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郭老师在事业上努努力,也能成为于单这样的人.
第一次接触于单是在锵锵三人行上,不知道为什么,并没有什么感觉,后来我想,是因为对庄子自己有自己的把握,便可以成为评价别人的权利,这也成了文人之间的勾心斗角的初始.
但是总是要认真听一听于单究竟是什么样的人,成功总是有理由的,下面还是先讲优点:
于单的文学功底是一定要佩服的,更准确说是一定要认可的.毕竟从小就开始背四书五经,这种根基是叫我望尘莫及的.不管讲境界也好,讲感受也好,没有如此的底蕴,就是风流倜傥也是无根的.
有了根基再就是一种生活态度.我有80%的肯定她是"俗家弟子".让她讲论语也好,讲庄子也好,背后应该是佛学的根基.至少她讲了些佛教小故事和基督教讲先秦哲学的感觉很类似.所以她其实很大气,也很稳重,有一种感染力,才使得这么多人喜欢她.要不是我入道早,也一定会崇拜死她.但现在--我还可以挑出他一大堆毛病呢,可惜我在锵锵论坛上含沙射影讲了两句,能看懂的应该不多.
每次只有在讲先秦哲学的时候,才能找到认同.说实话,见的人也不少了,性格能力看的也算多了,慢慢的知道自己如何定位在这个世界.于单讲庄子的几重境界,虽然我没记下来多少,但处世的心态一拍即合.什么是"无古今"啊?,对历史的认知,到了一个程度便古为今用,就不会因为一点的环境的动荡而迷失自我.什么是"无生无死"啊?,对生命的认识到了一个程度,便知道生命的价值,怎样出世的视角看世界,又能身在其中而游走自由;等等,这些不是理论,这些不是观点,这些不是教育出来的,而是活出来的.其实这样的人有,但很少,就是在教会里除了郭老师能做到之外,我还真没见到第二个.
所以一定要认同吗?不需要,因为对生命的理解是因人而异的,而这个社会的标准越来越物化,自然标准就越来越低.最后就是"钱"了,还好现在的经济可以让我更喜欢生命的精神境界.很难说如果拮据了会怎么样呢?也许看到更多的无奈,自己也便无奈了.而天生乐观不建立在文化认同的根基上,那么我会迷失到哪里呢?如果说没有上帝的带领,我还真不知道现在如何.
于单毕竟是教授,她讲的故事也好,总结的条目也好,是有做学问的思路的,这样我倒是想把他的思路拿过来,用自己的语言和观点来他一通,就好象当武功有了一套套路的时候,它的破招也出来了,如果我把她的书买下来,我就写一些,至少在听她讲的时候脑子里就已经在想了.
佛教也好,先秦哲学也好,是人本文化,人本文化永远有一个解不开的弱点,就是当进行"教育"的时候,那个出发动因的本体永远是模糊的,要么不提,提也只能回到自然,在空间和时间的范围内带到一个融合.这里说的东西其实很难看明白,但这的确是这些理论教学的一个技巧.人本是无法超越四维世界,特别是在伦理上.这里说的四维世界就是空间与时间.至于怎么用,那还是先去阐禅,到了无空间无时间,无物质无精神,再返回到现实之后处处须伲山,处处大千世界才能明白吧.所以,第一推手永远不会被提出来的.--这是她讲"逍遥游的游字想到的"
于单公开讲先秦文化,而且是用通俗的语言讲的,是一个好事情.这个工作基督教20年前就有人做的.其实佛教也很早做了,先秦的理论之是一个引导,引导到更深的真理之中.于单不会讲西方哲学的东西,所以大多数是心理学,管理学的例子,舍本逐末也好,我想她再怎么"知其先后",这个"先后"她还是没有看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