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读两位仁兄高论,受益非浅。两位仁兄均是才华横溢,熟知三国。兄弟不才枉加评论一蕃。世上任何事均有相对于在何情况下取何措施。若说奸,凡成大事者具奸。奸!可说三国有头有脸的人都奸。俗语云:“少不看水浒。老不看三国。”何意?诸君皆知。大凡玩弄政治者皆奸。若不如此何以称雄?以上几两位仁兄所说之奸偏重于心计与城府。所以我们首先分清此奸所指是哪个方面?若论心计。曹操和刘备可谓并称第一
曹操攻于心计众人皆知一代奸雄只有一人可及(刘备是也)。曹操乃宦官之子,家世微薄。举孝廉以谋官何以成此大业?其原因有二:1,身处乱世.2即两位仁兄对其讨论非常深刻。工于心计;城府极深。玩弄权术的高手。
刘备与曹操家世差不多。但他确弄出中山王后裔这张有力的名片。混迹于乱世之中,(就凭此一点足以说明刘备之奸)最终成就霸业与曹操有异曲同工之妙。至于其他两位仁兄阐述很透彻,比吾知之甚多。
与其说他们奸不如用现在的一个词更贴切,“人格魅力”。正因为如此。有一大批能人异士聚集在他们身边。死心塌地,鞠躬尽瘁,死而后己!孙权其实人格魅力也不比其差,但他承父兄之业。所以稍逊曹刘二人。诸葛亮应该也算颇有心计之人。但我想用刘邦与韩信的一段对话来说明他不如此二人。刘邦曾问韩信:“我可以带多少兵打仗?”韩信答道:“10万。”刘邦又问:“将军可以带多少兵?”韩信答道:“多多益善。”刘邦不高兴即又问:“那将军何以寄于我之下?”韩信答道:“我主带兵定不如我。但我只可以带兵。但我主确可以带将。”(原文不记得了,大致意思,贻笑大方了)。凭此说明孔明之奸不如此2人。其他君主皆因被灭。故不如此2人。
历史对曹操的评价的这个奸字,我记得应该是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把持朝政。确不为乱朝政。所以送个奸。其义应为不忠。董卓虽把持朝政,但其杀皇帝,废旧立心新。横征暴敛,为祸朝政。自配不上这个奸字。若从不忠这个角度出发那第一应是曹丕。他逼献帝退位,篡夺政权,自立为皇,并以安天下。实为中华传统之大忌。因此其奸为第一。曹操虽有此心但并没有采取行动。因此他不如曹丕。袁术虽自立为皇。但其不知审时度势,狂妄自大,以为得玉玺遍得天下。为满足自己欲望。最终落得国破家亡的结局。刘备和孙权虽称帝,但其在大汉皇帝在位时。皆称臣。曹丕篡权后,标志汉王朝结束。刘称帝为延续汉之烟火。(冠冕堂皇。此又一大奸之据)。孙为汉臣。但汉已亡。不可称其为不忠。因此曹丕为第一大奸。
时下凌晨两点半。老娘催我睡觉。不可多言。一篇愚文,贻笑大方。各位仁兄请海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