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策论坛

       找回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美丽大乔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一策一表一尽瘁,千古一相一卧龙

[复制链接]
31#
 楼主| 发表于 2006-10-02 09:21:00 | 只看该作者

唐朝官修二十四史之一的晋书,在司马懿的本纪《宣帝纪》中记载了孔明第四次北伐,退兵时魏军追赶,大破孔明,俘斩万计一事[34]。(注意,此处记载的数目是“万计”而非“万余”,换言之,司马俘斩蜀军,不仅仅是一万多那么简单,二万、三万、四万按字面理解都有可能[十])


由于此事与三国两晋史料记载相冲突,考虑到晋书编纂从受命到成书,仅历时两三年。如此匆匆出炉,加上又是多位学者撰写,最后由房玄龄、令狐德棻统稿。故存在取材方面不十分注意史料的甄别取舍、书中有记事前后矛盾和疏漏遗脱等缺陷。“俘斩万计”这一记载便十分不幸的撞到了“取舍不当”这个枪口上。 房玄龄聪明一世却糊涂一时。

考虑到晋书是唐人所编纂,没必要再去刻意吹捧司马他老人家,并且房玄龄他们看来跟孔明也没啥深仇大恨,所以该史料是晋书作者们自个闭门造车编出来诬蔑孔明的可能性不大。显然是传抄前朝史料时,不加认真鉴别,囫囵吞枣,把不知是哪家的晋朝独家史料给顺手抄上了,结果却贻笑大方。

该记载不见于三国两晋时期的著名史籍,三国志、汉晋春秋、华阳国志均不载。连因“极多时讳、殊非实录”而名声欠佳的魏书、魏略等都不见载。不仅如此,上述史书不但未记载此事,相反却记载了张郃殁于此役一事,不神吹魏国获此大胜,相反却记载大将之亡,太过不合常理。尤其是魏书、魏略,能神吹到曹操赤壁是自个烧船撤军,并非大败于孙刘联军之手,居然魏军在司马领导下的此等大胜连一个字都没提到。而且诸史料都可看出张郃是因为追赶孔明,中蜀军埋伏,被箭而死,要是能从蜀军区区伏兵里面连砍带抓几万人,也真难为司马用兵如神了。

另外,三国志作者陈寿、汉晋春秋作者习凿齿、华阳国志作者常璩,皆为晋臣,本朝宣帝若真获此大胜,不加任何大肆鼓吹,仅仅如实记载已是颇为难得,可称良史,怎敢故意忽略不记?不是想试试司马皇帝的刀快不快吧?若说其中一位失心疯了还可言偶然,三位一齐疯了,这也太过玄乎。非但如此,汉晋春秋不但不记载此事,反过来却记载了孔明此役斩司马甲首三千级、获玄铠、角弩极多一事——不但不记载本朝祖宗狂胜,反过来却记载其大败——考虑到嵇康写了封《与山巨原绝交书》就给司马昭喀嚓了,这个习凿齿为何没因为对司马宣王造谣惑众给拖出去剁了捏?

最后,孔明街亭一役战败,尚戮马谡谢众,自贬三级,为何蜀汉此次大败,全国上下一点动静也没有?蜀汉史料为何均不载此事?若说是官方消息封锁的好,按蜀汉此时户九十万、孔明出师十万,被俘斩二万计算,损兵五分之一,几乎蜀汉家家户户都有丧事,瞒得过来么?想来那被俘斩的n多蜀军都是到老的光棍,没家没业,往地里一埋就everything is OK的。再说后来孔明隔了两年就又出兵五丈原伐魏,横看竖看,也看不出蜀汉元气大伤的架势。

事实上,比司马俘斩孔明万计更邪乎的记载还有,晋朝鼓吹曲《宣受命》居然说孔明是被司马吓死的,曹魏鼓吹曲中破马超一段《平关中》还说斩首马超“级万亿” [35]——乖乖,全地球人给曹操老大剁了都凑不够,还得拽上几个河外星系的——呵呵,可劲吹吧,反正不上税。可想而知,在中国素来成王败寇的前提下,这个“俘斩万计”的水分有多大。也不知是哪位晋朝臣子在自个写的马屁文字中**(已屏蔽)了几句,然后晋书某作者不加鉴别,顺手抄上,以至流毒至今。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0-5 21:07:25编辑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32#
发表于 2006-10-02 15:06:00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33#
发表于 2006-10-02 15:44:00 | 只看该作者
首先要说明的就是,很多人看过演义,又经常听别人说历史上某某人怎么样的。于是经常把演义中的一些人事和正史中的人与事混在一起讨论,那就一点也没有可比性。说到诸葛亮,他在很多人眼里的形象都是不一样的,正所谓人无完人,而历史上的孔明也有好的一面和不好的一面。首先孔明是个忠臣,为蜀汉的建立,巩固,发展直至走向衰弱都鞠躬尽瘁,可谓是蜀汉的实质开创者。在军事和政治上都有相当的才能,尤其是在治理国家方面。而孔明在军事方面虽然也比较杰出,但是与当时的几位大军事家(比如周瑜,陆逊,曹操,司马懿)都有着相当的差距,他在军师上最有代表性的就是6出祁山伐魏,这一事件在今天的很多人看来是加速了蜀国的灭亡,因为6伐大大消耗了国力,使得诸葛亮之后的几代领导人都无法扭转这个衰弱的局势。而我个人认为,6伐是当时蜀汉要想生存下去的唯一出路,正是由于屡次北伐这种以攻为守的方式才延缓的蜀汉的灭亡。但是从客观来看,北伐是要有一定的基础的,因为当时吴蜀联盟,吴国承担了魏国将近2/3的军事力量,而魏国采取的也正是攻吴守蜀的战略。所以我们不能片面的就说诸葛亮6出没有取得战果是因为蜀国弱小,而诸葛亮的军事才能在当时来说,也不算是顶尖的人才,他的长处是治理国家。另外造成蜀国后期没有人才的直接原因也是诸葛亮:当时北伐并不仅仅是诸葛亮个人的想法,他代表了当时荆襄派(荆州名士,包括马良,庞统,蒋碗,费伟等)和蜀国北方贵族的意愿。当时的益州派(法正,黄权,焦周)是反对北伐的。于是当时诸葛亮开始有意打压益州派,包括给后主的出师表中就包含了这个一个意思:亲贤臣,远小人(包含了2个意思,一个是指重用真正意义上的贤臣,疏远实际意义上的奸臣,另外一个意思是指重用那些支持北伐的,疏远那些反对北伐的保守党),后来诸葛亮还推荐了几个人,包括蒋碗,费伟,郭攸之(都是荆襄派)。所以,从这里我们可以非常明显的看出孔明北伐的决心和重荆抑益的态度。于是到了后来孔明的几位接班人(蒋碗,费伟,姜唯)都非常严格的履行了孔明打压益州派的政治意图,但是由于后来荆州被吴国夺去,蜀国要想在获取荆州的人才已经变得几乎不可能,于是造成了蜀汉后期无人才的悲惨结局,这也是造成蜀国灭亡的一个重要原因,当然这个原因不能否定诸葛亮一生的功绩。三国中我最喜欢和钦佩的是周郎,但每次谈到孔明,我都难以释怀,总觉得这个人能够牵动我们太多的情感,他的一生并没有经历蜀汉的灭亡,所以不是一个绝对的悲情人物,但是蜀国的最终灭亡恰又证明了他的失败,但他仍然是个英雄,一个失败的英雄。当我们今天再次谈起诸葛亮的时候,也许更多的是无奈,落寞以及浓重的悲情色彩,但这一切的美好传说都应该感谢生养他的南阳,成就他的成都以及他永远也到不了的渭水北边的------长安。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0-2 16:08:35编辑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34#
发表于 2006-10-02 16:15:00 | 只看该作者

晕,太长,看的眼花缭乱.............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35#
发表于 2006-10-02 19:13:00 | 只看该作者

版主的引文写得很不错,激扬文字,挥斥方遒。但依个人愚见,稍失偏颇。
诸葛孔明做为儒家理学典型代表人物,自然有着非同寻常的过人之处,个人修养,治国,忠诚,皆高出一般人,特别是前后出帅表,更以“鞠躬尽粹,死而后已”流芳千古。但他的个人能力和历史贡献真的能达到代表中华文明的那个高度么?不见得吧。
其实孔明文不能安邦,武不能定国,更有不善用人致命弱点。
四川自秦开都江堰起,就成为中国历史中的天府之国,是保障秦平灭六国的粮仓,更是楚汉之争、刘邦定鼎中原的大后方。在刘备入川以前,没有经过汉末的战乱,一直保持着稳定的发展局面,而且大批中原人士为躲避中原战乱而搬入四川,既丰富技术又带来了思想。从人、财、物看,四川冠绝全国,富甲一方。连刘璋这个暗弱无能之辈,都储备了大量物资,为刘备兴兵几十万打了夷陵之战提供了所需,孔明的能为又有什么高明的呢?他除了木牛流马之外还留给了我们什么呢?一个掌握一国军政大权的丞相在那种你死我活的生存环境中搞发明创造是不是太有点匪夷所思了吧?连靠五斗米出身的张鲁都能把汉中治理的井井有条,诸葛孔明的作为并非高人一等,中规中矩罢了。
从孔明接手的蜀国看,中原经过十多年的战乱,“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民困国贫,曹魏空有实地,并无实力。而东汉末年之乱始于宦官,刘氏在中原依然深得民心。这些也是孔明能够六出祁山保持对中原的战略压力的根本所在。但孔明除了些小战术成功之外,并不能取得决定性突破,魏延的子午谷之计应该是孔明的最大机会,但可惜他战略素养的低劣实在不足以改写历史,令萧何扼腕,刘邦痛哭。
治国不能事必躬亲,一个丞相应以用好才为第一要著。可孔明呢,马谡乃参谋大才,没有领兵的经验,留在左右发挥其长也就够了,怎么能够用在决定胜负的关键之处呢?王平,魏延,赵云皆为独当一面的大将,却只是诸葛手中的一个牵线木偶,他岂能成功?除了一个姜维,我没看到他用好了谁。

再把他放到历史中比一比看,同期,曹操的官渡,周瑜的赤壁,都是空前绝后的经典战役,孔明不能比;曹操的屯田和官制及兵法,孔明不能比;孙权对甘宁、吕蒙,陆逊,孙桓这些年轻军官的破格使用更为用人中的翘楚,孔明亦不能比。
往前看,萧何为一胜难求的刘邦提供屡战屡败所消耗的大量物资,又为刘邦治理一个百废待兴的国家立下汗马功劳,创造了萧规曹随的历史名篇,孔明不能比;向后数有辅佐小部落首领符建统一中原的王猛,他为前秦建立了完备的统治架构,让一个蛮族首领成为汉文化的捍卫者,如果符建能听他的遗言,历史就不会有什么淝水之战了,孔明不能比;现代的周总理,他更不能比了。

综上所述,孔明无论文治还是武功,在历史长河中也就泛泛之辈吧,为什么会被树立为典型偶像呢?这与《三国演义》有着直接关系,而《三国演义》写于元末明初,正是汉民族遭受惨烈蹂躏之后重新获得新生之时,基于对灭国亡种的深刻思考后,罗贯中认为重塑民族性,再建民族魂为第一要著,就创造了孔明这个忠君爱国的完美角色,象空城计是曹操使的,草船借箭是孙权干的,赤壁之战是周瑜打的,隆中对也不是孔明先提出来的;这些都被生生挪到了诸葛亮的身上,也就是一个正确的思想被用错误的方法表述着。就象列宁的演说照片,就是雷锋的天安门前照片。。。。用虚伪的欺骗来表达真善美真的合适么?这个才是网上反对孔明等偶像的根本所在。

还原历史,正确地看待英雄,才是人性化社会的时代要求。我们并不是反对孔明,反对一个死去那么多年的人有意义么?我们只是在渴望真实!这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0-2 19:16:40编辑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36#
发表于 2006-10-02 19:29:00 | 只看该作者

对了,虽然我知道楼主的头像不是你本人,我仍然感觉你很美!~

仰慕中。。。。。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37#
发表于 2006-10-02 20:39:00 | 只看该作者
好贴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38#
发表于 2006-10-05 15:40:00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39#
发表于 2006-10-05 18:34:00 | 只看该作者

顶一下,大乔继续找点有层次的东西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40#
发表于 2006-10-05 21:33:00 | 只看该作者
没开玩等下发表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分享按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