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策论坛

       找回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燕尾蝶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讨论]谁是三国第一奸雄?(热帖)

[复制链接]
41#
发表于 2006-04-20 01:22:00 | 只看该作者
所有各方面的史实我差不多都摆全了,没兴趣再争论没有技术含量的问题,也懒得再回帖解释相同的问题。

最后一次说你那“皇帝”头衔问题,毕竟这也是我耗这么多时间打字的原因。

送朋友七个字:是真名士自风流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4-20 1:27:48编辑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42#
发表于 2006-04-20 07:43:00 | 只看该作者
[em01]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43#
发表于 2006-04-20 09:06:00 | 只看该作者

我曾经在其他帖子里面说过赵云是个天才,但主要是讲《三国演义》这本书里说描绘的赵云,其善攻善守,有勇有谋,是个真正的全能型选手,但他一生没有单独打过什么大的战役,其最著名的巅峰之作是在长板坡救少主,但长板坡写的是其忠勇和胆略,没有显出其智,显示他智慧的两次战例:一是救黄忠拒汉水以寡胜多破曹操,而是箕谷退兵不失一兵一马。而这两次战斗都是在蜀兵败退的情况下发生的,这就显得难人可贵了,说明赵云这个人的心理素质出奇的好,处乱不惊,以退为进,布置得极其周详。孔明为什么大小战役都要带着赵云?那是因为孔明知道其不仅善谋,更看重的是他得处乱不惊的大将气质,他和孔明的组合是三国中最完美的组合,他完全弥补了孔明的许多不足之处。很多人认为它是一个孤胆英雄,但我认为赵云的可爱之处不仅在此,更重要的是他是一个最具有团队精神的人才,他绝对的服从领导,又不失独当一面的才干,他顾全大局,审时善断(如截江救阿斗),他知道自己的弱点(谋略方面差了一点),但他会弥补自己的弱点(服从孔明的指挥),不仅成就了孔明,也使他成为了一个古今称颂的“常胜将军”。和关羽相比,其勇但不斗勇,其谋进退有据,所以它能善终。和张飞相比,似乎他的气势不如张飞,张飞能够喝退曹兵,但我看三国中真正做到万军之中取敌上将首级的只有关羽和赵云,(甘宁也有过但他是在晚上)谋略上,张飞也是很能谋划的,但张飞的弱点是这个人脾气太暴,待人不宽仁,因此,我认为张飞不如赵云,和马超相比,马超在谋略上明显逊于赵云,和黄忠相比,黄忠虽然有刀斩夏侯渊的大功,但一生中,因为是败降于关羽,且多有失误,所以,我认为黄忠不如赵云。和曹家将相比,曹家将或者输于勇,或者逊于谋,个人魅力都不如赵云,而孙家将中,我认为和赵云有一比的是甘宁,但是,甘宁略显得有些斗勇,他要百骑劫曹营就很斗勇,而赵云决不会干这种事,而且在谋略上,他和赵云一比也不行,周瑜、吕蒙、陆逊谋略上虽然胜过赵云,但是他们和赵云与孔明的组合一比,就相形见拙了。

综观上论,我认为赵云的毛病最少,综合指数最高,纵观古今,我还没有找到能和他一比的名将(班超可以有一比,但是班超后面是强大的大汉,李广,岳飞都不得善终,卫青,霍去病,尉迟恭,李靖,常玉春,徐达等等,我觉得个人魅力都没有赵云让人喜欢)因此,我认为赵云是个天才。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44#
发表于 2006-04-20 09:55:00 | 只看该作者

关于张松其人,书中多有藐视他相貌的描述,但是我认为史书中也是有值得推敲的部分,写史的古文多简,因此,要想知道那个时候的许多事实,必须综合当时的民俗,风气和政治等多方面的因素来看,推敲是一个很关键的手段,我为什么喜欢三国演义这本书?作者在提炼历史的基础上,加入了自己的东西,使他读起来比三国志更好看,三国志的写法是套用司马迁的史记的写法,但就其人写其事。而三国演义却是一本文学巨献,它比三国志更让人学到知识,这就是推敲的魅力。

再说张松,三国发生的年代是在汉末,汉风仍存。汉朝是一个很讲仪表的年代,所谓“汉官威仪”就是起源于这个时期,后来形容一个朝代强盛,外邦来贡,都用汉官威仪,万邦景仰来形容,因此在汉朝,要想做官,没有一个好的相貌,是做不了官的。益州别驾一职,干的就是外交这个行当,怎么会用长得奇丑的人物呢?那不是让人看了就讨厌。刘彰再怎么爱才,也不会让张松当别驾呀,弄个其它职位当当也是可以的呀。春秋时候,有过晏子使楚的故事,但在汉朝这个极讲仪表的年代,是不可能的。因此我认为罗老先生这么写张松是为了制造矛盾冲突,以突出曹操爱才虚伪,而刘备爱才那才是不拘一格。如果,完全把三国演义当一本史书来读,那就有失偏颇了。

我以游戏举例是为了说明人心理变化的道理,不是说史书上说怎么样怎么样,而我看吾不兄的文章,多有臆断之处,但不失为一种推测,让我多了一些思考,因此,我很乐意讲出我的推断以正视听。

[em01][em01]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45#
发表于 2006-04-20 10:09:00 | 只看该作者
[em01][em01]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46#
发表于 2006-05-05 11:48:00 | 只看该作者
[em06]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47#
发表于 2006-05-10 02:29:00 | 只看该作者

拜读两位仁兄高论,受益非浅。两位仁兄均是才华横溢,熟知三国。兄弟不才枉加评论一蕃。世上任何事均有相对于在何情况下取何措施。若说奸,凡成大事者具奸。奸!可说三国有头有脸的人都奸。俗语云:“少不看水浒。老不看三国。”何意?诸君皆知。大凡玩弄政治者皆奸。若不如此何以称雄?以上几两位仁兄所说之奸偏重于心计与城府。所以我们首先分清此奸所指是哪个方面?若论心计。曹操和刘备可谓并称第一

曹操攻于心计众人皆知一代奸雄只有一人可及(刘备是也)。曹操乃宦官之子,家世微薄。举孝廉以谋官何以成此大业?其原因有二:1,身处乱世.2即两位仁兄对其讨论非常深刻。工于心计;城府极深。玩弄权术的高手。

刘备与曹操家世差不多。但他确弄出中山王后裔这张有力的名片。混迹于乱世之中,(就凭此一点足以说明刘备之奸)最终成就霸业与曹操有异曲同工之妙。至于其他两位仁兄阐述很透彻,比吾知之甚多。

与其说他们奸不如用现在的一个词更贴切,“人格魅力”。正因为如此。有一大批能人异士聚集在他们身边。死心塌地,鞠躬尽瘁,死而后己!孙权其实人格魅力也不比其差,但他承父兄之业。所以稍逊曹刘二人。诸葛亮应该也算颇有心计之人。但我想用刘邦与韩信的一段对话来说明他不如此二人。刘邦曾问韩信:“我可以带多少兵打仗?”韩信答道:“10万。”刘邦又问:“将军可以带多少兵?”韩信答道:“多多益善。”刘邦不高兴即又问:“那将军何以寄于我之下?”韩信答道:“我主带兵定不如我。但我只可以带兵。但我主确可以带将。”(原文不记得了,大致意思,贻笑大方了)。凭此说明孔明之奸不如此2人。其他君主皆因被灭。故不如此2人。

历史对曹操的评价的这个奸字,我记得应该是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把持朝政。确不为乱朝政。所以送个奸。其义应为不忠。董卓虽把持朝政,但其杀皇帝,废旧立心新。横征暴敛,为祸朝政。自配不上这个奸字。若从不忠这个角度出发那第一应是曹丕。他逼献帝退位,篡夺政权,自立为皇,并以安天下。实为中华传统之大忌。因此其奸为第一。曹操虽有此心但并没有采取行动。因此他不如曹丕。袁术虽自立为皇。但其不知审时度势,狂妄自大,以为得玉玺遍得天下。为满足自己欲望。最终落得国破家亡的结局。刘备和孙权虽称帝,但其在大汉皇帝在位时。皆称臣。曹丕篡权后,标志汉王朝结束。刘称帝为延续汉之烟火。(冠冕堂皇。此又一大奸之据)。孙为汉臣。但汉已亡。不可称其为不忠。因此曹丕为第一大奸。

时下凌晨两点半。老娘催我睡觉。不可多言。一篇愚文,贻笑大方。各位仁兄请海涵!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48#
发表于 2006-05-10 13:08:00 | 只看该作者

其实许多事情我们换个角度来想,是很不公平的

刘备借荆州,是骗别人的东西,我们一般称之为“谋”

吕子明白衣渡江,是拿自己的东西,我们却一般称之为“奸”

看了兄弟评论,也是楚汉三国的爱好者

欢迎经常来发表高论:)

[em01]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49#
发表于 2006-05-11 12:03:00 | 只看该作者

呵呵,谢谢夸奖,我是看了你们几位的高论。才有感而发。几位仁兄的才华兄弟我是佩服的很啊。

对于仁兄的说法。其实说的俗一点叫“人嘴两张皮,上下都使得。”什么情况下说什么话。或许这就叫中庸吧。但是历史评价任何人都一个固定的标准。即此人所做的贡献。还有个重要的标准就是我中华之传统美德:忠,孝,仁,义。这也是罗先生写这篇小说一个道德衡量标准吧。

因为虽然刘备的身份没有得到考证,但是至少那时候人们都基本上认定了他的皇室后裔的身份。毕竟三国演义是本小说,所以罗先生写刘备始终是照顾他,使他显得忠,孝,仁,义。其实他做的那些事真的是叫奸啊。我个人对刘备是没什么好印象的。

曹操起初的之理想是:为大汉王朝建功,为自己立业。他绝对没有一上来就想有篡权夺位的想法,从某种程度是曹操确实为汉王朝后期的稳定做了贡献。没有他,还不知道是个什么局面。至少有一点北方是统一了。但是人的欲望是没有止境的,随着自己的实力越来越强。你说谁不会有点想法。人往高处走嘛!也正因为此,曹操违背了忠,这个标准,所以历史给了曹操“奸雄”之称。否定了他的不忠。却肯定了他的功绩。应该说还是比较贴切的。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5-11 12:05:07编辑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50#
发表于 2006-05-12 00:53:00 | 只看该作者

一般史学家都是称曹操为奸雄,刘备为枭雄

也许有人觉得枭雄比奸雄要好听点,其实不是这样。

枭雄最初的本意是指家境贫寒,品德败坏,不择手段,在乱世篡得重权的二流子。

而奸雄的行为虽然也是善攻心计,但是办事情不是不讲原则的,稍微还偏向中型词。

举个枭雄的列子:日本传奇人物丰臣秀吉,他起初只是一个以卖油为生的街头混混

后来油也卖不下去了,转而跑去卖针。最后凭着自己阴险,毒辣的本性和落井下石,过桥抽板的手段

最终成为君临天下的人物。

呵呵

这类枭雄其实我们也不好骂他们什么

他们本来就是饭都吃不饱的人,不能吃饱饭的人根本当不了英雄,也没有必要当英雄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分享按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