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也许这才是《隆中对》的不足。 | | 我喜欢做“事后诸葛亮”,因为做“事后诸葛亮”总比做事后刘阿斗要强之百倍。 现在我认为《隆中对》最大的不足在于:对孙权集团估计不足。 在《隆中对》里,刘备的作战对象是曹魏,根本没有虑及孙权,“天下有变”也没有把孙权考虑在内。在天下大乱之时,也许只有刘表只愿守土自保,诸葛亮把孙权看作刘表了。 而失荆州后,到底该不该伐吴呢?(我个人认为该) 陈寿评价诸葛亮“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该如何理解呢? 也许在三派或三派以上的势力共争天下的局面下,挑动其他人的争斗,自己保存实力、坐收渔利才是最佳选择。 大家以为呢?:) |
| | | | 作者: caomeng7407 2006-6-2 10:28 回复此发言 | |
|
2 | 回复:也许这才是《隆中对》的不足。 | | | | | | 作者: 罗衾不耐 2006-6-2 10:28 回复此发言 | |
|
3 | 回复:也许这才是《隆中对》的不足。 | | | | | | 作者: caomeng7407 2006-6-2 10:40 回复此发言 | |
|
4 | 回复:也许这才是《隆中对》的不足。 | | 为什么还要伐呢?先打魏是真的,结果伐吴,早发白帝城,曹操最不应该的就是打东吴,先打刘备再软禁(根本不应该放他走,不知道东山再起,放虎归山,贻害无穷)有刘备,关羽也不至于走,蜀川必是曹操的,这会一边收复,一边操练水兵,再和东吴打,毕竟孙权是袁绍第二,要没孙坚和孙策,他哪有江东81州郡!所以不是估计不足,是谁能老和你一头?都想统一中国,诸葛亮唯一的过错就是让马谡守街亭,这斯真垃圾,最后邓艾到刘禅那,没费一兵一卒就收复蜀川了,怪不得,我学习不好,家里人就说我是扶不起的阿斗! |
| | | | 作者: 劳克鲁泽 2006-6-2 11:36 回复此发言 | |
|
5 | 回复:也许这才是《隆中对》的不足。 | | | | | | 作者: 流星一剑 2006-6-2 11:38 回复此发言 | |
|
6 | 回复:也许这才是《隆中对》的不足。 | | 阴谋多是祸国之术,有其适用范围。大家可知之,但不值得推崇。“非其人不可传”。 |
| | | | 作者: 222.174.84.* 2006-6-2 11:41 回复此发言 | |
|
7 | 回复:也许这才是《隆中对》的不足。 | | 挑拨是好点子,可那也分怎么挑拨,这孙权杀了关羽,把头给曹操,以为可以没事呢,结果还是被后来的司马昭搞定,借荆州就已经把孙刘关系拉远了,因为就好像我管你借钱,赚了也不还你,赔了也不还你,你不生气?所以三分天下时,刘备就应该担任徐州牧,然后再联合孙权他们,这就不用借荆州了,刘表就该被刘备灭,刘备仁义似伪,鲁迅先生说的好,所以他为什么到曹操那种菜,编草鞋,就是为了掩饰自己的雄心壮志,结果还是被曹操看出来了,最后还是投奔袁绍了,要我宁可当时投孙权多好,要不就留下徐庶,徐母的为人,元直应该了解,结果。。。。。。。。 |
| | | | 作者: 劳克鲁泽 2006-6-2 11:47 回复此发言 | |
|
8 | 回复:也许这才是《隆中对》的不足。 | | 其实根本不存在借与不借荆州,表死,操新败,孙刘各率军追击,战前并未商量败操后地盘如何分配,因此,刘占荆州是其审时度势,拼杀之结果,只怪孙自己没本事。孔明之所以向肃表示借,无非是不想翻脸,以免废了脆弱的孙刘联盟。 |
| | | | 作者: 220.249.107.* 2006-6-2 12:43 回复此发言 | |
|
[此贴子已经被白衣于2006-6-24 8:02:05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