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了原文以及大家的回复 忍不住了 我就说两句吧 虽然不是很好~
首先,我们应该知道评价一个历史人物是靠史料的(正史+野史,为什么要用野史,不作说明),先说诸葛亮吧.诸葛亮的才是可以肯定的,诸葛亮本人也有良好的品质,这也是为什么大家都崇敬他的地方,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我想三国时代能做到这个的也只有孔明和曹操.从这几个字我们都能看出诸葛亮的忠.其次诸葛亮的隆中对,大家说诸葛亮的隆中对是个错误的战略,那么我要说,隆中对是正确的,是符合刘备当时的情况的,所以刘备才说听先生一席话,使吾茅舍顿开.大家都知道,荆州在当时的确是兵家必争之地,要说诸葛亮要用谁的确是作不了主的,因为决定权在刘备那,刘备是非常器重关羽的,并非关羽和刘备关系密切,更重要的是荆州非关羽守不可,因为关羽的确有才,而并非只是一介武夫,只是关羽此人比较骄傲,看不起士大夫,他和他当时同镇守荆州的傅士仁 靡芳关系不好,这也是导致关羽丢失荆洲的重要原因.然后就是诸葛亮的北伐,诸葛亮北伐不是不能成功,而是诸葛亮用兵太谨慎,以至于没听魏延的建议出子午谷偷袭长安,而是选择了出祁山 出箕谷,以至于抱憾五丈原,诸葛亮的北伐的意义我个人认为在于把始终把战功放在了敌国境内,使司马家不敢小觑蜀国,振奋了西蜀的士气,让魏没有得到休养生息.然而诸葛亮的确也是出错的时候,代表就是用马稷守街亭.但人无完人,诸葛亮的一生可以说是辉煌的,可以说蜀国能屹立在三国时代,一半是刘备的知人善任 这也说明刘备真乃一代明君也,一半是诸葛亮的鞠躬尽瘁和他重要的战略思想:联吴抗曹.
但历史毕竟是历史,已经是过去的,每个人的心中都有自己的一个历史英雄人物的形象,喜欢的肯定要美化他,不喜欢的肯定要贬低他 所以这一切就看个人的喜好.但要想评价一个历史人物却要用公平的思维加上参考史料再加点个人因素进去.专家评论一个历史人物尚且说法不一,何况我们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