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策论坛

       找回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740|回复: 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别乱诬蔑贤相诸葛亮!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6-02-24 22:00: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人们总是把诸葛亮比作智慧的化身。所以游戏里诸葛亮智力最高。

我以为智力这个东西恐怕很难说谁最强吧???因为表现智力的方面很多。那我来说说诸葛亮吧。尽管是个人意见,但我也是翻阅和看过好多关于诸葛亮的资料以及一些专家讲谈而后自己总结的。

尽管诸葛亮是三国演义把他推上神坛的,不过诸葛亮应该说是一个超一流战略家,尽管最早提出3分天下的人是鲁肃,但是鲁肃却没有算到三分之一里有刘备,而诸葛亮的隆中对则准确地分析了当时的天下局势以及如何应付并利用这种局势,最终使刘备三分有一。

但是同时诸葛亮在临场军事指挥上来说并不是一个非常杰出的人,诸葛亮一生谨慎,但是用兵之道应以慎为主,以奇为辅,奇正并用方能成大功也,而诸葛亮在出奇这方面很欠缺。他没有采用魏延偷袭长安的策略,并言辞非常坚决的告诉魏延,根本没的商量。这就是一个明显例子。而后来邓艾灭蜀却恰恰用的是偷袭。

其次诸葛亮精通诸子百家,所以他不仅掌管蜀国军事,同时制定了蜀国的各类法规条令,并掌管国家政治外交,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

陈寿在《三国志·诸葛亮传》中,对其评价如下: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庶事精练,物理其本,循名责实,虚伪不齿;终于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矣。然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前几句是说他如何做相国,后几句则说他治理国家之良才,但是军事谋略却非其所长,由此可见一斑。

最后我来说说诸葛亮的为人,强烈鄙视那些对诸葛亮人品乱加猜测的人。他们很显然不明白一个有政治野心的人的一般性规律,好好看看司马氏如何夺取权力,并如何保持自己家的权力的,就知道了。一个政治野心家,一方面要培养自己的亲信势力,同时要控制军队,尤其是京畿重地的军队,博得皇帝的信任把持朝政。此外一旦夺取权力,就不得轻易离开京畿重地,因为京畿重地是权力中心并且是政治野心家的老窝和根据地,一旦离开就等于失去根基而很容易被对手乘机击垮。另外要牢牢控制皇帝,最后是要保证这种权力的传承性,以保证自己死后,自己的后人继续实现其野心。而司马懿就是利用曹爽离开京城这一时机,迅速联络自己的亲信并迅速控制了京畿重地,然后夺取权力的,并让其子继承了权力。从此以后司马氏牢牢控制京畿重地,并轻易不离开。后来司马师亲征,留司马昭在京。后来司马昭要亲征钟会,他又挟持皇帝亲征。由此看出这些篡权者还是有些明显特征的。

我们来看看诸葛亮,诸葛亮有军权,兼相国把持朝政,皇帝称相父,可以说当时诸葛亮是实际的最高决策者,阿斗只是一个最后听从兼发布者,并且刘备有遗言必要时他可自为西川之主(陈寿《三国志》中有记载)所以他的确有这个机会。但是诸葛亮并没有培养自己的亲信势力并控制京畿重地,而且多次带兵出征离开蜀国首都成都,征南蛮降孟获,后又六出祁山。他也没有让他的亲人身居要职,他死后,他的儿子并没有继承他的大权,很显然他并没有夺权的野心。

最后引用北京大学周思源教授对诸的话:一个人,如果有重大的品质性错误,或者是对国家、人民有严重的犯罪行为,在发生这个事之前一定有蛛丝马迹可寻。这句话说的好,我们可以发现,不管是什么时代的历史资料以及名人传记,都没有记载诸葛亮有任何品格方面的缺点。

所以他最后说诸葛亮:高风亮节,伟大人格。

那些随便说诸葛亮有这个心,那个心的都是不负责任的乱说。

回复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06-02-24 22:25:00 | 只看该作者
诸葛的RP基本可以。但战略眼光有问题,为了一句承诺而穷兵黩武,在知人善任方面也存在不足。(一家之言)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06-02-25 12:53:00 | 只看该作者
强烈同意```````为相者``贤```象他所选的后续者那个不是效忠到底```特别是姜维``````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06-02-25 13:11:00 | 只看该作者

诸葛手下缺邓艾 张辽 这类人才 姜维的天资不足 没办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06-02-26 01:38:00 | 只看该作者

晕,诸葛的出祁山是不得不为!!!

魏的政治清明,人民久了就习惯新朝,不再思汉!!!

诸葛以1、2州之力屡次进攻,虽未成功,但迁徙民众,增加蜀的人口,在魏扩大汉的影响。

时刻提醒魏是篡汉而来,这是具有政治目的的。

另诸葛北伐,吴的配合太差,若吴再争气,魏国危矣!!!

蜀最后想自保,则迅速被灭!!!!!

进攻是积极的防御!!!!!!!!

吴、蜀两国加起来都没魏的地方大,人口没魏多且经济也比不上魏。

三国之前,中原才是中国的精华所在!!!!不能距中原,早晚灭亡,这是当时许多高人的认识!!!

所以,吴、蜀不能有效打击魏,必亡国。

诸葛亮在白帝接受刘备托孤后,第一是修复蜀、吴关系!!!!

然后发展蜀的经济、尽量政治清明,安定后方。在这之后,才大举北伐!!!!就是要占有中原!

直到诸葛亮去世,在战略上魏一直是处于守势,魏一直不敢攻蜀!!!!!

这是何等智慧,何等威望!!!!!!!

后人尊崇诸葛亮可不只因为“三国演义”。演义中的许多故事不是罗贯中自己编的,是百姓代代口口向传而来。

例,“死诸葛吓走活仲达”,在资治通鉴就有记载!!!!!资治通鉴是宋的史书。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2-26 1:42:09编辑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06-02-26 01:50:00 | 只看该作者
演义中太美化诸葛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06-02-26 03:05:00 | 只看该作者

诸葛智力国家行,。

军师行动动垃圾。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06-02-26 08:55:00 | 只看该作者
诸葛亮 在我们年轻人心中切实可以说是神呀!!!!!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06-02-26 11:36:00 | 只看该作者
好贴就要顶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06-02-26 12:50:00 | 只看该作者
单就3国而论,蜀汉败就败在任人唯亲上了。严格来讲,关羽,张飞只能为将,不能治军。荆州不丢怎会有后来祁山孤军冒进?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分享按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