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策论坛

       找回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惊龙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整理]三国人物资料宝库之魏

[复制链接]
51#
 楼主| 发表于 2007-01-19 20:06:00 | 只看该作者

人物之王粲

字:仲宣

时间:177--------217(寿41)

容貌:貌寝而体弱通侻

籍贯:兖州 山阳高平(今山东邹县)

官职:侍中

家庭成员:父:王谦

人物传记:

三国时曹魏名臣,也是著名文学家。其祖为汉朝三公。献帝西迁时,王粲徙至长安,左中郎将蔡邕见而奇之。后到荆州依附刘表。刘表以王粲其人貌不副其名而且躯体羸弱,不甚见重。刘表死后。王粲劝刘表次子刘琮,令归降于曹操。曹操辟王粲为丞相掾,赐爵关内侯。魏国始建宗庙,王粲与和洽、卫觊、杜袭同拜侍中。其时旧制礼仪废弛,朝内正要兴造制度,故使王粲与卫觊等典其事。王粲强记默识,善算术行文;着诗、赋、论、议垂六十篇,其中〈七哀诗〉、〈登楼赋〉等皆为名作,有《王侍中集》。与鲁国孔融、北海徐干、广陵陈琳、陈留阮瑀、汝南应玚、东平刘桢,合称「建安七子」。建安二十二年卒.

历史评价:

陈寿:①昔文帝、陈王以公子之尊,博好文采,同声相应,才士并出,惟粲等六人最见名目。 粲特处常伯之官,兴一代之制,然其冲虚德宇,未若徐干之粹也.②博物多识,问无不对。时旧仪废弛,兴造制度,粲恆典之.③性善算,作算术,略尽其理。善属文,举笔便成,无所改定,时人常以为宿构;然正复精意覃思,亦不能加也。④。粲长于辞赋。干时有逸气,然非粲匹也。如粲之初征、登楼、槐赋、征思,干之玄猿、漏卮、圆扇、橘赋,虽张、蔡不过也,然于他文未能称是.

典略:粲才既高,辩论应机。锺繇、王朗等虽各为魏卿相,至於朝廷奏议,皆阁笔不能措手。

钟嵘:其源出于李陵。发愀怆之词,文秀而质羸。在曹、刘间,别构一体。方陈思不足,比魏文有余。

白居易:身是邓伯道,世无王仲宣。只应分付女,留与外孙传.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52#
 楼主| 发表于 2007-01-19 20:06:00 | 只看该作者

人物之陈琳

字:孔璋

时间:156------217(寿62)

籍贯:徐州 广陵射阳(今江苏淮安一带)

官职:军谋祭酒

历史年表

◇【公元189年】东汉少帝光熹元年◇
陈琳之前为何进主簿。何进欲尽诛宦官,何太后不听其言,何进便召四方猛将,使他们引兵向京城,以恐吓太后。陈琳进谏道:「《易经》称『即鹿无虞』。俗谚有『掩目捕雀』之言。微小之物尚不可欺之以得志,何况是国家的大事,可以行诡诈而成事的吗?如今将军总摄皇室威权,又掌握兵要,龙骧虎步,高下在于心;但若行此事,则无异于鼓动洪炉以自烧毛发。此时应该速发雷霆之势,行使权力立断大事,以违经合道,使天人顺之;不可反而放下手上的利器,却征求他人的协助。假使四方大兵合聚中央,则以此间强者为雄,这正等于所谓倒执干戈,却让人持其柄;那么功必不能成,而徒生乱而已。」何进不肯纳其言,最终因以取祸。于是陈琳避难于冀州,袁绍便使其负责掌典文章之事。


◇【公元195年】东汉献帝兴平二年◇
秋八月,曹操围张超于雍丘,张超待臧洪来救,并说道:「子源(臧洪字)是天下间的义士,他是始终不会违背道义的人,如今只恐他被人所禁制,不及相救而已。」臧洪闻之而赤足号泣,便部勒所领之兵,又向袁绍请借兵马,求欲救张超,但袁绍却终不肯许。张超不得外救,遂遭族灭。臧洪由是怨恨袁绍,不与之相通。袁绍便兴兵围之,历年不下。又令陈琳作书与臧洪,以祸福作喻,又责之以恩义,然而臧洪均回书以绝降意。


◇【公元199年】东汉献帝建安四年◇
袁绍领军北围公孙瓒。公孙瓒遣儿子公孙续求救于黑山贼,自己则守城不出。不久救军来到,公孙瓒欲内外夹击袁绍。于是遣人致书于儿子,刻期兵至,便举火为应。不料袁绍侯者却得其书,《典略》载袁绍使陈琳更易其书以诈之,如期举火。公孙瓒以为救兵至,遂主动出战。结果袁绍因设伏击,大破公孙。


◇【公元200年】东汉献帝建安五年◇
袁绍伐许都,向曹操宣战,使陈琳作檄以告刘备,言曹操为人没有德行,不堪依附,宜归于袁绍。


◇【公元202~204年】东汉献帝建安七年至九年◇
袁绍败于官渡后,不久逝世。二子谭、尚交争欲得崔琰为臣。崔琰称疾固辞,竟因此获罪,被幽禁下狱,幸赖陈琳及故豫州刺史阴夔营救方才得免。后袁尚循西山击曹操,临滏水为营,乘夜遣兵犯曹军之围,曹操逆击破之,遂反围袁尚营。其围未合,袁尚惊惧,便遣阴夔及陈琳往曹营乞降,曹操不许,反加紧进围。袁氏败亡后,陈琳归顺曹操。曹操便道:「卿昔日为本初(袁绍字)作书(指〈与豫州檄〉),文章按理只可罪状于孤而已,怨恶罪名止乎孤身便可,卿又何以辱及孤父祖辈呢?」陈琳谢罪道:「矢在弦上,不可不发。」曹操因爱其才,赦之不咎。


◇【公元211年】东汉献帝建安十六年◇
陈琳约五十五岁,有预邺中游晏事,作〈宴会〉诗,又作〈止欲赋〉。(俞绍初《建安七子集之年谱》)


◇【公元204~217年】东汉献帝建安九年至二十二年◇
《典略》曰:陈琳作诸书及檄文,草成之后均呈献曹操。曹操当时正苦于头风,一日病发在床,卧读陈琳所作之文章,竟翕然而起道:「这些东西可以治愈我病。」于是对其数加厚赐。对于陈琳的作品,有时曹操竟不能为之增减一字。
《古文苑》七章樵注引挚虞《文章流别论》云:「建安中,魏文帝从武帝出猎,命陈琳、王粲、应玚、刘桢并作赋,琳为〈武猎〉、粲为〈羽猎〉、玚为〈西征〉、桢为〈大阅〉。」

陈琳又与王朗、江东张昭、张纮等有乡友之谊,彼此常有鱼雁往来。《吴书》载张纮曾作〈柟榴枕赋〉。陈琳在北见之,以其赋示于人道:「这是我的乡里张子纲的作品。」后张纮见陈琳作〈武库赋〉、〈应机论〉,又致书陈琳深表叹美。陈琳答道:「自仆在河北,与天下隔绝,此间率少于文章,易为雄伯,故使仆受此过差之谈,非其实也。今景兴(王朗字)在此,足下与子布(张昭字)在彼,所谓小巫见大巫,神气尽矣。」


◇【公元217年】东汉献帝建安二十二年◇
陈琳逝世。着有《陈孔璋集》十卷,本载于《隋书经籍志》,已佚。今有《陈记室集》。

历史评价

曹丕:孔璋章表殊健,微为繁富。

韦仲将:孔璋实自粗疏…如是彼为,非徒以脂烛自煎糜也,其不高蹈,盖有由矣。然君子不责备于一人,譬之朱漆,虽无桢干,其为光泽亦壮观也。

曹植:以孔璋之才,不闲辞赋,而多自谓与司马长卿同风,譬画虎不成还为狗者也。前为书啁之,反作论盛道仆赞其文。夫钟期不失听,于今称之。吾亦不敢妄叹者,畏后之嗤余也。世人著述,不能无病。仆常好人讥弹其文;有不善者,应时改定。

刘熙载:陈孔璋文为建安之杰。

颜之推:陈孔璋居袁裁书,则呼操为豺狼;在魏制檄,则目绍为蛇虺。在时君所命,不得自专,然亦文人之巨患也,当务从容消息之。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53#
 楼主| 发表于 2007-01-19 20:07:00 | 只看该作者

人物之陈群

字:长文

时间:?——236

籍贯:豫州 颍川许昌(今河南许昌县东)

官职:司空

谥号:靖侯

家庭成员:父:陈纪,子:陈泰

人物传记

三国时曹魏名臣。其祖父陈寔、父陈纪、叔陈谌皆望族名士。陈群为人清尚有仪,雅好结友,有知人之明。先为刘备所用,后刘备被吕布所袭,陈群与父避居徐州;及吕布破后,方归曹操,历任司空西曹掾属、治书侍御史、御史中丞等职。后转为侍中,领丞相东西曹掾。曹丕即王位,封陈群为昌武亭侯,徙为尚书。陈群在任内订制九品官人之法,成为历史名制。曹丕践阼后,陈群迁尚书仆射,加侍中,徙尚书令,进爵颖乡侯。陈群在魏,一直位居要职,先后受曹操、曹丕托孤,成为国之重臣,多次向曹睿作出规劝,官至司空。于青龙四年逝。

历史评价

袁子:故司空陈群则不然,其谈论终日,未尝言人主之非;书数十上而外人不知。君子谓群于是乎长者矣。

陈寿:①陈群动仗名义,有清流雅望;久居斯位,咸不忝厥职云。②追观陈群之议,栈潜之论,适足以为百王之规典,垂宪范乎后叶矣。

武陔:群通雅博暢,能以天下声教为己任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54#
 楼主| 发表于 2007-01-19 20:07:00 | 只看该作者

人物之陈矫

字:季弼

籍贯:广陵东阳

官职:司徒

谥号:贞侯

家庭成员:子:陈本

历史年表

避乱江东及东城,辞孙策、袁术之命,还本郡。太守陈登请为功曹。

郡为孙权所围於匡奇,登令矫求救於太祖。矫说太祖曰:“鄙郡虽小,形便之国也,若蒙救援,使为外籓,则吴人剉谋,徐方永安,武声远震,仁爱滂流,未从之国,望风景附,崇德养威,此王业也。”太祖奇矫,欲留之。矫辞曰:“本国倒县,本奔走告急,纵无申胥之效,敢忘弘演之义乎?”太祖乃遣赴救。吴军既退,登多设间伏,勒兵追奔,大破之。

太祖辟矫为司空掾属,除相令,征南长史,彭城、乐陵太守,魏郡西部都尉。曲周民父病,以牛祷,县结正弃市。矫曰:“此孝子也。”表赦之。

迁魏郡太守。时系囚千数,至有历年,矫以为周有三典之制,汉约三章之法,今惜轻重之理,而忽久系之患,可谓谬矣。悉自览罪状,一时论决。大军东征,入为丞相长史。军还,复为魏郡,转西曹属。

从征汉中,还为尚书。行前未到鄴,太祖崩洛阳,群臣拘常,以为太子即位,当须诏命。矫曰:“王薨于外,天下惶惧。太子宜割哀即位,以系远近之望。且又爱子在侧,彼此生变,则社稷危矣。”即具官备礼,一日皆办。明旦,以王后令,策太子即位,大赦荡然。

明帝即位,进爵东乡侯,邑六百户。车驾尝卒至尚书门,矫跪问帝曰:“陛下欲何之?”帝曰:“欲案行文书耳。”矫曰:“此自臣职分,非陛下所宜临也。若臣不称其职,则请就黜退。陛下宜还。”帝惭,回车而反。其亮直如此。加侍中光禄大夫,迁司徒。

景初元年薨。

历史评价

曹丕:陈季弼临大节,明略过人,信一时之俊杰也。

陈寿:矫刚断骨鲠。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55#
 楼主| 发表于 2007-01-19 20:08:00 | 只看该作者

人物之孙礼

字:德达

籍贯:涿郡容城

官职:并州刺史

谥号:景侯

历史评价

陈寿:孙礼刚断伉厉。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56#
 楼主| 发表于 2007-01-19 20:08:00 | 只看该作者

人物之辛毗

字:佐治

籍贯:颖川阳翟

官职:卫尉

谥号:肃侯

家庭成员:随兄:辛评,子:辛敞

历史评价

辛毗刚亮公直,正谏匪躬,亚乎汲黯之高风焉。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57#
 楼主| 发表于 2007-01-19 20:09:00 | 只看该作者

人物之田豫


字:国让


时间:171——252(寿82)


籍贯:渔阳雍奴(今河北安次)


官职:太中大夫


家庭成员:子:田彭祖


历史年表


建安二十三年(公元218年),鄢陵侯彰征代郡,以豫为相。军次易北,虏伏骑击之,军人扰乱,莫知所为。豫因地形,回车结圜陈,弓驽持满于内,疑兵塞其际。胡不能近,散去。追击,大破之,遂前平代,皆豫策也。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迁南阳太守。先时,郡人侯音反,众数千人在山中为群盗,大为郡患。前太守收其党与五百余人,表奏皆当死。豫悉见诸系囚,慰谕,开其自新之路,一时破械遣之。诸囚皆叩头,愿自效,即相告语,群贼一朝解散,郡内清静。


黄初元年(公元220年),北狄强盛,侵扰边塞。使豫持节护乌丸校尉。


黄初三年(公元223年),比能与东部鲜卑大人素利及步度根三部争斗,更相攻击。田豫和合,使不得相侵。


黄初五年(公元225年),比能复击素利,豫帅轻骑径进掎其后。比能使别小帅琐奴拒豫,豫进讨,破走之,由是怀贰。


太和二年(公元228年),豫遣译夏舍诣比能女婿郁筑鞬部舍为鞬所杀。其秋,豫将西部鲜卑蒲头、泄归泥出塞讨郁筑鞬,大破之。还至马城,比能自将三万骑围豫七日。


太和三年(公元229年),迁汝南太守,加珍夷将军。


太和六年(公元232年),田豫率众讨吴将周贺于成山,杀贺。


青龙二年(公元234年),孙权号十万众攻新城,征东将军满宠欲率诸军救之。豫曰:“贼悉众大举,非徒投射小利,欲质新城以致大军耳。宜听使攻城,挫其锐气,不当与争锋也。城不可拔,众必罢怠;罢怠然后击之,可大克也。若贼见计,必不攻城,势将自走。若便进兵,适人其计。又大军相向,当使难知,不当使自画也。”豫辄上状,天子从之。会贼遁走。后吴复来寇,豫往拒之,贼即退。诸军夜惊云:“贼复来!”豫卧不起,令众‘敢动者斩’。有顷,竟无贼。


太和末年(公元237年),公孙渊以辽东叛,帝欲征之而难其人。中领军杨暨举豫应选,乃使豫以本官督青州诸军,假节,往讨之。


景初末年(公元239年),增邑三百,并前五百户。


正始初年(公元240年),迁使持节护匈中郎将军,加振威将军,领并州刺史。外胡闻其威名,相率来献。州界宁肃,百姓怀之。征为卫尉。


嘉平四年(公元252年),年八十二薨。


历史评价


陈寿:①豫清俭约素,赏赐皆散之将士。每胡、狄私遗,悉簿藏官,不入家。家常贫匮。虽殊类,咸高豫节。②田豫居身清白,规略明练。


刘备:恨不与君共成大事也。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58#
 楼主| 发表于 2007-01-19 20:09:00 | 只看该作者

人物之郭淮

字:伯济

时间:?——255

籍贯:太原阳曲

官职:车骑将军

谥号:贞侯

家庭成员:子:郭统,弟:郭

历史年表

郭淮祖父郭全曾任大司农,父亲郭缊曾任雁门太守。建安中期郭淮举孝廉,为平原府丞。曹丕为五官中郎将时,召郭淮署为门下贼曹,后转为丞相兵曹议令史。

[215年],郭淮随曹操征讨汉中。曹操回军后,留夏侯渊守汉中,而郭淮为夏侯渊的司马。

[218年],刘备进攻汉中。219年1月,刘备在定军山击败并杀死夏侯渊,曹军大败,退守阳平关东。郭淮因病,未参加此战。夏侯渊死后,曹军无主,三军慌乱。郭淮和杜袭收敛散卒,推举张郃为代理主帅,并协助他成功据守汉水,刘备退回。不久,曹操让张郃假节,以郭淮为张郃司马。

[220年],曹丕即王位,赐郭淮关内侯,转为镇西长史。又行征羌护军,与护左将军张郃、冠军将军杨秋讨山贼郑甘、卢水叛胡等,皆平之。至此关中平定,百姓得以安居乐业。同年10月,曹丕称帝,群臣进京祝贺,郭淮因病迟到,但因巧妙的回答未受责罚。曹丕升郭淮为雍州刺史,封射阳亭侯。其后几年,郭淮多次镇压羌族叛乱,威镇边疆。

[228年],蜀军第一次北伐,诸葛亮派马谡守街亭,高详守柳城。张郃率军攻打街亭,而郭淮则率军攻打柳城,两处均告胜利。随后郭淮又在枹罕破羌人唐氾,加建威将军。

[229年],蜀军第三次北伐,蜀将陈式进攻武都、阴平二郡。郭淮率兵救援,在建威遭到诸葛亮主力的阻击,被迫退走。蜀军遂攻占武都、阴平二郡。

[231年],蜀军第四次北伐,郭淮奉命随司马懿防御蜀军。当时陇右缺粮,郭淮招抚羌人,恩威并施,调集粮草,遂解军粮之急,转为扬武将军。

[234年],蜀军第五次北伐,郭淮随司马懿渡渭水据守,先后提出抢占北原,备守阳遂的优秀建议,因此成功防御蜀军。

[240年],蜀将姜维出陇西,郭淮成功防守,之后多次平定少数民族叛乱,升为左将军。后又转拜前将军,仍为雍州刺史。

[244年],夏侯玄伐蜀,郭淮为前锋。郭淮分析形势不利,及时撤军,才不至大败。回军后,郭淮假节。

[247年],雍、凉等地的羌胡族人背魏降蜀,蜀将姜维率兵出陇右接应。郭淮、夏侯霸与姜维交战于洮西。姜维迁部分投降的羌胡部落入蜀境,未迁走者皆为魏军击平。其后,郭淮多次防御蜀军的北伐活动。

[249年],郭淮升为征西将军,都督雍、凉两州军事。同年,在与蜀军交战中击败廖化,俘虏蜀将句安。

[250年],郭淮因前功升为车骑将军,仪同三司,持节、都督如故,并进封阳曲侯,食邑共2780户,分出300户,封其一子亭侯。

[255年],郭淮去世。

历史评价

曹睿:昔汉川之役,几至倾覆。淮临危济难,功书王府。在关右三十余年,外征寇虏,内绥民夷。比岁以来,摧破廖化,禽虏句安,功绩显著,朕甚嘉之。

陈寿:郭淮方策精详,垂问秦、雍。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59#
 楼主| 发表于 2007-01-19 20:09:00 | 只看该作者

人物之王基

字:伯舆

时间:190——261(寿72)

籍贯:青州 东莱曲城(今山东招远)

官职: 征南将军

谥号:景侯

家庭成员:子:王徽

人物传记

王基是魏国后期的奇才之一。军事上王基最擅长的就是对战局的准确分析,甚至出现过因为反复请战以至对上抗命违诏,对下力排众议的奇事。同时王基非常善于用兵,曾以奇兵夺取孙吴粮仓,俘获大量敌军及军事物资,也曾协同领兵粉碎毌丘俭、诸葛诞的叛乱。内政上,王基具有优秀治理能力,青州刺史王凌因为有王基的帮助得以收到青州人士的称赞,以致发生王凌坚决不把王基放回中央的怪事。王基治理的州郡号称“为政清严有威惠,明设防备”,以至“敌不敢犯”。王基治理的江夏,号称“明制度,整军农,兼脩学校,南方称之”。学术上,王基深通郑玄之学,并敢于与当时以经学知识丰富著称的王肃辩论。王基又是一位孝子,自小与叔父相依为命,而以孝顺著称,在其功成名就后,还特意分出自己的封邑给自己的堂兄弟以报答叔父的养育之恩。王基还是一位正直清廉的臣子,他长期担任要职却治身清素、不营私产,死后家无私财。他在目睹魏明帝大兴土木后敢于上疏直谏。而他的上级曹爽专制导致国内风化大坏,王基也敢于不畏强权撰写《时要论》加以讥讽。综上所述,王基是一位内外兼修、德才兼备的三国人物。

历史评价

司马炎:故司空王基既著德立勋,又治身清素,不营产业,久在重任,家无私积,可谓身没行显,足用励俗者也。

陈寿:王基学行坚白,掌统方任,垂称著绩。可谓国之良臣,时之彦士矣。

王朗:基宿卫之臣,秘阁之吏。

司马昭:①将军深算利害,独秉固志,上违诏命,下拒众议,终至制敌禽贼,虽古人所述,不是过也。②基确然共尽理实,诚感忠爱,每见规示。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60#
 楼主| 发表于 2007-01-19 20:10:00 | 只看该作者

人物之毋丘俭

字:仲恭

籍贯:河东闻喜

官职:镇南将军

家庭成员:父:毋丘兴,子:毋丘甸,弟:毋丘秀

历史评价

陈寿:毋丘俭才识拔干,以显名,致兹荣任,而皆心大志迂,不虑祸难,变如发机,宗族涂地,岂不谬惑邪!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分享按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