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策论坛

       找回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026|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三国演义误人之处(上)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7-10-14 22:15: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三国演义小时侯喜欢非常,长大以后觉得他误人不浅。
  先说几个大家评论评论:
  一、陶谦
  提到陶谦,受演义影响,人们基本都会认为他是个“好老头”,但历史上的陶谦,却与演义中形象完全相反。是个不折不扣的政治流氓。
  1流氓创业
  陶谦丹扬人,出身小吏家庭,年少丧父,以游荡不羁闻名县内。(早期经历与公孙瓒类似,下文谈影响) “故苍梧太守同县甘公出遇之涂,见其容貌,异而呼之,住车与语,甚悦,因许妻以女。甘公夫人闻之,怒曰:“妾闻陶家儿敖戏无度,如何以女许之?”公曰: “彼有奇表,长必大成。”遂妻之。”做了人家女婿才阔了起来,得以出仕,当时年仅十四。在做小吏时,陶谦就以顶撞上官闻名。 “谦性刚直,有大节,少察孝廉,拜尚书郎,除舒令。郡守张盘,同郡先辈,与谦父友,意殊亲之,而谦耻为之屈。”就是这么一个不敬长上的人,却被赞为有“大节”问闲实在不明白。陶谦的个性也许是他借以立名的手段,总之他成功了,西羌叛乱,名将皇甫嵩征其为扬武校尉从军,平叛成功,陶谦也正式走上仕途,成为朝官。
  
  2割据徐州
  
  后来边章韩遂为乱,“司空张温衔命征讨;又请谦为参军事,接遇甚厚,而谦轻其行事,心怀不服”问闲认为这里面大有文章 众所周知 当时后汉已然倾颓,乱世苗头渐显,陶谦也开始不服从朝廷权威,准备自立门户。董卓这个时期也在张温手下征讨韩遂,他也对张温阳奉阴违。问闲推测,此二人可能在此时就结有秘密同盟。原因:1董卓劫天子 倾覆宗庙 为天下公敌时 陶谦早已稳坐徐州 然而毫无起兵之意 隔岸观火。2“天子都长安,四方断绝,谦遣使闲行致贡献,迁安东将军、徐州牧,封溧阳侯。”(三国志)“时,董卓虽诛,而李傕郭汜作乱关中。是时,四方断绝,谦每遣使间行,奉贡西京。诏迁为徐州牧,加安东将军,封溧阳侯”(后汉书)不管二者哪个为事实 可以肯定的是 陶谦一直与董卓集团保持着密切的合作关系并从而得到了后汉政府的合法任命(这一点和张燕相似,想来是贼人相惜吧)因为征讨韩遂后不久 陶谦即前往徐州 董卓出屯扶风 二者再没有接触机会 因而忘了推测 二人的同盟应该只能形成于征讨韩遂时。(二位老贼臭味相投 相约平分天下)
  
  徐州黄巾起,以谦为徐州刺史,击黄巾,大破走之,境内晏然。借着农民起义的鲜血,又一位乱世群雄诞生了。
  
  3以阴谋求存乱世
  
  陶谦军事才能欠缺,因而只能靠阴谋弥补。比如“下邳阙宣自称“天子”,谦始与合从,后遂杀之而并其众。”他就是靠这种典型的小人行径排除异己。并且靠与董卓的同盟取得了合法地位,而当时曹袁等群雄还没有合法地位 有的甚至是通缉犯,因而对攻打陶谦有所顾忌 陶谦就这样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徐州也赢得了短暂和平 “是时,徐方百姓殷盛,谷实甚丰,流民多归之”多少也起了一定积极作用。同时陶谦加入公孙瓒、张燕集团与袁曹集团抗衡。
  
  陶谦能长期称霸一方,并图谋天下,靠的是手中一支精锐的军事力量——丹杨兵。(记得曾经在以前的论坛上发过丹杨兵的帖子……丢了……)三国中除了北方骑兵,战斗力最强的就是丹杨兵,孙策下江南,袁术据淮南,曹操起家,都是靠它。陶谦丹杨人,以丹杨出身的曹豹,许耽两中郎将为统帅的丹杨兵是徐州武装的中坚力量,也算是天下精锐。
  
  至于曹操父亲被陶谦兵所杀 历来认为是偶然 可问闲有不同看法 认为这是一场精心策划的谋杀 曹操何人 如此乱世能不派兵卫父?又岂能为乱兵所杀?想必是陶谦诱而杀之 因而孟德狂怒 殃及徐州百姓,否则断不至此。至于动机……陶谦和董卓集团是同盟嘛!
  
  后来就是著名的徐州之战
  
  曹兵进犯 陶谦虽有同盟者公孙瓒手下田楷领兵来助 仍然大败 陶谦悟出了一个道理:“一只狮子带的一百只羊远胜于一只羊带的一百只狮子。”自己手下的这两个猪头实在是衰。于是 他策划了自己一生中最失败的阴谋——招揽刘备。刘备当时不过青州一平原相,手下幽州杂胡骑兵千余,又掠得饥民数千。(问闲怎么想怎么觉得象是一黑社会组织)军事力量十分薄弱,但刘备本人是“亲当矢石”的悍将。手下又有关羽张飞两位“万人敌”自然成为最好的招揽对象。陶谦当即以丹杨兵四千补刘备,刘备也当即投靠陶谦,从此不再理会恩人公孙瓒,完成了光辉背叛史的第一章。
  
  当然二者只是相互利用的关系 陶谦不敢让刘备放手领兵 总是让曹豹作监军同行,刘备被搞得无法放手用兵,大败于曹操。
  
  “谦兵败走,死者万数,泗水为之不流。谦退守郯。太祖以粮少引军还。兴平元年,复东征,略定琅邪、东海诸县。谦恐,欲走归丹杨。会张邈叛迎吕布,太祖还击布。”
  
  天下精锐的丹杨兵与两位“万人敌”结合居然被当时羽翼未丰的曹操如此大败,自然是指挥不一的缘故。问闲认为难怪张飞看曹豹那么不爽。
  
  正巧吕布偷袭 陶谦得免一劫 不久病逝 老贼享年六十三岁
  
  4生前身后
  
  陶谦不属于豪强地主 其出身与公孙瓒类似 因而也与董卓等人臭味相投。他统治徐州,完全是靠自己家乡的武装力量,是标准的军阀。因而得不到当地豪强糜氏,陈氏,赵氏的支持。因而死后政治遗嘱被篡改,刘备写下了光荣的反噬史的第一章。
  
  昭烈帝为了显示自己继承的合法性,并未对陶谦遗族下手。陶谦二子因此终生未仕 平安度过一生 在乱世里也许是一种幸福吧
  二、周瑜 三国演义居然这样写一名千古良将。
  《三国演义》把周瑜描绘成心胸狭窄、妒贤忌能的典型,当他一发现诸葛亮的才智超过自己,便想方设法谋害,必欲除掉孔明而后快,结果他的计谋被诸葛亮一一识破,自己反中了诸葛亮的谋算,一而再、再而三地被气得吐血身亡,临到绝命之时仍发出“既生瑜,何生亮”的仰天长叹。小说对瑜、亮二人在赤壁之战前后一连串的斗智、斗法写得丝丝入扣,极为生动,从人物塑造的角度讲是相当成功的,但从历史的真实性讲,则全属子虚乌有,纯粹是小说家的文艺创造。
    
  历史上的周瑜,当然不是被诸葛亮气死的,也根本不存在“三气周瑜”的任何蛛丝马迹。若从周瑜与孔明在当时所处的历史背景以及他们俩在赤壁之战前后的政治地位、历史作用看,真正的赢家倒是周瑜而不是孔明。才华横溢、精明老到的周瑜,实际上远远盖过了初出茅芦的孔明。
  周瑜助孙吴创业江东之时
  孔明尚在流寓、隐居之中
    
  《三国志·吴书·周瑜传》载,周瑜字公瑾,庐江郡舒县(今安徽舒城)人。他长得高大健壮,容貌俊秀,一表人才。他出生于公元175年,比诸葛亮要年长六岁,他步入政治生涯的时间也比诸葛亮早得多。诸葛亮26岁才出山,周瑜20岁刚出头就踏入戎马行列了。
    
  汉献帝兴平二年(公元195年),孙策借故脱离表术归取江东之时,周瑜即由丹杨(今安徽宣城)其叔父处率兵迎策,帮助孙策渡江东下,击败当时的杨州刺史刘繇,为孙策平定江东起了重要作用。当时周瑜年方21岁。周瑜跟孙策同年,早先孙策父亲孙坚起兵讨董卓迁家至舒县时,周瑜曾空出自家的一所大宅院让给孙策居住,两人交情十分深厚。所以当孙策归取江东时周瑜前往相助,孙策对此非常高兴,对周瑜说能得到你的帮助,事业一定能成功了。
    
  孙策击败刘繇后已有数万人马,认为平定吴郡、会稽郡已不成问题,让周瑜回去与叔父共同镇守丹杨,不久袁术派他的堂弟来代替周瑜叔父做丹杨太守,周瑜便和他叔父来到了寿春(今安徽寿县)。寿春是当时盘踞江淮的大军阀袁术的老巢,袁术看中了周瑜,想要任命周瑜为部将。周瑜认为袁术不会有什么大的作为,借故离开寿春,于建安三年(公元198年)回到吴郡孙策身边。孙策亲自前去迎接,并授予他建威中郎将的官职。当时孙策本身也只是个将军身份,这个中郎将是孙策私自署置的,其地位次于将军。当时周瑜为24岁。
    
  年纪轻轻的周瑜,一到东吴便被封为中郎将,吴郡的人都称呼他为周郎。孙策因为周瑜是庐江郡人,在那里很有威望,于是派他到庐江郡驻守长江下游的重要渡口牛渚(位于今安徽当涂县北,又名采石),后又兼任春谷(今安徽繁昌县西南)县长。不久,孙策想夺取荆州,任命周瑜为中护军(与中领军同为重要军事长官),兼江夏太守(实际上此时的江夏郡为刘表所有,孙策任命周瑜此职意在进讨江夏取荆州)。周瑜随孙策取荆州攻克皖县(今安徽潜山县),得到汉末大臣桥公(桥玄,官至太尉)两个女儿。桥公二女皆天姿国色,有倾城之貌。孙策自己娶了大桥,周瑜娶了小桥。接着又攻下寻阳(今湖北黄梅县西南),并进讨江夏郡,但未能得手。在回兵之时向南平定了豫章(今江西南昌)、庐陵(孙策从豫章郡中分出,治所在今江西吉安西南)两郡,周瑜留下来镇守庐陵郡的巴丘(今吉安市北的峡江县)。
    
  从汉献帝兴平二年(195年)到建安五年(200年)孙策被刺身亡之前,周瑜在汉末军阀割据混战之初即崭露头角,成为帮助孙策奠定江东基业的第一功臣。孙策其时已据有丹阳、吴、会稽、庐江、豫章、庐陵六郡,其中只有征取吴郡、会稽郡时周瑜未参与,但也有他的功劳,因为若不是他协助孙策渡江,打败扬州刺史刘繇,吴郡、会稽就不可能为孙策所得。
    
  当周瑜名震江东成为孙氏政权开国元勋之时,诸葛亮还远远没有出道。孔明14岁那年(公元194年),离家随其叔父去豫章任太守,逢变故又随叔父到荆州投靠刘表。17岁时(公元197年)叔父病故,孔明转到襄阳以西20里的隆中(当时隆中属荆州南阳郡)定居,开始过起长达十年的隐居生涯。所以当周瑜协助孙策开创江东(长江以南苏、浙、皖一带)基业之时,诸葛亮正在流寓和躬耕吟读之中。此时的瑜、亮自然无法相比,也不好去比。瑜、亮的真正相比要从公元207年冬诸葛亮出山之后才能谈起。
  赤壁之战唱主角的是周瑜
  孔明只是参与战事的配角
    
  汉献帝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孙策遇刺后不治身亡,孙权承父兄之业继为江东之主。周瑜由巴丘率兵赴吴奔丧,遂留吴(今江苏苏州),以中护军的身份与长史张昭一同执掌军政大事。其时,孙权才19岁,周瑜尽心辅佐,为树立孙权威望和巩固六郡作出了很大贡献,并击败了刘表江夏太守黄祖对柴桑(今江西九江)的进攻。建安十三年(208年)春,孙权再次讨伐黄祖,周瑜为前部大督(先队部队的统帅),率诸将取得了击刺黄祖的重大胜利。征讨黄祖后,周瑜受命镇守鄱阳(今江西波阳县,鄱阳湖东侧)。
    
  其年农历七月,曹操南取荆州,曹、刘、孙三方围绕荆州归属展开全面争夺,随后进行了历史上著名的赤壁之战。在赤壁之战过程中,诸葛亮方与周瑜各展才能,但唱主角的是周瑜,孔明只是个配角,所起作用无法跟周瑜相比。
    
  在促成孙、刘结成联盟共同抵抗曹操方面,诸葛亮无疑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这只是属于赤壁之战前的外交斡旋,而且就是在外交斡旋上,东吴鲁肃所起的作用比孔明要更大一些。是鲁肃促成了刘备东下联吴抗曹之后,才有孔明智激孙权联刘抗曹之事。诸葛亮在曹操大军东下的紧要关头,赴吴劝说尚在犹豫之中的孙权联刘抗曹,首次实地展示了他的智慧才能,这是历史所充分肯定的。但此时的诸葛亮毕竟刚出山,年纪又轻,名声不大,加之当时刘备方面力量薄弱,需要依靠东吴的帮助,孙、刘联合抗曹的主导方面是东吴,刘备集团处于从属地位,孔明所能起的作用是有限的。而周瑜则不然,从决策到军事行动都是举足轻重的关键人物。
  当时,曹操取得荆州后由江陵沿江东下,水陆并进,声势浩大。曹操致信孙权,扬言“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这是玩的外交辞令,意思是劝孙权早早归顺。孙权得书让郡臣传阅,东吴群臣莫不震惊失色,张昭等都主张迎降,独鲁肃悄悄跟孙权说,主张迎降的都是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不该听从,建议孙权迅即召回周瑜。周瑜从鄱阳归还后,严辞驳斥投降派,力主抗曹,并向孙权分析曹军实际兵力和弊端,促使孙权最后作出了联刘抗曹的决定。这就是说,在促成孙、刘联合抗曹方面,鲁肃、诸葛亮、周瑜都发挥了各自的作用,而促使孙权下决心抗曹起关键作用的是周瑜。也只有周瑜出来鲜明表态,才压得住以张昭为首的投降派。周瑜在关键时刻表现出他的政治头脑非一般人所比。
    
  在军事行动方面,周瑜既是吴军都督,又是联军统帅,是赤壁之战的指挥者,而诸葛亮只是参与者。孙刘联军所以能取胜,固然有多种原因,功劳不是哪一个人能独享的,但作为主帅的周瑜,无疑是赤壁破曹的第一功臣。要说第二功臣,应是黄盖。因为诈降、火攻是他提出的,并在周瑜指挥下,由他具体实施的。诸葛亮在这次战役中到底发挥了哪些作用,史无所载。诸葛亮本传只是记述他与吴军一起出发,到刘备处后与东吴方面“并力拒曹公”。《演义》里,孔明在赤壁之战中非常活跃,神计妙算莫出其右,又是用奇谋草船借箭(其实是孙权后来在合肥与曹军对抗时所为),又是七星坛祭天借东风,连用火攻也有了他的份,好象成了破曹的关键人物,只是所有这些描述仅是文学创造而已。
回复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07-10-16 13:42:00 | 只看该作者
[em10][em10]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分享按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