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策论坛

       找回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4201|回复: 15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8月7日烽火三国VS中华历史网辩论专用贴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6-08-07 20:34:00 | 显示全部楼层

《烽火三国论坛8月7号正方立论帖》

辩题:以蜀国后期的实力,诸葛亮应不应该组织北伐
烽火三国.正方:以蜀国后期的实力,诸葛亮应该组织北伐
中华历史网.反方:以蜀国后期的实力,诸葛亮不应该组织北伐

前言:先代表烽火三国全人向主办单位、友方和观众们问好,希望会有一进精彩的辩论比赛供一众网友欣赏。

立论:
昔刘先主败于猇亭,国之精锐十丧七八。后先主新丧,南中诸郡,并皆叛乱。三年春诸葛丞相南征,未出岁,悉平南中。蜀中经此数变,比起昔日距曹公于汉中时,已相去甚远。然强敌虎视与北,先主之托犹闻于耳。玄即上疏后主,表其克复中原之志。五年,亮率诸军屯于沔阳。而后十年内五次北伐,打的魏境震动,朝野恐惧。

然北伐之事,多为后人所垢病,难曰:“诸葛丞相诚有匡佐之才,然处孤绝之地,战士不满五万,空劳师旅,无岁不征,未能进咫尺之地,开帝王之基,而使国内受其荒残,西土苦其役调。”然此公必不知亮之苦心也。
时也势也,诸葛之所以北伐,乃势所迫尔。天下三分,益州疲弊,刘备丧亡,南中之随机数年不息。虽诸葛力挽狂岚,数年之内蜀中大治。但在魏吴的眼中疲弱的蜀汉仍是一块肥肉。

故诸葛北伐其因有三。一是以攻为守。与其等着被人打,不如先打人,将战火烧至敌境,打击魏国经济,足挠其休养生息,以为自保之策。二是威武以自强,让魏吴看到蜀汉实力,使魏吴不敢轻易寄觎于蜀。三则是刘备之托与生平之志尔。

众所周知,蜀汉仍是继承东汉政权而立,以恢复汉室为己任。换言之蜀汉必须在军事行动上有所交待,若偏安一隅,则名实皆失。

诸葛北伐在打击魏国经济这点上做的是相当成功的。《晋书.宗室传》云:“每诸葛亮入寇关中,边兵不能制敌,中军奔赴,辄不及事机。” 诸葛每次北伐,驻边守军皆不能敌,只能从调中央军千里赴边。这和张合,司马每次救援相吻合,曹叡更是亲自坐镇长安,可见魏朝廷出兵抵抗诸葛亮北伐确实是国库开支的大头。光是诸葛第一次北伐魏就动用了军队二十余万对抗诸葛亮,后诸葛又四度北伐,魏又每每谴大军距之。曹魏财政本就乱成一锅粥,这笔帐军费再算下来怎么得了。以至于诸葛死后司马懿征辽东时“议臣皆以为四万兵多,役费难供。”明帝只好出来圆场,帝曰:“四千里征伐,虽云用奇,亦当任力,不当稍计役费。”想当年魏武,魏文远征之时动辗数十万,如今魏明帝动用四万军队就像个老公要出远门的怨妇,可见魏国库已捉襟见肘矣。

然蜀吴联盟本身就是利益之关系,吴主孙权亦是见风转舵之人,偷袭荆州已表明其见利忘义之性格,若非双方共同面临魏国的军事威胁,早就掐的不可开交,只有通过北伐魏国,蜀汉才能将联盟脆弱的纽带系的更加牢固。

同时,在诸葛亮北伐期间蜀国的发展并没受其用兵影响。诸葛所用之兵多以部曲与少数民族合之,所以并不像中原需要大规模的正式征兵,比比曹魏东吴,蜀中要安定的多。另外诸葛亮每次北伐所用之兵不过数万,《魏略》:亮有众数万。《袁子》:亮率数万之众。《默记》:诸葛丞相诚有匡佐之才,然处孤绝之地,战士不满五万。可见诸葛亮并不是不顾蜀中生计。且蜀汉税制是延用汉制的十一税,而诸葛北伐之资亦不是从税收中取《太平御览》云:今民贫国虚,决敌之资,惟仰锦耳。可见北伐不会侵犯大多数平民的利益。后诸葛亮治蜀,期间蜀地着实有飞越性的发展 “亮之治蜀,田畴辟,仓廪实,器械利,蓄积饶,朝会不华,路无醉人。”按宋人徐天磷所撰之〈两汉会要〉所记章武元年蜀中为二十万零四千余户。然蜀灭之时蜀中领户二十八万。经过姜维北伐尚比章武元年多出八万余户。武侯北伐使国内荒残之说不攻自破矣。

袁子说过蜀国“小国贤才少”、“良将少”;孙盛指出“蜀少士人”;陈寿在谈到蜀国人才情况时说到“而时之名将无城父、韩信,故使功业陵迟,大义不及”
北伐亦是解决人才问题方法之一。在战争中攻下城郡后,收纳各地之官员和征召贤士;收姜维这个是北伐的继承者正正是一个好例子。

蜀汉仅一州之地,魏却独占九州,虽然在东汉末期饱受战火摧残,但在曹操父子之努力上,中原仍是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倘若两国相安无事,和平发展,久而久之,差距只会越来越大,对蜀汉而言,只剩坐以待毙一条路。


按: 观亮之北伐,一不会影响国内发展,二又可以打击曹魏,三可以提高国内军民的凝聚力,何乐而不为?若国力弱就放弃奋斗的目标而坐以待弊,最后就会像东吴一样“数十万人齐卸甲,宁无一个是男儿”故诸葛北伐虽然九死一生,但若坐以待弊必然万劫不复。

综上述所言,正方认为以蜀汉之国力北伐是应该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06-08-07 20:40:00 | 显示全部楼层

经过诸葛亮在外交、内政方面的努力,蜀汉出现了“田畴辟,仓廪实,器械利,蓄积饶”的富强局面。
曹睿即位之后,孙资提出守险致敌的策略,重点防吴的趋势更加明显,司马懿也确定宜用水陆两路大举伐吴.
夷陵战后,魏国已经不把蜀汉放在眼里,"国家以蜀中惟有刘备.备既死,数岁寂然无声,是以略无备预".蜀道艰险,又为东吴所败,曹魏的方针先吴后蜀,关中空虚,对于诸葛亮的北伐,确是良机.
因此,诸葛亮北伐并非是不合时宜的卤莽行为,而是经过周密筹划和准备的军事行动。
从结果来看,曹魏"朝野恐惧,陇右,祁山尤甚",于是"南安,安定,天水三郡叛魏应亮",起到了预计的作用.
至于其后发生的各种变故,正如诸葛亮所说"至于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但出师北伐的战略并没有错.
不以成败论英雄,不能因为北伐没有成功就否定北伐的积极意义.
诸葛亮之所以屡次北伐,正是看到拖的越久形势越是对蜀汉不利。纵使在敌我双方的客观情况都不适合进行北伐的前提下,诸葛亮仍然选择了北伐。
诸葛亮北伐的成绩有目共睹。魏国一直苦于边事,乃至明确影响到国内治生,麦谷不收,天下少食。
选择北伐,犹有一线生机;被动防守,只能是坐以待毙。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06-08-07 20:40:00 | 显示全部楼层
论诸葛亮北伐前的三国形势:

夷陵之战是继袭取荆州、联盟破裂之后孙、刘之间的又一次大规模火并;其结果是曹魏坐观虎斗,孙刘的实力都遭到损害,三国形势一强两弱的局面愈加明显。
在这种情况下,曹丕抛开国主新亡、后顾未除的蜀汉不管,于公元222223224年连续发动伐吴战争,虽然未获成功,但在客观上压迫孙权重新谋求与蜀汉联合,共同抵御曹魏。
224年起,两国盟好正式恢复,往来使命不绝于路,并中分天下,建立了比较巩固的联盟关系,使曹魏陷入两面受敌的境地。
蜀汉方面,诸葛亮在积极谋求与孙权联合的同时,加强对内政的处理。在一定程度上选拔了人才,改革里吏治,任用了杨洪、秦宓等一批贤士,协调了统治集团内部关系,创造了比较平稳的政治局面;并于225年平叛南中,收服孟获,稳定蜀汉后方。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06-08-07 20:4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10樓

史書看好,看看北伐的背景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06-08-07 20:4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14樓

先看帖再回吧,笑話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06-08-07 20:4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17樓

如何加速?

你不會不知道蜀漢之亡是艾之幸運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06-08-07 20:47: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年春,亮率衆南征,軍資所出,國以富饒,乃治戎講武,以俟大舉。五年,率諸軍北駐漢中,臨發。《諸葛亮傳》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06-08-07 20:4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國 惟有 歲寂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06-08-07 20:49:00 | 显示全部楼层

發不到長文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06-08-07 20: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卒聞 亮出 故三 亮。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分享按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