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总是把诸葛亮比作智慧的化身。所以游戏里诸葛亮智力最高。
我以为智力这个东西恐怕很难说谁最强吧???因为表现智力的方面很多。那我来说说诸葛亮吧。尽管是个人意见,但我也是翻阅和看过好多关于诸葛亮的资料以及一些专家讲谈而后自己总结的。
尽管诸葛亮是三国演义把他推上神坛的,不过诸葛亮应该说是一个超一流战略家,尽管最早提出3分天下的人是鲁肃,但是鲁肃却没有算到三分之一里有刘备,而诸葛亮的隆中对则准确地分析了当时的天下局势以及如何应付并利用这种局势,最终使刘备三分有一。
但是同时诸葛亮在临场军事指挥上来说并不是一个非常杰出的人,诸葛亮一生谨慎,但是用兵之道应以慎为主,以奇为辅,奇正并用方能成大功也,而诸葛亮在出奇这方面很欠缺。他没有采用魏延偷袭长安的策略,并言辞非常坚决的告诉魏延,根本没的商量。这就是一个明显例子。而后来邓艾灭蜀却恰恰用的是偷袭。
其次诸葛亮精通诸子百家,所以他不仅掌管蜀国军事,同时制定了蜀国的各类法规条令,并掌管国家政治外交,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
陈寿在《三国志·诸葛亮传》中,对其评价如下: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庶事精练,物理其本,循名责实,虚伪不齿;终于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矣。然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前几句是说他如何做相国,后几句则说他治理国家之良才,但是军事谋略却非其所长,由此可见一斑。
最后我来说说诸葛亮的为人,强烈鄙视那些对诸葛亮人品乱加猜测的人。他们很显然不明白一个有政治野心的人的一般性规律,好好看看司马氏如何夺取权力,并如何保持自己家的权力的,就知道了。一个政治野心家,一方面要培养自己的亲信势力,同时要控制军队,尤其是京畿重地的军队,博得皇帝的信任把持朝政。此外一旦夺取权力,就不得轻易离开京畿重地,因为京畿重地是权力中心并且是政治野心家的老窝和根据地,一旦离开就等于失去根基而很容易被对手乘机击垮。另外要牢牢控制皇帝,最后是要保证这种权力的传承性,以保证自己死后,自己的后人继续实现其野心。而司马懿就是利用曹爽离开京城这一时机,迅速联络自己的亲信并迅速控制了京畿重地,然后夺取权力的,并让其子继承了权力。从此以后司马氏牢牢控制京畿重地,并轻易不离开。后来司马师亲征,留司马昭在京。后来司马昭要亲征钟会,他又挟持皇帝亲征。由此看出这些篡权者还是有些明显特征的。
我们来看看诸葛亮,诸葛亮有军权,兼相国把持朝政,皇帝称相父,可以说当时诸葛亮是实际的最高决策者,阿斗只是一个最后听从兼发布者,并且刘备有遗言必要时他可自为西川之主(陈寿《三国志》中有记载)所以他的确有这个机会。但是诸葛亮并没有培养自己的亲信势力并控制京畿重地,而且多次带兵出征离开蜀国首都成都,征南蛮降孟获,后又六出祁山。他也没有让他的亲人身居要职,他死后,他的儿子并没有继承他的大权,很显然他并没有夺权的野心。
最后引用北京大学周思源教授对诸的话:一个人,如果有重大的品质性错误,或者是对国家、人民有严重的犯罪行为,在发生这个事之前一定有蛛丝马迹可寻。这句话说的好,我们可以发现,不管是什么时代的历史资料以及名人传记,都没有记载诸葛亮有任何品格方面的缺点。
所以他最后说诸葛亮:高风亮节,伟大人格。
那些随便说诸葛亮有这个心,那个心的都是不负责任的乱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