甚至司马懿都是没法比的(请不要再拿演义说事)。当然诸葛亮为什么能名声大噪,这肯定也是有原因的。从诸葛亮死后就开始有人非常崇拜他,这个原因相信看过易中天的那个书应该都明白了,另外我再补充一点。因为当时的罗灌水的遭遇跟诸葛亮非常相似,当时元末明清有很多支抗元的起义军,当然后来成功的是朱元章,罗灌水当时是某一支起义军(哪个起义军我忘了,有兴趣的可以去网上搜索)相当于军师的职务,但是后来失败了,被朱元章夺了政权。所以灌水非常郁闷,于是开始写了三国演义,可能更多的将无法光复汉室的诸葛亮比做自己,当然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当时元明时期的文人对诸葛亮是崇拜的要死。

对于当时的蜀国来说,诸葛亮确实是鞠躬尽瘁了。而且他也是后来各个朝代文人统帅的典范,当然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忠心,另一个原因就是很多不得志的文人都喜欢借诸葛亮来抒发自己不得志的心态(包括李白杜甫等,李白当时正遇上了唐朝的安史之乱,李白于是认为这个很类似于东汉末年以及三国时代,而李白本人也希望能成为诸葛亮这样的人,但是最后郁郁不得志)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38#
发表于 2006-09-21 16:05: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美丽大乔在2006-9-21 15:54:00的发言:

恩 说的有道理 你说的还不完全 我再给你补上

八阵图:事实上是陆逊发明的 用来把诸葛亮困住了 诸葛亮的老岳父心疼女婿舍命救了出来

三顾茅庐:事实上根本就不是刘备带着关张去请诸葛亮 而是诸葛亮三次去求见刘备 刘备前两次故意躲开的

巧借荆州:事实上是孙权城多的管不过来了 就把荆州送给刘备

智取汉中:事实上是曹操嫌汉中太穷没油水 才故意让给了刘备

七擒孟获:事实上是孟获七擒诸葛 孟获用攻心之法收服了诸葛亮 为孟获六出喜马拉雅山创下一个稳定的后方

***********:事实上。。。。。。

可惜哦可惜,你说的基本都是错的

第一,8阵图不是陆逊发明的,但是也肯定不是诸葛亮发明的

第二,史学家们到现在都有争议,不过大多数人赞同的一点,一种的刘备三顾茅庐是去了3次见了3次,另一种是不止去了3次,因为古代的3意思是多的意思

第三,巧借荆州,并不是因为孙权管不过来,是因为当时孙权一怕刘备在自己地盘搞地下活动,二他没有那么多的兵分到荆州去防守北方的曹操,所以做了个顺水人情

第四,七擒孟或,并不是擒了7次,也并不是诸葛出的计策而是诸葛亮根本就没去,而是威严出兵南征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39#
发表于 2006-09-21 16:09: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小乔的老公在2006-9-21 16:00:00的发言:

诸葛亮哪有空城计,哪有草船借箭,就包括诸葛亮的出山之作----火烧新野都是罗灌水送给他的,其实火烧新野的时候诸葛亮还没出山。看多了演义的朋友该多去看一些正史,演义诸葛亮指挥的战役,有70%以上是虚构的,6出祁山也并没有取得多少的战功,也就是撤退得比较巧妙而已,相比来说,吴国在对魏的做战中,取得了相当丰硕的战果,而且当时魏南方的3条防线中有2条是对吴的,而在西北用来对抗蜀国的兵力只有不到1/3,所以诸葛亮绝非军事天才,当然也并不是有些人所说的不懂军事,诸葛亮的特长是搞内部的治理。如果从统帅大军作战的角度来说,他跟周瑜曹操甚至司马懿都是没法比的(请不要再拿演义说事)。当然诸葛亮为什么能名声大噪,这肯定也是有原因的。从诸葛亮死后就开始有人非常崇拜他,这个原因相信看过易中天的那个书应该都明白了,另外我再补充一点。因为当时的罗灌水的遭遇跟诸葛亮非常相似,当时元末明清有很多支抗元的起义军,当然后来成功的是朱元章,罗灌水当时是某一支起义军(哪个起义军我忘了,有兴趣的可以去网上搜索)相当于军师的职务,但是后来失败了,被朱元章夺了政权。所以灌水非常郁闷,于是开始写了三国演义,可能更多的将无法光复汉室的诸葛亮比做自己,当然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当时元明时期的文人对诸葛亮是崇拜的要死。

对于当时的蜀国来说,诸葛亮确实是鞠躬尽瘁了。而且他也是后来各个朝代文人统帅的典范,当然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忠心,另一个原因就是很多不得志的文人都喜欢借诸葛亮来抒发自己不得志的心态(包括李白杜甫等,李白当时正遇上了唐朝的安史之乱,李白于是认为这个很类似于东汉末年以及三国时代,而李白本人也希望能成为诸葛亮这样的人,但是最后郁郁不得志)


严重同意!

罗怎么不写写萧何??因为萧何是成功的军师丞相。。。感觉诸葛虽然想自比萧何张良 但差太远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40#
发表于 2006-09-21 16:11:00 | 只看该作者

从签名档上来看 某个人是个极度悲观厌世者 从取名上看 某个人是个不折不扣的全盘西化主义者

对自己的文化一味的否定并不能证明比别人强哪去 反而让人觉得有点贱骨头!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分享按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