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策论坛

       找回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三分已成梦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清明节封王战暂停公告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9-03-26 15: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hsjok在2009-3-25 16:35:00的发言:
以后再不打封王州战最好,不用烦神了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早该学学咱们神亭!

和谐是最美好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09-03-26 15:29: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逍遥狂风在2009-3-26 15:10:00的发言:
QUOTE:
以下是引用月光雨玄在2009-3-26 13:01:00的发言:

原来你们清明节~

不想扫墓~

想的是如何打州~ = =~

原来原来~~

希望版主可以把这个建议提交上去呀~~

以后过节~比赛啥的都照常举行吧~~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没有原来,扫墓不用1天啊

谁说的?难道就在家里扫?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09-03-26 15:29:00 | 显示全部楼层

绝对支持官方的决定,这无疑是正确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09-03-26 15:3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官方这次总算识时务!!!

在伟大中华文明复兴的今天,

连国家也专门为清明节设定公众假期!

清明节祭奠先人的方式各有不同,

有的到墓园,有的在家里,有的要回家乡,

仪式也是各有不同,有的一整天都不止。

这样的情况下,还坚持州战的话,

三国策还算是民族网游的旗帜吗?

复兴中华文化,人人有责,官方总算做对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3-26 15:32:31编辑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09-03-26 15:3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清明节】成为法定节假日 
  清明节,2008年被正式确立为法定节假日。2008年的4月4日——第一个“清明节”法定假日。

  清明节是中华文化遗产!

  【清明节起源】
  清明节起源于春秋战国时代,是中国汉族的传统节日之一,为中国二十四节气之一,时间约在每年的阳历4月5日前后。清明节后雨水增多,大地呈现春和景明之象。这一时节万物“吐故纳新”,无论是大自然中的植被,还是与自然共处的人体,都在此时换去冬天的污浊,迎来春天的气息,实现由阴到阳的转化。
  古有清明前一天为“寒食节”之说,相传起于春秋时期晋文公悼念介子推“割股充饥”一事,后逐渐清明寒食合二为一。唐代扫墓日期一般在寒食节,宋后移到清明。传说中“寒食节”的起源地就在山西中部介休,介休一名的来历即是为纪念介子推“割股充饥”而不图为报,最终在此被大火烧山而亡,绵山也因此又称“介山”。
  相传大禹治水后,人们就用“清明”之语庆贺水患已除,天下太平。此时春暖花开,万物复苏,天清地明,正是春游踏青的好时节。踏青早在唐代就已开始,历代承袭成为习惯。踏青除了欣赏大自然的湖光山色、春光美景之外,还开展各种文娱活动,增添生活情趣。
  清明节流行扫墓,其实扫墓乃清明节前一天寒食节的内容,寒食相传起于晋文公悼念介之推一事。唐玄宗开元二十年诏令天下,“寒食上墓”。因寒食与清明相接,后来就逐渐传成清明扫墓了。明清时期,清明扫墓更为盛行。古时扫墓,孩子们还常要放风筝。有的风筝上安有竹笛,经风一吹能发出响声,犹如筝的声音,据说风筝的名字也就是这么来的。
  清明节还有许多失传的风俗,如古代曾长期流传的戴柳、射柳、打秋千等,据载,辽代风俗最重清明节,上至朝廷下至庶民百姓都以打秋千为
乐,仕女云集,踏青之风也极盛。
  新中国成立后,人们都在这天祭扫烈士墓,缅怀革命先辈。

【25个民族过清明节】

  中国有25个民族过清明节,虽然各地习俗不尽相同,但扫墓祭祖、踏青郊游是基本主题。受汉族文化的影响,中国的满族、赫哲族、壮族、鄂伦春族、侗族、土家族、苗族、瑶族、黎族、水族、京族、羌族等24个少数民族,也都有过清明节习俗。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3-26 15:34:01编辑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09-03-26 15:38:00 | 显示全部楼层

(续前)

  本来,寒食节与清明节是两个不同的节日,到了唐朝,将拜拜扫墓的日子定为寒食节。寒食节正确的日子是在冬至后一百零五天,约在清明前后,因此便将清明与寒食合并为一了!

  在墓前祭祖扫墓,这个习俗在中国起源甚早。早在西周时对墓葬就十分重视。东周战国时代《孟子.齐人篇》也曾提及一个为人所耻笑的齐国人,常到东郭坟墓同乞食祭墓的祭品,可见战国时代扫墓之风气十分盛行。到了唐玄宗时,下诏定寒食扫墓为当时“五礼”之一,因此每逢清明节来到,“田野道路,士女遍满,皂隶佣丐,皆得父母丘墓。”(柳宗元《与许京兆书》)扫墓遂成为社会重要风俗。

  而在仍有些寒冷的春天,又要禁火吃冷食,怕有些老弱妇孺耐不住寒冷,也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于是就定了踏青、郊游、荡秋千,踢足球、打马球、插柳,拔河,斗鸡等户外活动,让大家出来晒晒太阳,活动活动筋骨,增加抵抗力。 因此,清明节除了祭祖扫墓之外,还有各项野外健身活动,使这个节日,除了有慎终追远的感伤,还融合了欢乐赏春的气氛;既有生离死别的悲酸泪,又到处是一派清新明丽的生动景象。真是一个极富特色,非常特别的节日。

  清明祭扫坟茔是和丧葬礼俗有关的节俗。据载,古代“墓而不坟”,就是说只打墓坑,不筑坟丘,所以祭扫就不见于载籍。后来墓而且坟,祭扫之俗便有了依托。秦汉时代,墓祭已成为不可或缺的礼俗活动。

  《汉书.严延年传》载,严氏即使离京千里也要在清明“还归东海扫墓地”。就中国人祖先崇拜和亲族意识的发达、强固来看,严延年的举动是合情合理的。因此后世把上古没有纳入规范的墓祭也归入五礼之中:“士庶之家,宜许上墓,编入五礼,永为常式。”得到官方的肯定,墓祭之风必然大盛。 清明节是一个纪念祖先的节日。主要的纪念仪式是扫墓,扫墓是慎终追远、敦亲睦族及行孝的具体表现,基于上述意义,清明节因此成为华人的重要节日。

  清明节是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106天。扫墓活动通常是在清明节的前10天或后10天。有些籍贯人士的扫墓活动长达一个月。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3-26 15:37:47编辑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分享按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