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策论坛

       找回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50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高官怎可有人格,何况人格还独立?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03-18 03:27: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政府高官可以谈财经,可以谈农业,可以谈科技,可以谈商贸,可以谈外交,可以谈交通,可以谈房地产,可以谈GDP,可以谈京剧,可以谈诗歌,甚至于政治体治改革,也未尝不可以挂在嘴边,为自己赚得几分英明形象。然而偏偏不守正题,思想出轨要跑来谈谈人格独立,就不免让人哑然失笑。众所周知,中国思想界有这样一句话:独立之人格,自由之思想,语出陈寅恪纪念王国维的碑文。王国维者,晚清民国之学术巨子,国学大师,梁启超赞他为“不独为中国所有而为全世界之所有之学人”,鲁迅虽揶揄他“老实得像火腿”,但也承认“要谈国学,他才可以算一个研究国学的人物。”然而如此绝代人物,面对时代动荡,却不愿苟且偷生,随世浮沉,留下“经此世变,义无再辱”的遗嘱而毅然跳湖,贞高绝俗,徇国忘家,让人高山仰止,心悦诚服;再有陈寅恪本人,在1949年后,面对红朝专政,思想整肃的恐怖局面,为捍卫学术尊严,不畏强权,在《对科学院的答复》中,直率阐述了自己对于学术研究“独立,自由”的看法,希望能“得到毛公、刘公一纸证明书”允许“中古研究所不宗奉马列,不学习政治……”,碧血丹心,高风峻节,也让人肃然起敬,所以有如此学问,如此人品,以上两者,才真正担得起独立之人格,自由之思想之评语。

  然而体制内官员何以敢自称?真真是莫名其妙。所谓独立,必不随波逐流,必不人云亦云,必不因循声附会,必不承颜候色,面对困难,面对抉择,必须有主见,有态度,有勇气,有行动,才可担当得起这独立二字。但中国的官场,众所皆知,是一个带辐射的磁场,一脚跨进去,文山会海、请示汇报,先要学到“多做多错,不做不错”的龟缩潜规则,左瞟右看,枪打出头鸟,很快就学会要跟周围的人一个样,如此奴才表现、太监心态怎可称得上是独立?真是让人好笑!更何况中国式宫廷政治的思维,“老板”带头做了一件事,下面的人有一种“与领导保持一致”的恐惧和冲动。他生怕如果自己不学步,会有别的人打小报告。中国社会的政治,都有一种“心理恐怖平衡”,他怕如果自己不表态,领导会对自己的忠诚起疑,所以中国的官场,向来强调的是识相,知时务,话头醒性,会察言观色,以躲得明枪暗箭,圈套陷阱,如此久经沙场,不要说独立二字没有,连自己的面目恐怕都日渐模糊,成为集体中的一个标点符号。

  再说中国当下的体制,讲究的是党性二字,所谓党性,就是服从大局,听命上级,接受调谴,不问是非,严格说来,根本就与人性对立,如何能一边尽心尽力当奴才,一边又高谈阔论人格独立?稍用脑子来想一想,就知是荒谬之事,试看平时拿腔捏调的词语:坚绝贯彻,自觉维护,热烈拥戴,完全服从,团结在某某周围,高度保持一致,深刻学习领会、认真贯彻执行等,简直是与独立二字南辕北辙,风马牛不相及也。所以古人说得好,鱼与熊掌不可兼得也,要党性就无人性,要人性就远党性,两者之间必选一,不可能又当婊子又立牌坊。而且中国政坛,彼此之间利益交错,关系又盘根错节,在相互钳制、博弈的局面下,也不可能独立。这一点不要说当下,从1949建政之后,情况何尝不是如此,高岗、饶漱石、刘少奇、彭德怀、林彪,不过就是想冒下头,连独立都谈不上,就被批为另立山头,对抗中央,被整得身败名裂,家破人亡;还有八十年代的那两位老先生,名字到现在都是敏感词,有这些政治教训在前,谁敢轻易越轨于后?再说了,从官方意识形态来讲人格独立这四字,对当局而言简直就是洪水猛兽,斩杀于萌芽还怕来不及,如何能让之顺利茁壮成长?试问,当你一提倡人格独立时,领导会不会心里猜忌,这是不是要和我唱对台戏,不听我指挥?人格一独立,老百姓还会不会听话,是不是要搞美国的“独立战争”,充当“反华势力的急先锋”?人格一独立,官员出事会不会往美领馆跑,会不会潜逃加拿大?仅仅假想一下,便惹出这么多大问题,如何能叫领导放心呢?恐怕晚上睡觉都不安稳。所以,求名得名,求财得财就好,这些事情大家都心知肚明,用不着为自己拼命捞形象,人格独立这种沽名钓誉的鬼话,还是就此打住吧
回复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分享按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