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孤标傲世,舍我其谁--老子李耳
不敢打仗,又不想刷分,能过的任务也过完了,我在三国策似乎没有了目标,也失去了初始的兴趣。留与走本就是一念之间的事,我准备再给自己找个师傅,找的到就继续玩,找不到就离开。
找师傅嘛当然想找个高手,我在大晋王朝熟悉的朋友本没几个,当时大晋在名将录上排名最前的是趁火打劫,想到趁火曾经帮我过过铜雀,水平确实很高,又也是个MM(确切地说是MM头像),应该好说话,我就鼓起勇气给她写了一封信,恳请拜她为师。趁火很快回信,很谦虚的说自己打仗不好,并推荐她的同学做我的师傅,让我给他写信。不能拜到趁火这样一个名家做师傅,我有些秧秧不乐,但是也不好意思再说,只好礼貌性地给她同学写了封信。我完全没有想到,这样一个偶然,竟然让我对三国的改观如此之大,从此开始迷恋群英,再无法在三国策中拔足。
我的师傅-老子李耳,虽然个别人对他略有微词,我却仍然以他为荣。然而在拜师初期并不是这样的,我记得在论坛上曾有一个贴子历数他的“罪行”,说他见死不救,当时主在江油,眼睁睁看着成都的敌人攻击建为的盟友。说他专门抢功,伏在敌人的主旁就等同盟下副。这样的攻击在当时确实引起了我的共鸣,我不明白他怎么会这样。直到对群英日益熟悉的以后,我才明白,用骑的师傅,想下了敌人的棉关和成都无异天方夜谭,而所谓下副下主,更是盟友间司空见惯的配合。战功本来共享,何来抢功之说?而对这样的非议,师傅竟也置之不理,毫不在意。
拜师的第一天师傅要求我和他单挑一局以了解下我的水平,真是天悬地转的感觉。对于我这样一个超级菜菜,无异是以钝刀自杀。在我苦苦哀求无效的情况下,我只好进了他的PK局。结果当然不必再提,当时我以为我必然会被逐出师门无疑,战后我提心吊胆地问:还要不要我?他反问:为什么不要?我说:因为我太差啊。他竟然说道:厉害的还拜师?差不要紧,只要肯学。
是的,我肯学,但是学的心惊肉跳。在师傅眼里,我不敢去打群英,天天泡着和NPC玩简直是不可思议的事情。“三国的乐趣就在群英”,师傅总这么不以为然的说我。在推托过多次以后,我终于颤抖着跟着他又进了群英。这次的经历要比上次辛苦的多,因为玩的是三将,师傅首先问我带的什么将,城里在野有什么将,然后告诉我是训兵,是录将,还是出兵布阵。他似乎对每一个武将的特性了如指掌,我不停地打字,报告我的一切信息,然后等候师傅的指挥,如何进攻,如何走步。最让我激动地在他的指挥下居然消灭了一家敌人。胜利后当我热切地希望能得到师傅的表扬时,他满意地评价说:嗯,打字还挺快的。我:。。。。
后来我知道,当时师门已经有几个师兄师姐了,而我大概是上线最多,打字最快的一个。由于能在战局中及时的沟通,师傅对我特别地花费心血。在最初的战局中,我进行的第一步都是在师傅的教导下。而后,他经常叫我一起单挑,或者和朋友挑时让我旁观,告诉我他所下的每一指的意义和目的。而我也在他的鼓励与教导下,逐渐对群英产生兴趣,直到今天的欲罢不能。
以后的日子是快乐的,师傅无疑是我所闻所睹的最称职的一位师傅。我经常跟着他打群英,也认识了他的许多朋友。我当然是最菜的,可是跟着师傅总是赢多输少。师傅是经历了策三秋猎历练的玩家,骑兵攻势凌厉而流畅,通常我只需要在他的庇护下分享胜利果实就行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对师傅崇拜而依赖。最开心的就是四个朋友一起玩,一边聊侃一边战斗,那种愉悦似乎能使人忘记一切烦恼。
然而快乐总是短暂的。由于官方处理问题的武断,服务器人气渐消,几个好朋友相继离开,此后又发生了其他一些始料未及的事情,终于,师傅也要离开了。我知道他现在的生活确实不能再沉迷游戏,虽然有万般的无奈,也无法出言相留,我只能看着他磊落的身影渐行渐远消失于视线。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0-29 16:23:09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