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策论坛

       找回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4360|回复: 4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诸葛亮六出祁山真的是为了报答刘备吗?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06-05 23:15: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刘备三顾茅庐,白帝托孤,诸葛亮六出祁山鞠躬尽瘁,三国演义一直都是这样说刘备和诸葛亮的,

但是,我看这里面另有一面.刘备三顾茅庐,说的是刘备求贤若渴,但是,诸葛亮一直不回访刘备,这里面就有问题.想一想,一个地方长官几次来你家里拜访,你都不回访一下,不是不想见,就是太不知礼数了.但是,诸葛亮就是没回访,而且第三次刘备来了以后,见面还谈得很欢,那真的是诸葛亮不知礼数吗,这肯定不会的.诸葛亮是个高级知识分子,他这样做,只有一种可能.就是他在装.他在抬自己的身价.

果然,刘备在对辛辛苦苦才请到的诸葛亮言听计从,诸葛亮也发挥出了自己的才干.但是诸葛亮对刘备真的很忠心吗,我看不见得.

这个理由就是他先在赤壁之战想杀关羽,诸葛亮知道关羽义气深重,所以把关羽放华容道上,让关羽看见曹操兵败后最难看的时候,让关羽去抓曹操..曹操于关羽有恩,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关羽在这种情况下,有很大的可能放曹操.事后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所以诸葛亮让关羽定了军令状去,看起来是关羽放了曹操,犯了军令状.但其实在知道部将的性格上来安排这事,就显得有阴谋了,关羽放了曹操,犯了军法,虽说最后没杀了关羽,但是也杀了关羽的锐气.诸葛亮在蜀国中无形中就升上了第二号的位置.这就是诸葛亮的谋略.

反过来想一下,把关羽放最先去杀曹操,让关羽和曹操在刚败时对战,关羽就可能全力追杀曹操.这个可能性有的吧.

在对待魏延这事上也要对诸葛亮的为人处事的一个大得打一个大问号.魏延这个人不仅本事好,在处理事情上也是有理想,有原则的.但诸葛亮居然说魏延有反骨,就要杀魏延.这个理由和秦桧杀岳飞的莫须有这个理由有一拼.

在刘备为了关羽出兵东吴时.诸葛亮说是帮刘禅守成都.成都由其他人就守不了了吗,这个理由很迁强,说来还是诸葛亮不肯助刘备攻东吴,因为诸葛亮提出了三分天下,联合东吴攻魏的策略.刘备为了报关羽的仇去攻东吴,就是和自己的天下策略作对,所以诸葛亮一直劝刘备不要去攻东吴,最后刘备让诸葛亮守成都,自己去攻东吴了.

在兵败白帝城后,刘备知道自己要死了,就召诸葛亮来白帝城,就有了那句名言,吾子能辅则辅,如其不才,你就自为成都之主,

这句千古传为佳话的故事,仔细推敲起来有点不对劲,刘禅和诸葛亮的本事,不用比也看得出来,但刘禅不可辅,刘备还有两个儿子,为什么不让诸葛亮选一个出来辅呢.而叫诸葛亮自己当王,还是不可辅时就自立为成都之主.直接了当的叫诸葛亮当王不就得了.以刘备的识人,知子莫如父来看,用不着以后来判断,这会就可以明了的事.为什么刘备会这么说.这就叫人得想一下了.

其实刘备这会应该明白了,诸葛亮不助自己去攻东吴,这已经是和自己离心离德了.现在自己一死,制衡得了诸葛亮的人物已经没有了,自己的儿子根本制衡不了诸葛亮.这在古代,几乎就是自己的后代被杀,朝代根换的苗头了.所以才说出来这么一句话,当辅则辅,其意就是你想当王你就当吧,放我儿子一马,让政变不流血.

有了这些铺垫以后,就不难理解诸葛亮为什么要六出祁山了,一次一次都无功而返,根本撼不动魏国根本却一次一次去出兵.因为诸葛亮要大权总揽,兵权不能放.而且诸葛亮的儿子和孙子又习武,成了武将.刘禅虽然平庸,但也知道伐魏根本没戏,屡次劝诸葛亮不要伐魏,但诸葛亮以刘备托孤为名,力排众议,一直出兵.造成国力空虚,人才溃乏,以至于诸葛亮死后,蜀中无大将,瘳化做先锋.

各位要问诸葛亮想为什么不立马废刘禅当王呢,其实很好解释,曹操和司马也没有这样做,这就是当时的社会.但是,诸葛亮有没有想象曹操和司马那样当王.这个怀疑是排除不了的吧.

回复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43#
发表于 2012-06-16 12:20:00 | 只看该作者
QUOTE:
以下是引用张菲在2012-6-16 2:14:00的发言:
QUOTE:
以下是引用ppk30714在2012-6-15 22:50:00的发言:
QUOTE:
以下是引用张菲在2012-6-15 21:51:00的发言:

楼主还贼心不死,非要诋毁诸葛亮是个不忠之人,诸葛家族与你有仇?

诸葛亮绝非谋反之人,他忠心与否历史已经盖棺定论,楼主所提出的论据没一个经得起推敲,只不过网络上恶搞名人的论调而已,楼主居然引为证据,可见其无知

这个是天涯上最近流行的说法,你有种你去天涯上反论一下,看骂不死你.

流行一定是对的吗?貌似感冒也有流行,再怎么流行也是别人的东西,终究不是你自己的见解,多动脑筋多看书吧

诸葛亮报先主知遇之恩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亦用其一生的行动去证明了。

连刘禅都知道北伐不可能有结果,作为诸葛亮又何尝不知以蜀汉一州之地如何能抗衡曹魏九州之地?但不进攻又能如何?蜀汉竖起的旗帜是光复汉室,如果偏安一偶无所作为,人心很快会涣散,到时蜀汉就没存在的必要,那时不用曹魏进来国家自然都瓦解

蜀汉其实是败在关2爷和刘备手上,当初隆中对规划是“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然而关羽“刚而自矜”没有贯彻“结好孙权”的外交政策,而导致败走麦城,失掉战略要地荆州,继而刘备为了报仇不顾国家利益一意孤行伐吴,最终夷陵之败蜀汉元气大伤,至此“光复汉室”只能成为海市蜃楼,遥不可及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42#
发表于 2012-06-16 11:54:00 | 只看该作者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个都有人质疑,天下的事情要黑白不分看来很正常了~

出师表写的不错,可做人就不是那么回事了!

[em13][em13][em13][em13][em13][em13]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41#
发表于 2012-06-16 02:14:00 | 只看该作者
QUOTE:
以下是引用ppk30714在2012-6-15 22:50:00的发言:
QUOTE:
以下是引用张菲在2012-6-15 21:51:00的发言:

楼主还贼心不死,非要诋毁诸葛亮是个不忠之人,诸葛家族与你有仇?

诸葛亮绝非谋反之人,他忠心与否历史已经盖棺定论,楼主所提出的论据没一个经得起推敲,只不过网络上恶搞名人的论调而已,楼主居然引为证据,可见其无知

这个是天涯上最近流行的说法,你有种你去天涯上反论一下,看骂不死你.

流行一定是对的吗?貌似感冒也有流行,再怎么流行也是别人的东西,终究不是你自己的见解,多动脑筋多看书吧

诸葛亮报先主知遇之恩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亦用其一生的行动去证明了。

连刘禅都知道北伐不可能有结果,作为诸葛亮又何尝不知以蜀汉一州之地如何能抗衡曹魏九州之地?但不进攻又能如何?蜀汉竖起的旗帜是光复汉室,如果偏安一偶无所作为,人心很快会涣散,到时蜀汉就没存在的必要,那时不用曹魏进来国家自然都瓦解

蜀汉其实是败在关2爷和刘备手上,当初隆中对规划是“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然而关羽“刚而自矜”没有贯彻“结好孙权”的外交政策,而导致败走麦城,失掉战略要地荆州,继而刘备为了报仇不顾国家利益一意孤行伐吴,最终夷陵之败蜀汉元气大伤,至此“光复汉室”只能成为海市蜃楼,遥不可及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40#
 楼主| 发表于 2012-06-15 22:50:00 | 只看该作者
QUOTE:
以下是引用张菲在2012-6-15 21:51:00的发言:

楼主还贼心不死,非要诋毁诸葛亮是个不忠之人,诸葛家族与你有仇?

诸葛亮绝非谋反之人,他忠心与否历史已经盖棺定论,楼主所提出的论据没一个经得起推敲,只不过网络上恶搞名人的论调而已,楼主居然引为证据,可见其无知

这个是天涯上最近流行的说法,你有种你去天涯上反论一下,看骂不死你.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39#
发表于 2012-06-15 21:51:00 | 只看该作者

楼主还贼心不死,非要诋毁诸葛亮是个不忠之人,诸葛家族与你有仇?

诸葛亮绝非谋反之人,他忠心与否历史已经盖棺定论,楼主所提出的论据没一个经得起推敲,只不过网络上恶搞名人的论调而已,楼主居然引为证据,可见其无知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38#
发表于 2012-06-15 19:47:00 | 只看该作者

在这完全把控了朝政和刘禅之后,诸葛亮以居高临下的口气写了出师表,要去伐魏了.其实刘禅在这方面还是看得比较清楚,认为没有胜算,不如就把蜀国治理好就行了.但诸葛亮就不,非要伐魏,最后死在五丈原.吴国的使者出使蜀国回来后说,蜀国人面有菜色,可想当时蜀国人民生活水平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37#
 楼主| 发表于 2012-06-15 18:03:00 | 只看该作者
不能沉,这个贴子不能沉[em01][em01][em01]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36#
发表于 2012-06-14 06:30:00 | 只看该作者
[em01][em01][em01]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35#
发表于 2012-06-14 06:29:00 | 只看该作者
QUOTE:
以下是引用LewNo1在2012-6-6 9:56:00的发言:
QUOTE:
以下是引用都安侯在2012-6-6 9:15:00的发言:

看了一点,就想质疑了......

评论历史人物请不要拿小说说事。

武侯五出祁山,这是其一;没有华容道捉放曹的事,这是罗贯中杜撰的。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楼主本身说的就是三国演义,所以不考虑历史,历史就像三楼说的。

至于楼主说的明显是现在的非主流作怪哈,三国演义本身就是要体现诸葛亮的忠,桃园的义,如果楼主要反驳也只是质疑罗贯中的写作水平哈,

不过如果楼主是想用三国演义来说历史的诸葛亮,那还真的是犯了论证错误哈。

[em57][em57][em57]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分享按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