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策论坛

       找回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搜索
123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heizi148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诸葛亮为何不用魏延之计?????

[复制链接]
21#
发表于 2008-11-27 14:37:00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22#
发表于 2008-11-29 12:23:00 | 只看该作者
[em60][em60]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23#
发表于 2008-12-02 21:12:00 | 只看该作者
LZ说的不错。魏延之计,无非就是以一支奇兵走子午谷突袭长安,类似于二战初期的德国使用的突袭阿登山区,绕到马其诺防线背后,实施对法国的军事行动的计划。然而古德里安成功了,魏延成不成功呢?我认为,不太可能,除了LZ的观点外,原因还有二:一,子午谷全长三百多公里,就是用飞机行军,也得飞上个几小时,更何况魏延是以步兵行军,总得走上个几天几夜吧,那粮草问题怎么解决?这是关乎成败的大事,就是让五千兵马运粮,就是带上了木牛流马,似乎也不太可能让这五千人吃饱吧?万一张郃或是郭淮截断粮道,那这支特别部队还有用吗?二,长安作为前汉的国都,城防那是没的说,再加上董卓劫持献帝后对长安的加固,魏国在长安的多年经营,长安已是城高墙厚,金城汤池,很难攻克,那时又没有火炮坦克轰炸机,攻城多是靠云梯和投石机,那种工具似乎对于长安城,并无太大用处;况且张郃郭淮等魏国大将会干坐着等你魏延把长安攻下来,再发动军事行动吗?完全不可能,虽说把守长安的夏侯懋是个不成材的家伙,可是长安城里总有一两个会守城的人吧?万一长安久攻不下,张郃郭淮来救援,那魏延的一万人马岂非包了饺子?所以,魏延的战略计划,是有一定道理,但在战术上很难实施,精通战略战术的诸葛亮不可能不明白,毕竟本钱不多,要算计着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24#
发表于 2008-12-03 08:09:00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25#
发表于 2011-04-25 21:41: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26#
发表于 2011-12-07 05:15:00 | 只看该作者
我不是诸葛亮,我不知道耶~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27#
发表于 2011-12-17 06:40:00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28#
发表于 2011-12-17 19:14:00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29#
发表于 2012-01-11 12:49:00 | 只看该作者
QUOTE:
以下是引用heizi1488在2008-3-6 21:41:00的发言:
诸葛亮不从魏文长其理有二:
1.从战术上看,魏延“兵出子午谷,下长安,直取洛阳,而后捣许都擒曹操”的良策算不上什么"良策"至多是一支奇兵.其实大家都知道诸葛在"隆中对"已经构思了如此的战略.不过这支部队是关羽的荆州兵马.为什么关羽可以和主力分路合击而魏文长不行呢?这到不一定是两个人的能力差异,主要在与后勤补给的问题,关羽可以利用荆州的便利的水路交通不断的补充,而且有荆州这么一大块后勤基地支持他,所以诸葛可以放心的让他指挥另一路攻势.反观魏文长,

一.后勤补给线太过单一,就算他攻下了长安,洛阳.就如诸葛所说魏延是"欺魏国无人了"只要有一人领兵断了子午谷的粮道,蜀军前后不能呼应,魏文长必遭惨败.当时蜀国的国力是不是可以承受的了呢?可能有人说"六出岐山,九伐中原"蜀国的国力就承受了?我在后边会细谈.

二.当时荆州已失,诸葛出兵多以屯田的粮食为用,试问魏延可以绕道,粮食基地也可以绕道吗?就算诸葛的"木牛流马"厉害大概运输量也赶不上火车吧.

2.从战略上看,这里有很多我个人的推断,拿出来大家批斗.

进攻姿态与实际进攻

诸葛六出岐山是为什么呢?可能大家会笑,当然是伐魏了.的确,从形式上是伐魏.但是真的打的垮魏国吗?诸位看官相信吗?如果荆州还在,关张黄忠马超还在,没有火烧联营800里.刘备利用孙刘联盟和曹丕废献帝的机会起兵,或许还算占得天时,中取地利,合乎人和.但是这都是假设,无数虚拟刘备统一天下的三国故事都是以此为基础的.为什么?因为战争往往不是单纯的兵力比."人心"占了多大的因素?刘备为了小节而放弃大节举国伐吴,最后客死白帝,断送了唯一的打败魏国的机会!临终时大概可以想到其是如何的追悔莫及了.托孤于诸葛的只留下他未尽的野心...其他的还剩下什么???

诸葛本人知道事业终究不成吗?因该说他是清楚的,南征过后时过境迁,中原人心思安.曹丕又没有犯大的错误,还要硬着头皮北伐吗?诸葛用一篇>表白了心迹"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是啊,诸葛明知北伐无望还是要"鞠躬尽瘁,死而后以"以报答刘备的知遇之恩罢了.


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诸葛可能考虑,曹丕稳定国内之后定要消灭吴蜀,首当其冲是蜀,然后借长江上游之利灭吴.所以他选择了一条坚持北伐的不归路.原因并不是灭魏,而是不断的骚扰,疲惫魏国,使之忙于防守而疏于组织有效的大规模进攻.他摆出的是一种进攻姿态,以攻为守.朋友们也许会说:"借蜀地险要固守不是更好"?君不见姜维守剑阁的下场?进攻是灵活机动的,防守是被动的,进攻一方可以选择任何他认为合理的进攻地点,防守则要处处防备.这就是魏国兵多而不合,将广而不利的原因吧...

可蜀国又有几人知晓诸葛的内心想法呢?魏文长显然没有领会到,他还在作着"光复汉室,还于旧都"的大梦呢...姜维不愧为诸葛的接班人,他是明白的.可刘禅不明白.不过姜维在诸葛死后又维持了蜀国的存在十几年已然不易.灭国了还狂使反间计,不愧胆大如斗!

当然,对手的司马懿也是懂诸葛的,所以每次都在正确的地点等着诸葛.他知道诸葛不过是装装样子,不敢决战的.一旦没了老本就完了.

多年的战事使蜀国最终在内忧外患之下倒下了,这大概是诸葛早就料到的.可是如果没有诸葛的进攻姿态蜀国可以维持多久我们不能想像.诸葛算是用自己的余生报答了刘备...

不过多年的征战真所谓"一将功成万骨枯"千万壮士成枯骨,万里人家俱缟素.正所谓"兴,百姓苦.败,百姓苦".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分享按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