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貂蝉”名字不见于史料,第一次出现是在元人《三国志平话》里。
1、貂蝉究竟是什么人?
历史上是否有貂蝉其人存在,尽管不能完全确定,但人们还是希望中国古代确有美人貂蝉存在。那么,貂蝉究竟是什么人?人们作了种种推测:
一说是王允的歌伎。
此说因《三国演义》影响,流传最广,影响最大,民间传说多为此说。王允是汉献帝时的司徒(相当于丞相),因不满董卓乱政。祸国殃民,欲剪除董卓。董卓好色,王允就定下美人计,一时找不到行计之人故而闷闷不乐。貂蝉自幼被王允收养,教以歌舞。如亲女对待。貂蝉很美,曾于花前月下为王允祈祷拜月,时有彩云遮月,王允说:“貂蝉美色使月亮也躲到云后面去了。”貂蝉感王允之恩,见王允有心事,愿为之效劳。王允就让貂蝉按“连环计”的策划,以美色挑起董卓、吕布矛盾,使他们“父子”反目,自相残杀。
一说为董卓的婢女。
此说见于《后汉书》、《三国志》。《三国志.吕布传》有:(董)卓常使(吕)布守中阁,布与卓侍婢私通,恐事发觉,心自不安。《后汉书》所记与此大同小异。遗憾的是正史既没有介绍私通前后情况,也没有讲明董卓“侍婢”姓甚名谁?元人《三国志平话》据此就认为这个“侍婢”就是貂蝉。
一说是吕布之妻。
吕布之妻不见于正史。但《三国志.吕布传》引《英雄记》有:(吕)布见(刘)备甚敬之,请备于帐中坐妇床上,令妇向拜,酌酒饮食。196年吕布部将郝萌造反时,吕布就带着这个“妇’,跑到高顺营。198年,吕布准备亲自将骑去断曹军粮道。被“布妻”劝阻。
《英雄记》中提及的这位妇人是吕布之妻是没问题的,然而《英雄记》所记是否可信?这位妇人是否就是貂蝉?不清楚。不过宋、元人多相信这位妇人——吕布之妻就是貂蝉。元杂剧《连环计》还说吕布之妻姓任,小字红昌,曾入宫掌管貂蝉冠,因而又名貂蝉;有的又说吕布之妻姓任,小字貂蝉。
一说是吕布部将秦宜禄之妻。
《三国志.关羽传》引《蜀记》:曹公与刘备围(吕)布于下邳,云长启公:“布使秦宜禄求救,乞娶其妻。”公许之。临破,又屡启于公,公疑其有色,先遣迎看,因自留之。云长心不自安。
看来,秦宜禄之妻确实颇有姿色,以致关羽欲娶为妻,曹操见而“自留之”。若此事可信,那么又怎么证明秦妻就是貂蝉呢?宋元“说三分”的民间艺人不管这些,他们相信秦妻就是貂蝉。因为关羽被人夺爱,火冒三丈,所以据此创作了《关羽月下斩貂蝉》剧目。
以上四说,均非出自正史,或是小说家言,或引野史杂说,或推理、猜测大于史实,似乎都很难成立。
2、貂蝉巧施“连环计”于史有据吗?
人们对美人貂蝉的兴趣,是与连环计的故事联系在一起的。《三国演义》所写不足为据说。
首先,王允、吕布共谋诛董卓,史有其事。据《三国志.吕布传》记载:(董)卓性刚而偏,忿不思难,尝小失意,拔手戟掷(吕)布。......由是(吕布)阴怨卓......先是。司徒王允以布州里壮健,厚接纳之。后布诣允,陈卓几见杀状。时允与仆射士孙瑞密谋诛卓,是以告布,使为内应......布遂许之,手刃刺卓。
其次,所谓貂蝉巧施连环计纯属子虚乌有。看《三国志.吕布传》,吕布确曾与董卓“侍婢”私通,且事后“恐事发觉,心不自安”。但此事董卓根本蒙在鼓里,“父子”间因此矛盾以致反目仇杀的可能很小,况且董卓“侍婢”叫什么名字?没有说。
由此可见,所谓貂蝉巧施连环计的故事,最多不过是罗贯中对史书中王允、吕布诛杀董卓和吕布曾与董卓侍婢私通的大胆想象和发挥而已。其实元代的杂剧《连环计》和《三国志平话》已出现了“连环计”的故事和情节,不过没有《三国演义》的精彩。
3、貂蝉下落如何?
关于貂蝉下落,罗贯中《三国演义》没有交代。明嘉靖刻本《三国志通俗演义》说,曹操杀了吕布后,将吕布妻小并貂蝉载回了许都。毛宗岗评本《三国演义》把这段文字中的“貂蝉”二字去掉,只说曹操将吕布“妻女”载回许都。全书此后不再出现“貂蝉”。
以上算是貂蝉——这位绝代佳人没有下落的下落了。令人遗憾的是,史料中并没有曹操送貂蝉回许都的记载。那么,貂蝉下落究竟如何呢?
清人梁章钜《归田琐记》云:‘貂蝉事。隐据吕布传”。假如貂蝉就是与吕布私通并被发现的董卓侍婢,那么她的下落肯定是不会有好结果的。因为董卓既然能对吕布掷戟,必然也会对侍婢飞刀。既如此,貂蝉姓名还能保全吗?当然,这只是一种推测。
若以貂蝉是吕布之妻推之,她过的更是一种危险的军营生活,吕布死了,貂蝉最后也必是香消玉殒。
如果貂蝉是秦宜禄之妻,因她引发了草草和关羽的矛盾,关羽火冒三丈,一刀把她杀了,也是完全有可能的。
推测终归是推测,貂蝉下落如何?恐怕是千古之谜了。不过可以肯定,就是如果历史上确有貂蝉其人,她的下落必应进入“自古红颜多薄命”的下场,难以善终......?
4、关羽为什么杀貂蝉?
在〈三国演义〉和一些文学作品中,关羽是素来不近女色的“正人君子 ”:夜护二嫂,秉烛达旦;曹操赏赐美女,不受,后原封退还。.......就连令董卓、吕布神魂颠倒、“父子反目”自相残杀的绝代佳人貂蝉,也迷不住关羽。清代戏剧舞台上,曾流行过一出戏叫〈斩貂〉,又叫〈关公月下斩貂蝉〉。故事是:刘、关、张水淹下邳后,擒吕布、虏貂蝉,把她送给关羽“铺床叠被”。关羽夜读〈春秋〉,看到书里尽是妖女婵娟害人误国,想到“权臣篡位,即 董卓父子;妖女丧夫,即 貂蝉也’。于是将貂蝉妖女斩杀。
此事是否凭空捏造呢?非也!〈斩貂〉的产生,总是有些原因的。据《三国志.关羽传》引《蜀记》说,关羽和曹操一起围攻吕布于下邳时,就向曹操要求想得到吕布手下秦宜禄的老婆。城破,曹操见此女人很美就变卦了,据为己有。关羽大为扫兴,很不自安。此事在《魏氏春秋》也有记载,并明确秦妻姓杜。
关羽的行为在封建社会本来是司空见惯的,但被人们奉若神明的关羽,有这样一件风流事,总是不体面,有伤风雅。《斩貂》戏就是出于维护关羽尊严而创作出来的。戏文不好直接写这件事,于是“杜氏” 换成了‘貂蝉”;要求占有杜氏变成了“斩貂蝉”,这个“貂蝉”不是曹操所送,而是张飞虏获......更可笑的是,后人为了给“关圣大帝”头上戴光环,脸上涂油彩,公然还编造了《关公月下送貂蝉》剧目,“斩”变成了“送”,“义贯千古”的关羽,令人更加可敬了。
一位被人利用的绝代美女——弱女子,居然因此与大名鼎鼎的的“关圣大帝”联系在一起,貂蝉女若地下有知,真应倍感欣慰、幸运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