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策论坛

       找回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920|回复: 2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讨论]重新给蜀汉五虎上将排位次,你认为赵云该第几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6-10-16 11:00: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赵云
姓名: 赵云,字子龙
籍贯:冀州常山真定[今河北正定]
官至:镇东将军,永昌亭侯,谥曰顺平侯
子女:赵统赵广
明历史传记

赵云开始随公孙瓒征讨,后投靠刘备,当阳长阪坂恶战中保护刘禅和甘夫人脱险。刘备西征时,赵云截江夺回了后主刘禅。后随诸葛亮张飞等人沿江而上,攻打江阳、资中一带,完成了对成都西南部的包围。汉中争夺战中,赵云以微弱兵势设伏,使曹军撤退。建兴六年,赵云随诸葛亮北伐,在斜谷之战成功吸引了曹真主力,使得诸葛亮顺利夺取了凉州三郡。后云以兵力差距输给曹真,但是由于他和邓芝领兵固守,没有造成蜀军大败,战后赵云请求自贬。建兴七年,卒,后追谥为顺平侯。

赵云品性忠良,直言敢谏,曾力劝刘备将本打算赏赐功臣的土地还与百姓。在刘备伐吴前,又进忠言,劝刘备以国仇为重、私仇为轻。在对他的谥书中,强调了他有贤者之风,能体恤民情,慈爱百姓。其高风亮节至今仍为人们所称道。

历史评价

刘备:子龙不弃我走也。 《云别传》

别传:云不用自近,其慎虑类如此。 《云别传》

刘备:子龙一身都是胆也。 《云别传》

刘禅:云昔从先帝,功积既著。朕以幼冲,涉涂艰难,赖恃忠顺,济於危险。 《云别传》

姜维:以为云昔从先帝,劳绩既著,经营天下,遵奉法度,功效可书。当阳之役,义贯金石,忠以卫上,君念其赏,礼以厚下,臣忘其死。死者有知,足以不朽;生者感恩,足以殒身。 《云别传》

陈寿:黄忠、赵云强挚壮猛,并作爪牙,其灌、滕之徒欤? 《三国志·蜀书六》

杨戏:征南厚重,征西忠克,统时选士,猛将之烈。 《三国志·蜀书十五》
看看史实吧。

赵云自追随刘备后,直到刘备当了汉中王,可说是马不停蹄,无役不予。阿斗确是他在长坂坡救出的,史书虽没《三国演义》写得那么玄,但赵云救阿斗不是虚构的。进军西川,是赵云第一次没随刘备行动而留守荆州。可就是这次留守,他又干出了另一件大事,即“截江夺斗”,也是史有明文的壮举。两次三番救了后主刘禅的小命,赵云对蜀汉的汗马功劳还小么?可刘备得了西川后,对赵云就再没重用了。

定军山之战,主谋是法正,而“亲冒矢石”强攻定军山的是刘备本人,赵云根本没上第一线。

一出祁山,赵云也没当先锋,与邓芝领偏师出斜谷策应主力。街亭失守全线大败,而“云与邓芝勒兵徐徐而退,不致大损。”《演义》中的“不损一人一骑”是罗老先生给英雄带的花环。而战后孔明上表检讨,自贬三级,有功无过的赵云却也糊里糊涂地跟着被贬了级。直至去世,赵云也未获封侯。

赵云不得重用,很大的一个因素是他出身布衣,不是名门望族。这与中国历史上产生于西汉后期,东汉时达到高峰,直至唐代才衰落的“门阀制度”有关。

汉末乱世,群雄并起,门阀制度也受到冲击,但其生命力极为顽强。袁绍贵为十八路诸侯盟主,“四世三公”的身世是决定因素。三国之中,曹瞒对门阀制度最不感冒,“青梅煮酒论英雄”时把袁氏的“四世三公”称为“冢中枯骨”。他手下的战将中,除曹氏、夏侯氏外,典韦许褚是草莽豪强,徐晃张辽文聘是降将。而刘备早期无人可用,顾不上讲究门第。但卧龙一到,这套玩意儿就又活了。魏、蜀、吴三国,蜀汉对门阀制度的坚持是最明确的,赵云也就倒霉了。同时,孔明的任人唯亲,也是史有定论的,马谡杨仪就是例子。难怪在孔明当政的后期,蜀汉是“蜀中无大将,廖化做先锋”了。

刘备称帝,群臣上贺表,列了前五十个人的名字加上“........等一百八十人”。诸位知道领衔的是谁么?“征西大将军都亭侯马超”!没别的原因,“马孟起世代公侯”是唯一的理由。法正列第二,孔明第八。赵云呢?在“........等一百八十人”中,连名字都不能列在贺表上。
历史上的赵云,初属公孙瓒,后归刘备,“为先主主骑”(卫队长),逐步成为蜀汉集团的重要将领之一。平心而论,在那个天下大乱,群雄并起的时代里,豪杰竞逐,猛将如云,赵云并不算其中最杰出的人物。谓予不信,有史为证──

论武勇,赵云不及吕布、关羽、张飞、马超、黄忠、魏延等人。吕布“便弓马,臂力过人,号为飞将” 。关羽、张飞都号称“万人之敌”,被目为“虎臣” 。马超被诸葛亮称为“雄烈过人,一世之杰” 。黄忠“常先登陷陈(阵),勇毅冠三军” 。赵云呢﹖其勇敢是毫无疑问的。在刘备与曹操争夺汉中之役中,他从容拒敌,以少胜多,被刘备称赞为“一身都是胆”,并从此号为虎威将军 。这与张辽在合肥大败孙权,使孙权“人马皆披靡,无敢当者” ,甘宁以百骑劫魏营,使曹军“惊骇鼓噪” 可相媲美﹔但综观其武艺和威名,在当时仍比前述诸人略逊一筹。

论功业,赵云也不如关羽、张飞、马超、黄忠等人。关羽在刘备创业的过程中,每每担任方面重任,可谓刘备的得力助手。早在建安四年(199)刘备重新占据徐州时,就派关羽“守下邳城,行太守事”﹔赤壁之战前,刘备的军事实力主要有两部份﹕一部份是刘琦率领的江夏军队万人,另一部份就是“关羽水军精甲万人”﹔赤壁大战后,刘备夺得荆州数郡,即“以羽为襄阳太守、荡寇将军,驻江北”﹔刘备西定益州,又“拜羽董督荆州事”,足见倚重之深。而关羽在荆州败曹仁,降于禁,斩庞德,“威震华夏”,以至“曹公议徙许都以避其锐” ,真可说是功绩赫赫了。张飞功业亚于关羽,亦为刘备股肱。赤壁大战后,“以飞为宜都太守、征虏将军”,独当一面﹔刘备夺取益州后,又“以飞领巴西太守”,处于与新占汉中的曹军对峙的第一线﹔他大败曹军名将张合,为刘备巩固对益州的统治作出了重要的贡献。马超虽然迟至建安十九年(214)方归顺刘备,但他的剽悍善战早已闻名遐迩,所以他一到刘备军中,就使被刘备围在成都的刘璋失去斗志,开城出降,从而为刘备立了一大功。黄忠于建安二十四年(219)亲斩曹军名将夏侯渊,为刘备夺取汉中立下了汗马功劳。魏延从建安二十四年起镇守汉中,挑起了屏障益州,经营北伐前进基地的重任﹔刘备去世后,他更以蜀汉第一员大将的身份,南征北伐,出生入死,建立了累累功勋。赵云呢﹖长期跟随在刘备、诸葛亮身边,很少独当一面,功业自然就不那么显赫了。

正因为这样,在蜀汉集团中,赵云的地位不仅不如关羽、张飞,而且不如马超、黄忠、魏延。建安二十四年,刘备称汉中王,拜关羽为前将军,假节钺(早已被封为汉寿亭侯)﹔拜张飞为右将军,假节(先已被封为新亭侯)﹔拜马超为左将军,假节(先已被封为都亭侯)﹔拜黄忠为后将军,赐爵关内侯﹔提拔魏延为督汉中镇远将军,领汉中太守。这时,赵云仅为翊军将军。章武元年(221),刘备称帝,除关羽、黄忠已卒外,张飞迁车骑将军,领司隶校尉,进封西乡侯﹔马超迁骠骑将军,领凉州牧,进封斄乡侯﹔魏延也进拜镇北将军。这时,赵云的官爵却未升迁。建兴五年(227),诸葛亮驻汉中,准备大举北伐。这时,关、张、马、黄均已物故﹔魏延以镇北将军、都亭侯的身份,担任督前部,领丞相司马、凉州剌史﹔而赵云则以镇东将军、永昌亭侯的身份,跟在诸葛亮身边,地位仍然不及魏延重要。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赵云去世。

然而,历史上的赵云绝非平庸之辈,他有着一些不同凡响的优秀品格﹕

 其一,深明大义。在那个动乱扰攘的年代里,一个人的文韬武略为谁所用,乃是其品格高下的试金石。当其时也,为一己富贵而趋炎附势、助纣为虐者不乏其人,懵懵懂懂地供人驱使者更比比皆是。赵云的选择如何呢﹖据《赵云别传》记载,当赵云初从公孙瓒时──

时袁绍称冀州牧,瓒深懮州人之从绍也,善云来附,嘲云曰﹕“闻贵州人皆愿袁氏,君何独回心,迷而能反乎﹖”云答曰﹕“天下汹汹,未知孰是,民有倒县(悬)之厄,鄙州论议,从仁政所在,不为忽袁公私明将军也。”

这一段话,可以看作赵云的政治宣言。他的原则──“从仁政所在”﹔他的目标──解民于倒悬。在封建社会中,这应该说是难能可贵的人生理想。他先投公孙瓒是为此,后归刘备也是为此,而不是单纯出于私人感情。正是这一点,使赵云大大高出一般的赳赳武夫。

其二,忠直敢谏。《赵云别传》中有这样一段记载﹕

益州既定,时议欲以成都中屋舍及城外园地桑田分赐诸将。云驳之曰﹕“霍去病以匈奴未灭,无用家为,今国贼非但匈奴,未可求安也。须天下都定,各反桑梓,归耕本土,乃其宜耳。益州人民,初罹兵革,田宅皆可归还,令安居复业,然后可役调,得其欢心。”先主即从之。

这件事告诉我们,赵云的头脑比同时的许多人清醒,他不仅能从刘备集团的长远利益考虑问题,而且注意争取民心。无怪乎刘备马上采纳了他的建议。

当刘备要去讨伐东吴,以报袭荆州、杀关羽之仇时,赵云又挺身而出,竭力劝阻,指出﹕“国贼是曹操,非孙权也……不应置魏,先与吴战。”由于刘备拒绝了赵云、秦宓等人的诤言,一意孤行,终于遭到夷陵之败,使蜀汉元气大伤。这从反面证明了赵云意见的正确。

综观蜀汉集团的历史,在众多武将中,其它人都不曾像赵云那样,从根本大计上直言规谏刘备,这又是赵云识见过人之处。

其三,公正无私。赵云追随刘备多年,总是克己奉公,不徇私情。赤壁之战前,刘备曾于博望坡打败曹操大将夏侯﹖。在战斗中,赵云俘虏了其部将夏侯兰。他与夏侯兰本是同乡,“少小相知”。在这种情况下──

云白先主活之,荐兰明于法律,以为军正。云不用自近……

不是私自卖放,而是报告刘备﹔不是为个人增添帮手,而是为刘备推荐人才﹔公事公办,实堪称赞﹗赵云的这一优秀品质早为刘备所赏识,所以刘备曾任他为留营司马,“掌内事”﹔而他一直兢兢业业,秉公理事。相比之下,好恶由己,褒贬任情的杨仪之流就差得太远了。

其四,谦虚谨慎。赵云在蜀汉集团中,资格仅次于关羽、张飞,又有救护刘禅之功﹔但他从不居功自傲,从不争名夺利,对后来居上者也能友好相处。这一点,又是“刚而自矜”的关羽、“性矜高”的魏延等人所不及的。建兴六年(228),诸葛亮一出祁山,遭到街亭之败,赵云与邓芝率领的疑兵也在箕谷失利。在撤退时,由于赵云亲自断后,部伍不乱,“军资什物,略无所弃”。诸葛亮对此十分赞赏,要赏赐赵云所部将士。这时赵云毫无沾沾自喜之态,而是诚恳地说﹕“军事无利,何为有赐﹖其物请悉入赤岸府库,须十月为冬赐。”透过这番真挚感人的话语,其律己之严格,胸襟之开阔,均可洞然如见。那些浅薄自负、自吹自擂之徒,岂能望其项背﹗□综上所述,历史上的赵云,虽然在功业上不能冠冕众人,却具有人所不及的美德。这一切,为塑造赵云这个艺术形像提供了坚实的历史生活依据。
各位讨论下赵云该是排在第几呢?
回复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06-10-16 13:08:00 | 只看该作者
原来是个云粉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06-10-16 14:52:00 | 只看该作者
我也算一个云粉.呵呵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06-10-16 16:25:00 | 只看该作者
不同意楼主之说,历史上赵云的确是录录无为...无大功,但也无大过,只能说是一个武将,并称不上啥猛将,至于楼主所列三国志,云传中所论的赵云,其实也不过是对其忠心的表彰,必竟古时以忠为先,勇为后,正所谓忠勇就是这个道理。三国演义中把赵云神化,是因为赵云的忠,在三国演义中,忠诚是排在第一位,所有忠诚之将,都被神化,像关2,赵云,典韦,许绪是典型,诚心而论,三国中,真正称之为猛将的我个人认为是:吕布,张辽,马超,甘宁,张合,关二,黄忠,魏严,颜良,文丑,周泰。谋士方面,猪哥也被神化(太明显了),论三国谋士我个人觉得排名应该是(不只指军事,还包括内政,必尽一个国家光打战可不成,还是要搞内政的):郭嘉,周瑜,贾诩,陈宫,猪哥亮,程昱,邓艾,庞统,陈群,二荀,张昭,陆逊。徐庶是一个比较悲情的人物,空有才却无从施展,故也无法评论。而张辽,吕蒙,姜维,钟会,郝昭,邓艾这类大多应算为武将,并非职业谋士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06-10-16 16:26:00 | 只看该作者

赵云功绩没有关2、张3那么高主要是刘备没有给他什么建功立业的机会!

垃圾刘备!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06-10-16 17:12:00 | 只看该作者

三国志中 陈宫实为小人也,谋略最多不过田丰之流,而义又不及.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06-10-16 17:13:00 | 只看该作者
高顺却极为推崇,可惜其主不贤.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06-10-16 17:18:00 | 只看该作者
郭嘉早夭  2荀功绩实为郭之上.操更为倚重荀域,"以太祖之聪 ,军事常以咨之",众谋士深感不及也.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06-10-16 17:47:00 | 只看该作者

楼主分析的还是比较客观,没有太多私心,他只是列举了很多事实让大家来评判。赵云综合能力超群,可惜未得重用所以没有那么多丰功伟绩。

用现在的话来说,最难得的就是他非常有头脑。

所以如果你也有头脑的话,就不会动不动就说楼主是“云粉”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06-10-16 18:11:00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分享按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